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1篇
  免费   245篇
  国内免费   370篇
测绘学   232篇
大气科学   97篇
地球物理   214篇
地质学   572篇
海洋学   294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113篇
自然地理   13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3篇
  1964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主要讨论如何通过C#编程语言处理Word测量文档写入和读取内部表格、图形数据的方法,以文档格式化输出为主线,解决了输出标准化测量文档的几个难点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解决方案和技巧。另外,提出了一种新的人机交互处理的文档的方法,并给出了相应的标准化处理机制。通过编制的程序实现了测量文档中测量要素输出、提取、修订以及检查和评定。  相似文献   
992.
走航式温盐深剖面系统(Moving Vessel Profiler,MVP)在走航情况下,快速获取每一海水深度层的温度、盐度和电导率等数据,在现代远洋综合调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作用。文中主要分析了MVP采集的声速剖面数据,提供给多波束测深系统进行声速改正的应用。经分析论证,此改正方式可行,不仅满足多波束测深数据的精度,而且能最大限度的实现数据共享,节约了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  相似文献   
993.
在我国南北海区经常能观察到聚集的漂浮铜藻,为有效利用铜藻资源,设计了铜藻室内保存及海上越冬试验。结果显示,铜藻在室温3℃~15℃下藻的鲜重均有不同程度下降,80μmol·m-2·s-2强光比20μmol·m-2·s-2弱光保存铜藻效果好,低温比高温保存效果好,但低于5℃后的铜藻保存效果变差。在温度5℃~17℃左右时,海上筏养铜藻特定生长率随温度升高而升高,而且藻体健壮,在冬季海水温度降到℃以下时,铜藻基本停止生长,但是藻体仍保持较好的活力,因此漂浮铜藻可在黄海南部海上顺利越冬。  相似文献   
994.
总结基于形变资料的与地震预测相关的物理模型发展过程,并对当前形变观测资料在地震预测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介绍。在此基础上,给出基于形变资料的强震综合预测思路及需要关注的问题。未来一段时间,建议从形变监测角度解决典型构造区密集观测与通用大地测量模型的构建问题;从科研角度开展高分辨率应力/应变场获取方法及其与地震关系的研究,深入研究并获得我国地壳粘滞性结构分布,强化研究活动地块/典型构造区的变形机理,开展断层滑动速率、闭锁程度/滑动亏损分布的可靠获取方法及模型研究,强化典型部位连续观测异常模式识别及机理研究。监测和科研的核心问题是为断层变形机理提供有效的观测约束并构建定量力学模型,相关工作是深入理解地震过程和推进强震物理预测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95.
An 8-week feeding trial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dietary protein-to-lipid ratio for juvenile Nibea albiflora with an initial weight of(11.76 ± 0.20) g.Nine experimental diets containing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protein(40%,47%,or 54%) and lipids(5%,9%,or 13%) in a 3 × 3 factorial experimental design were tested in triplicate groups of fish,while the protein-to-energy(P/E) ratios of the diets varied in the range of 19.74–28.32 mg k J~(-1).Results showed that fish fed diets containing 9% or 13% lipids with 54% protein exhibited significantly higher weight gains and specific growth rates than those fed other diets.The feed conversion rate of fish fed the diet with 40% protein and 5% lipids was significantly poorer than that of fish fed other diets.The protein efficiency rate of fish fed diets with 5% lipid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fish fed 9% or 13% lipid diets.Carcass lipid and energy contents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dietary lipid level regardless of protein level.Fish fed a 54% protein diet showed the highest trypsin activity.The intestinal lipase activity of fish fed the diet containing 13% lipid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fish fed 5% or 9% lipid diets.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 the high protein dietary requirements of N.albiflora.A diet containing 54% protein and 9%–13% lipids with a P/E ratio of 26.2–27.81 mg protein k J~(-1) can be considered optimal for juvenile N.albiflora.  相似文献   
996.
Pedersenbreen冰川是我国北极冰川运动监测的重点研究区域之一。本文以2017年9月—2018年9月的共31景Sentinel-1A中等分辨率SAR影像数据为基础,采用PS-InSAR技术对Pedersenbreen冰川进行长时间序列的形变监测,获取Pedersenbreen冰川沿雷达视线方向的运动速率图,提取Pedersenbreen冰川沿雷达视线方向的运动信息。研究发现,Pedersenbreen冰川整体处于向下游运动的趋势,Pedersenbreen冰川主体的运动速率范围为-8.901~-2.957 m/a。将冰川运动速率沿铅垂线方向进行分解,得到GPS监测点P1、P2、P3、P4、P5缓冲区的冰川表面垂直变化速率均值,分别为-2.316 1 m/a、-2.438 7 m/a、-1.851 7 m/a、-2.181 1 m/a和-1.875 4 m/a。基于GPS实测数据进行处理,获得冰川表面垂直变化速率分别为-1.879 6 m/a、-2.041 3 m/a、-1.422 0 m/a、-1.722 3 m/a和-1.376 9 m/a,误差均在0.5 m/a之内,验证了结果的可靠性。表明PS-InSAR技术可以用于极地冰川运动趋势的变化监测,是冰川监测手段的一个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997.
马塔比矿床位于印度尼西亚北苏门答腊省,是印度尼西亚近年确认的一处世界级高硫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银矿床.文章在梳理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其成矿地质特征与找矿标志进行了总结,以丰富该类型矿床实例,指导找矿实践.该矿床金银矿化呈现典型的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系统蚀变分带特征,由内而外依次发育硅化带、高级泥化带、泥化带、青磐岩化带.赋...  相似文献   
998.
羌塘中部晚三叠世双壳类动物群落取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羌塘中部各拉丹冬地区晚三叠世发育四个双壳动物群落,群落在时间上演替取代的主要控制因素为海水深度,早期以突变为主,晚期以渐变为特征,具浅-深-浅的变化特征;横向变化与陆源碎屑供应量和沉积环境的差异密切相关。个体生活习性和岩性、岩相组合特征研究表明,Quemocuomegalodon orientus-Neomegalodon bo-eckhi群落(Q-NCOM.)生态位相当于BA2底栖组合生态域;Halobia superbescens-Halobia disperseinsecta群落(H-HCOM.)生态位相当于BA4底栖组合生态域;Amonotis togtonheensis-Cardium(Tulongocardium)xizan-gensis群落(A-CCOM.)生态位相当于BA3底栖组合生态域;Cardium(Tulongcardium)martini-Trigonia(Kumatrigonia)hukxilensis群落(C-TCOM.)生态位相当于BA2底栖组合生态域。本文为区域上地层对比及生物生存环境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99.
中国西南三江北段的松潘-甘孜褶皱带和义敦地体以强烈的晚三叠世构造-岩浆活动为特征.松潘-甘孜褶皱带的岩浆活动主要发生在228~190 Ma(峰期时代为约210 Ma),略晚于义敦地体的岩浆活动(236~200 Ma,峰期时代为约216 Ma).金沙江洋可能经历了西向和东向的双向俯冲,于晚二叠世末—早三叠世初闭合,甘孜-...  相似文献   
1000.
识别碳排放区域异质性对于制定有效的碳减排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线性回归模型、变异系数法、Hurst指数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开展湖北省县域碳排放空间格局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997—2017年间,湖北省碳排放总体呈显著的波动上升趋势,年均增速高达4.74%;各县域碳排放变化波动性存在显著地域差异,整体呈“中低波动居多,高波动较少”的趋势;各县域碳排放变化长期相关性特征明显,整体以中强持续性特征为主,比例达70%,分布相对较广,其中强持续性区域主要集中在武汉市内;各县域碳排放空间分布聚集效应显著,呈以武汉为核心向周围不断辐射的圈层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