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2篇
  免费   113篇
  国内免费   170篇
测绘学   80篇
大气科学   42篇
地球物理   75篇
地质学   302篇
海洋学   53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14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4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21.
吐鲁番盆地近30年沙尘天气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吐鲁番盆地1971—2000年30年沙尘天气发生日数的分析,得出了沙尘天气年平均、四季分布空间分布特征及年代际变化特征,分析了沙尘天气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622.
第四纪盐湖沉积与古气候   总被引:81,自引:9,他引:7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笔者通过国内第四纪盐湖沉积的长期实地考察以及盐湖长期科学观察站的实验研究,并结合国内外大量盐湖沉积实验研究资料,以比较盐湖沉积学的理论和方法,将盐湖沉积划分为冷相、暖相和广温相,揭示现代全球盐湖水化学类型分带与气候分区的一致性;指出我国第四纪存在6次干旱(成盐)扩张期;识别出中国第四纪干旱中心19个明显的强冷偏湿-冷干事件及8个明显的暖偏湿-暖干事件,并推算其古气温变化范围。  相似文献   
623.
本文基于对我国新生代环境记录的分析,揭示出在早第三纪,气候带大致呈行星风系控制下的东西走向格局。东南部地区在渐新世开始湿润化,显示了东南季风的雏形,可称为雏形季风阶段。中新世中期东南和西南部显著湿润化,标志着东南和西南季风的形成,可称为成形季风阶段。中新世末和上新世形成的“红粘土”的风尘特性是冬季风和中国北方与中亚干旱化的重要标志。第四纪以来中国环境发生的重要转变表现为季风强度的变化与气候波动周期的改变。上述重大环境事件在时代上分别与两极冰盖的起源和演化以及东亚构造运动有较好的吻合性。我们认为,这种季风一冰盖一构造的耦合关系可能是通过不同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24.
The authors investigated lacustrine chemical sediments on terrace-I of Dong Co-a salt lake in the interior of the northern Tibetan Plateau and firstly discovered borax and a complete sedimentary section with five pure mirabilite beds. According to the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of rhythmic layering, palaeotemperatures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cold-phase mineral-mirabilite-at the profiles and 14C dating, the authors applied the theory and method of comparative salinology in the study of the history of the palaeoclimate and palaeoenvironment of Dong Co in the early and middle Holocene and drew the conclusion that the salt lake had experienced the following climatic evolution: the warm and moist stage (>8470 a BP and possibly to 10500 a BP)→cold and dry stage (8470-8170 a BP)→warm and moist stage (8170-7590 a BP)→stage of repeated climatic oscillations (7590-7400 a BP, alternation of three dry oscillations and three moist oscillations in a generally cold climatic background)→cold and dry stage (7400-6  相似文献   
625.
西藏洞错硼砂芒硝层的发现及其古气候意义   总被引:5,自引:6,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调查藏北高原腹地盐湖——洞错的Ⅰ级阶地湖相化学沉积,首次发现硼砂及赋存5层纯芒硝层的完整沉积剖面,依据韵律层的沉积特征研究和~(14)C测年,针对剖面中出现的冷相盐类矿物——芒硝,应用比较盐湖学的理论和方法,指出洞错在全新世早、中期经历了潮湿温暖期(>8470 a BP,可能至10500 a BP±)→寒冷干旱期(8470~8170 a BP)→潮湿温暖期(8170~7590 a BP)→气候频繁波动期(7590~7400 a BP,寒冷大背景下三干三湿的气候演替)→寒冷干旱期(7400~6940 a BP)→潮湿温和期(6940~6620 a BP)→寒冷干旱期(6620~6410a BP)→温暖湿润期(6410 a BP以后)的演变序列。  相似文献   
626.
是否能够正确地建立深度域三维速度模型是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成败的关键 .本文根据Deregowski循环 ,利用叠前深度域地震成像对速度模型变化的敏感性 ,采用偏移迭代逐次逼近最佳成像速度 ,研究开发了一套快捷有效的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深度域速度模型建立技术 .借鉴时间域CDP(共深度点 )道集上常规叠加速度分析的策略 ,在深度域CRP(共反射点 )道集上 ,提出剩余慢度平方谱的概念并建立相应的实现技术 .导出深度域中均方根速度与层速度之间的关系 ;按照串级偏移原理确定偏移循环过程中初始速度、剩余速度及修改后速度之间的关系 ;采用蒙特卡洛非线性优化算法实现从剩余慢度平方谱中自动拾取层速度 ,讨论了其地质速度约束条件和蒙特卡洛非线性优化的收敛准则 ,使得所拾取的层速度模型具有合理的地质意义并获得最佳偏移成像效果 .SEG EAGE理论模型数值试算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在海拉尔盆地霍多莫尔工区 ,5 8km2 三维资料的速度模型建立并获得满意的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成像 .  相似文献   
627.
全球重力异常对大气活动中心、气旋多发区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卫星观测和地面实测资料统一归算的全球空间重力异常,探讨重力异常对全球冬夏大气活动中心、热带气旋以及温带气旋和高原低涡多发区的影响,并对其物理机理作一简要讨论.认为重力异常是大气运动发生发展不可忽视的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628.
利用镜质组反射率和磷灰石与锆石的(U-Th)/He年龄一起模拟了川东北地区三叠纪以来的构造-热演化特征。结果表明早三叠世的热流值在51~66mW/m2,自晚三叠世至白垩纪随盆地性质由前陆盆地演化为陆内坳陷盆地,热流缓慢降低直至现今的44.5mW/m2。但在晚白垩世—古新世时期受燕山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热流有一个微弱增高的现象。同时,磷灰石和锆石的He年龄揭示了川东北地区大致在晚白垩世期间开始隆升且抬升剥蚀量较大。因此,磷灰石和锆石的(U-Th)/He年龄可以揭示后期详细的冷却历史。  相似文献   
629.
迄今为止,人类已经通过火星轨道探测器、火星着陆器及火星漫游车在火星上发现了碳酸盐、硫酸盐及氯化物等一 系列的盐类矿物,尽管整体上火星盐类矿物组合与地球上基本一致,但在许多细节方面还是和地球上有所不同。文中首先 对于火星盐类认知的现状作了简要综述;基于地球火星蒸发盐沉积及成盐作用规律的对比,预测火星表面及次表面可能存 在着广泛分布的钾盐;此外,发现火星轨道伽玛光谱仪所获的火星表面 K 的分布与火星表面已探测到的氯化物的分布有比 较强的相关性,喻示火星表面氯化物沉积地区的卤水浓度已经接近或达到钾盐形成的条件,同时指出这些地区存在钾盐的 可能性很大。  相似文献   
630.
南京市居民网络消费的影响因素及空间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席广亮  甄峰  汪侠  秦萧 《地理研究》2014,33(2):284-295
在互联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影响下,网上购物、团购等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网络消费方式得到极大发展,网络消费逐渐成为城市居民消费选择的重要方式,网络消费市场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同时,由于居民社会阶层的差别及相应居住空间的分异,导致网络消费呈现出不同的空间特征,并且对实体空间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对南京居民网络消费情况的问卷调查,分析个人社会经济属性、住房状况、交通方式以及移动网络使用等体现居民社会阶层状况的要素对居民网络消费选择的影响,进而分析居民网络消费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城市不同空间的网络消费构成和网络消费商品类型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空间网络消费对交通出行和实体商业空间结构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