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97篇
  免费   1782篇
  国内免费   2730篇
测绘学   1162篇
大气科学   1034篇
地球物理   1303篇
地质学   4202篇
海洋学   1572篇
天文学   111篇
综合类   507篇
自然地理   1018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161篇
  2022年   391篇
  2021年   471篇
  2020年   387篇
  2019年   476篇
  2018年   414篇
  2017年   394篇
  2016年   339篇
  2015年   499篇
  2014年   461篇
  2013年   572篇
  2012年   591篇
  2011年   602篇
  2010年   600篇
  2009年   615篇
  2008年   589篇
  2007年   556篇
  2006年   551篇
  2005年   461篇
  2004年   383篇
  2003年   273篇
  2002年   276篇
  2001年   233篇
  2000年   169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4篇
  1976年   5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81.
雪宝顶碱性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与成矿控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雪宝顶碱性花岗岩具有高丰度的W、Sn、Be含量和W、Sn矿化花岗岩的微量元素组合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稀土元素具有∑REE含量与LREE/HREE比值偏低和负Eu异常的特点;元素比值K/Rb,U/Th,Nb/Ta的规律性变化以及矿脉产状特征等表明W-(Sn)-Be脉状矿床形成于岩浆演化晚期,与岩浆期后的热液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82.
本文采用PD、GPY、YES、SYE、GPM5种不同培养基培养海藻真菌菌株PT2,并对其在不同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代谢产物的形成及抗肿瘤活性进行分析,旨在了解不同培养基对菌株生长和活性物质合成的影响.结果显示,PT2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上的培养特征及生长速率有所不同,液体培养基发酵液抽提物的抗肿瘤活性也有较大差别,其中SYE发酵液抽提物活性最强,对KB、Raji和Hela 3种肿瘤细胞的IC50分别为7.6μg/cm^3、2.4μg/cm^3和3.3μg/cm^3.采用HPLC法对不同抽提物进行分析,发现它们之间的组成成分有显著差异.本文的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培养基对该菌株的生长及活性代谢产物的合成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83.
海洋木栖真菌抗菌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福建厦门海沧、集美及漳州浮宫等地采集到的红树林等海洋潮间带的各种腐木样品中分离得到176株海洋木栖真菌,对其进行抗菌活性检测.其结果表明共有96株海洋木栖真菌对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及白色假丝酵母中的一种或多种拮抗指示菌具有抑制作用,占供测菌株总数的54.5%.在这些活性菌株中,红树源菌株拮抗比例为30.2%,非红树源菌株拮抗比例为69.8%.具有抗菌活性的菌株主要分布于15个属中,包括木霉Trichoderma、青霉Penicillium、拟青霉Paecilomyces和一些不产孢的分类群.某些稀有真菌如盘多毛孢Pestalotia、茎点霉Phoma也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84.
夜光藻的室内培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夜光藻的室内培养对于研究夜光藻的生理生态特性及其增殖机理是一个关键性的环节。通过试验,发现在实验室条件下以扁藻作为饵料,夜光藻能良好的生长和繁殖,从而为夜光藻的室内培养解决了关键性的饵料问题,实现了国内夜光藻室内的长期培养。  相似文献   
85.
鯵科鱼类是暖水性与暖温性的鱼类,主要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热带和亚热带水域,也可随暖流到达纬度较高的地区。它们在世界上的分布范围从南纬55°至北纬65°,主要集中于南北回归线之间。据初步统计,世界各海区的鯵科鱼类约有290种,以印度-西太平洋热带水域为最多,约有173种;东太平洋与西大西洋(美洲东西两岸)次之,约119种;东大西洋较少,约40种。 鯵科鱼类的分布与暖流的关系甚为密切。例如在非洲东西两岸,由于暖流分布的情况不同,鯵科鱼类的分布也有显著差异,东南沿岸可分布至南纬35°左右,种数也多,约61种,而西部沿岸一般不超过南纬12°左右,种数就很少,约20种。在北太平洋东西两岸,由于黑潮暖流和北太平洋暖流的影响,鯵科鱼类分布的北界均达北纬45°左右。在北大西洋两岸,它们的分布北界则有所不同,西岸因受拉布拉多寒流影响仅达北纬45°左右,而东岸由于墨西哥暖流的影响,可达北纬65°的冰岛东南岸与挪威西部海岸。在南大西洋西岸它们可分布至南纬55°左右,而东岸只到达南纬12°左右(图1)。中国鯵科鱼类的分布情况也与暖流有着密切关系,在各个海区有所差异,以南海种类为最多,东海次之,黄海最少,有些种类仅在一定季节随暖流到达东海与黄海。  相似文献   
86.
海洋平台阴极保护监测系统的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自行研制的海洋平台阴极保护监测系统,它由双电极电位测量探头,牺牲阳极输出电流测量探头,信号传输电缆系统和微机数据采集系统组成,并结合近10a其在南海北部近海石油开发区的应用和运行状况,对阴极保护监测系统的性能,作用及意义进行了系统论述,以期为进一步的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7.
海地瓜属Acaudina Clark,1907是印度一西太平洋印度马来亚区特有的芋海参,从潮间带到水深80米的沿岸浅海很普遍,在我国各海域都有发现,而且数量很多。 曾研究报道过中国海地瓜属的学者有: Semper(1868), Ludwig(1882), Chang(张凤瀛)(1934,1935),Yang(杨佩芬)(1937),张凤瀛等(1964)和Clark(1981)。 海地瓜属形态变化很大,骨片形态也不很稳定,有的完全没有骨片,或者仅在身体后端尾部有骨片,且随个体发育和栖息环境条件而変化。所以,海地瓜属在鉴定上存在很多困难,并且造成了许多混乱。 Sluiter(1912)曾对海地瓜属作了专门的研究,认为下列8个种和变种都是同一种。 有效的种只是模式种 Aphelodactyla molpadioides (Semper)一种。后来,Deichmann (Clak,1938)研究了Sluiter保存在阿姆斯特丹(Amsterdam)的材料,认为Sluiter的结论是正确的。1912年后又陆续发表了几个新种。Clark&Rowe(1971)在《印度-西太平洋区浅水棘皮动物专著》一书中列了下面5个种。 本文对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多年来在我国沿海采集的全部海地瓜标本(共807个)进行了详细研究。作者认为这一属可能只有两种,一种是海地瓜 Acaudina molpadioides (Semper),另一种是白肛海地瓜 Acaudina leucoprocta (H.L.Clark)。这两种中国都有。同时认为 Acaudina delicata (H.L.Clark)应是Acaudina molpadioides (Semper)的异名,Acaudina irania (Heding) 应是 Acaudina leucoprocta (H.L. Clark)的异名。Acaudina gephyra (Sluiter) 可能是 A. molpadioides (Semper)的非正常个体。本文还对海地瓜属的变异作了描述,这种变异似乎和栖息环境,特别是底质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8.
Mangroves are special woody plant communities in the intertidal zone of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coasts. They prove to be a natural microorganisms and new metabolites storage. In the study of mangrove endophytic fungi metabolites, four new compounds, Compounds 1, 2, 3 and 4, as well as a known octaketide, cytosporone B (5), are isolated from an endophytic fungus, Dothiorella sp., HTF3. They all show cytotoxic activities. The elucidation of these structures is mainly based on 1D/2D NMR and ESI-MS spectral analyses.  相似文献   
89.
本实验选用商品饲料饲养平均初体重为0.09g的南美白对虾,经过30d的生长实验,研究不同投喂频率对南美白对虾生长、成活以及饲料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投喂频率由3次/天增加到5次/天,南美白对虾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显著提高,而饲料系数则显著降低,但当投喂频率由5次/天增加到7次/天时,南美白对虾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并无显著提高。对对虾全虾体主要组成成分的分析表明南美白对虾体主要组成成分并不受投喂频率增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0.
白令海DSDP188站氧同位素3期以来的古海洋与古气候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令海南部DSDP188站沉积物生源组分分析显示,该地区表层生产力在MIS3早、晚期(3.3和3.1)以及MIS2期增加,而其他时期表层生产力相应降低,并且表层生产力的变化没有显示明显的冰期与间冰期旋回。沉积物的C/N比值反映了有机碳的混合来源,说明该地区表层生产力可能受陆源营养物质输入的影响。该站位沉积物的非生源组分分析显示,MIS3早、晚期陆源物质输入量增加,反映洋流加强和气候变化。MIS2出现两次陆源物质输入量的增加,显示了洋流和气候的波动。MIS3和末次冰消期碳屑丰度增加,但MIS2降低,指示MIS3和MIS1陆地天然火灾概率大,而MIS2天然火灾概率低,反映间冰期比冰期更容易发生天然火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