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194篇
  免费   31558篇
  国内免费   57070篇
测绘学   16967篇
大气科学   26767篇
地球物理   23239篇
地质学   72257篇
海洋学   25927篇
天文学   1566篇
综合类   9514篇
自然地理   13585篇
  2024年   631篇
  2023年   1895篇
  2022年   4930篇
  2021年   6233篇
  2020年   5673篇
  2019年   8819篇
  2018年   8089篇
  2017年   7656篇
  2016年   7642篇
  2015年   8529篇
  2014年   7848篇
  2013年   9624篇
  2012年   10207篇
  2011年   10243篇
  2010年   10186篇
  2009年   9207篇
  2008年   8814篇
  2007年   8650篇
  2006年   7990篇
  2005年   6890篇
  2004年   5918篇
  2003年   4617篇
  2002年   4546篇
  2001年   4039篇
  2000年   3384篇
  1999年   2232篇
  1998年   1852篇
  1997年   1902篇
  1996年   1466篇
  1995年   1366篇
  1994年   1212篇
  1993年   1167篇
  1992年   1038篇
  1991年   738篇
  1990年   749篇
  1989年   597篇
  1988年   502篇
  1987年   395篇
  1986年   333篇
  1985年   258篇
  1984年   296篇
  1983年   171篇
  1982年   214篇
  1981年   157篇
  1980年   109篇
  1979年   141篇
  1978年   53篇
  1977年   50篇
  1971年   53篇
  1954年   5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1 .Introduction Wave breaking and associated whitecapping have long beeninteresting due totheir close relationto many fields of ocean study,including air-sea interaction,remote sensing,ocean engineering,aswell as wave dynamics .The breaking probabilityBan…  相似文献   
962.
GPS测高技术在无验潮水深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应用双频GPS动态后处理高精度定位技术,建立了一套完整的GPS无验潮海洋深度测量作业模式,通过海上试验与传统作业模式作了数值分析比较,结果表明,该作业模式不仅无需验潮,而且能够有效消除传统作业模式中船只动态吃水和涌浪等因素对测量成果的影响,显著提高水深测量成果的精度。  相似文献   
963.
卢占武  张宏远 《海洋地质前沿》2005,21(4):28-32,i002
20世纪末,地震勘探技术在油气勘探、煤田勘探、工程勘探等多方面的应用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总结了近年来地震勘探在岩性、沉积相、构造体系等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应用实例,用以说明地震勘探的多用性及其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964.
双层局部开孔板沉箱对波浪反射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用于研究由双层开孔板和一个不透水后板的开孔结构对斜向波反射率的理论分析方法。整个流域被分成三个子域,在每个子域内应用特征函数展开法以得到该域内包含未知展开系数的势函数的表达式,在速度势的展开中,考虑了非传播模态波浪的影响。通过匹配开孔板处的边界条件可以求解待定的展开系数,继而求解双层开孔板防波堤结构对斜向波的反射率。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符合较好。并进一步讨论了几个重要因素对反射系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965.
张年明  郑健志 《台湾海峡》2005,24(4):426-432
中国台湾地区地处欧亚板块与菲律宾海板块之间,地震活动频繁.本文报道了 我国台湾地区及其邻近海域1985~2002年间5.5级以上地震的条带内外频度比分 布,并着重研究了1999—2002年中发生的3次7.5级以上地震前的条带现象.其结 果表明:台湾地区近期发生的3次7.5级以上大地震前,5.5级以上地震呈条带分 布.这些条带符合条带内地震个数Nin≥6的条件,符合条带内、外频度比Nin/(Nin Nout)≥75%的条件,也符合条带长宽比大于5的要求,只是与板内地震条带相比,条 带的长度较短.  相似文献   
966.
产复合酶菌株Pseudomonas sp.NJ197产酶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金伟  曾润颖 《台湾海峡》2005,24(4):520-525
从南极普利兹湾深海900m的沉积物中筛选到一株同时产多种低温复合酶的菌 株NJ197,作者对其进行碳源、氮源、无机盐、起始pH值、培养时间、接种量等发酵条 件的优化实验.实验结果证明,在以0.5%可溶性淀粉为碳源,以0.5%豆饼粉为氮 源,无机盐:0.424%NH4H2PO4、0.075%K2HPO4、0.02%MgSO4、0.5%CaCO3,起始 pH值8.5,接种36h种龄的种子10%,20℃、250r/min的条件下在旋转摇床中培养 72h,产复合酶菌株产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最高.最佳的生理条件下复合酶中的碱性 脂肪酶和淀粉酶的产量分别提高到22.4U/cm3和30.9U/cm3,该产复合酶菌株可以 作为诱变育种、基因工程菌改造的出发菌株,在洗涤和制革工业中有良好的应用前 景.  相似文献   
967.
1.Introduction Riverflowsinacompoundchannelofteninundatetheadjacentplainsathighdischarges.This generatesacomplicatedflowstructurebetweenthemainchannelflowandthefloodplainflow.In straightchannels,thevelocitydifferencebetweentheflowinthemainchannelandthatontheflood plainisoneofthemostdistinctivecharacteristics.Thisintroducesseveralphysicalandphenomenologi calfeaturesaroundthejunctionbetweenthemainchannelandthefloodplain,namely,theformation ofahighhorizontalshearlayerandstreamwiseandverticalvorti…  相似文献   
968.
凡纳滨对虾高密度养殖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验时间 4 0天 ,放苗密度 5 0 0尾 /m2 、10 0 0尾 /m2 。凡纳滨对虾初体长为 2 .5 88±0 .341cm ,初体重 (0 .2 39± 0 .0 86 ) g。养殖水体中放置筛绢隔断 ,在不换水的条件下 ,监测水体中无机磷、氨氮的变化趋势 ,初步实验高密度和分隔养殖的效果。结果表明 ,高、低密度氨氮、无机磷差异均为极显著 (P <0 .0 1) ;成活率、产量差异均为显著 (P <0 .0 5 )。高、低密度特定生长率 体重 差异不显著 (P >0 .0 5 )。观察到不同时间不同密度凡纳滨对虾对筛绢隔断的反应不同 ,表明对虾能利用隔断筛绢 ,从而有效提高养殖容量  相似文献   
969.
夏、冬两季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悬浮物的分布特征及其沉积量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2001年7~8月 ,2002年1月两个航次的悬浮物浓度资料 ,并参考其它水文参数 ,简要分析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悬浮物的分布特征 :无论夏季还是冬季 ,长江入海悬浮物总是向东南方输运 ;冬季由于再悬浮作用显著 ,悬浮物浓度明显高于夏季 ,且南北分布范围也明显增大 ,垂向分布均匀。同时采用数值模拟的海流流速值和观测的悬浮物浓度值计算悬浮物的断面通量 ,并最终得计算区悬浮物夏、冬两季的沉积量 ,夏、冬季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悬浮物的沉积量分别为0.79×108t,1.44×108t。  相似文献   
970.
粘土矿物去除赤潮生物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于1992年4-9月进行粘土矿的絮凝赤潮生物(微型原甲藻)的动力学研究;考察粘土种类、浓度、第二组分(PACS)和PH等因素对絮凝速率的影响,建立粘土矿物絮凝赤潮生物的动力学模型,从理论上分析和讨论各种因素的影响,并提出提高絮凝速率的方法和途径。结果表明,高岭土体系絮凝速率大于蒙脱土体系,其速率方程可用双分子反应来描述。其中,速率常数随絮凝过程发生变化;粒子间的相互作用能和作用半径是控制和影响絮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