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3篇
  免费   332篇
  国内免费   483篇
测绘学   342篇
大气科学   200篇
地球物理   195篇
地质学   757篇
海洋学   354篇
天文学   18篇
综合类   89篇
自然地理   13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102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122篇
  2009年   127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华北古大陆南缘的金属成矿作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东秦岭大部分金属矿床集中分布于华北古大陆南部边缘,以陆缘构造发展阶段的赋矿沉积建造和岩石组合划分成矿系统;前长城纪陆核活动性边缘沉积成矿系统;中、新元古代被动大陆边缘成矿系统;早加里东期构造体制转换期成矿系统;中生代陆内碰撞造山成矿系统,按矿床形成作用方式可以划分为:(1)构造-岩浆-流体成矿作用,主要以洛南-栾川钼(钨)多金属斑岩组合成矿系统为主,成岩方式为壳幔同熔的燕山期中酸性岩浆的浅成侵入与定位;(2)构造-建造-流体成矿作用,按不同构造作用层次再细分为中深层次的构造作用(主要形成韧性剪切带型矿床)、浅层次构造作用(主要形成构造蚀变岩型矿床)。主要的成矿作用发生在燕山期。  相似文献   
112.
建立于秦岭腹地柞水、镇安两县交界的泥盆系沉积岩相地质剖面,有陆相冲积相、过渡相河口湾相、海潮坪相、陆棚相、局限台地相、开阔台地相、台缘生物礁相、台缘斜坡相及次深海盆地浊积岩相,整体反映一微型镶边碳酸盐台地的形成与消亡,保护该地质遗迹对地质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该剖面已被批准为陕西省第2号自然保护点,并已立碑保护。  相似文献   
113.
六盘山弧形构造带铜多金属矿床的成矿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盘山弧形构造带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自震旦-寒武纪以来,经历了“威尔逊旋回“构造演化。在陆内裂谷和板块俯冲阶段,成矿类型主要为海底火山块状硫化物型和与韧性剪切作用有关的构造蚀变岩型,而在碰撞造山和陆内造山阶段,成矿类型演变为与大型推覆体构造有关的似层状热液型,显示出不同构造演化阶段所反映的成矿环境不同。  相似文献   
114.
胶东乳山金矿是我国单脉金储量最大的矿床,金的成矿具有多期多阶段的特点。为了研究早期矿化的时代,利用绢云母40Ar/39Ar法测定了乳山金矿含矿脉体旁围岩蚀变带中的绢英岩年龄。结果表明,围岩花岗岩的强烈绢英岩化蚀变年龄为129 Ma,比金发生大规模沉淀的成矿时间早约10 Ma,表明乳山金矿是多期热液成矿事件的产物,但这一事件也发生于120±10 Ma,从而证明乳山金矿与胶东其他地区金矿一样都是在中生代构造机制转折、岩石圈强烈减薄的构造背景下集中成矿的,这为进一步认识乳山金矿的成因机制和成矿动力学背景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15.
CCSD主孔榴辉岩等UHP岩石中存在团块状到不规则脉体状的磷灰石集合体,它们多与石英脉共生,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这些磷灰石脉体存在大量出溶物,电子探针和激光拉曼光谱仪联合测定显示磷灰石主要为氟磷灰石,其中出溶物主要有四类:A.不规则状的磁铁矿和赤铁矿的连生体;B.针状赤铁矿;C.板状到菱型的独居石;D.针状锶重晶石。A类出溶物的延长方向平行于磷灰石的C轴,长度介于10~50μm;B类主要沿磷灰石的C轴方向排列,宽仅为0.5~2μm,多数在1.5μm左右,长度变化较大,为6~50μm;C类独居石出溶体宽约6~10μm,多为6μm,长约50~75μm;D类锶重晶石主要与B类赤铁矿出溶物共生,宽多1.5μm左右,长约60~70μm。其中A,B和D类出溶物是在磷灰石中首次发现。四类出溶物的长轴和生长方向均基本平行于磷灰石之C轴,显示它们可能是基本同时出溶的。CCSDUHP岩石中氟磷灰石脉体的存在及其铁氧化物、磷酸盐和硫酸盐出溶体的发现,显示UHP岩石在折返的过程中,快速减压曾造成矿物的分解和大量出溶体的形成,伴随脱水和SiO2等硅酸盐熔体的出溶,还存在少量的磷酸盐熔体,同时可能曾经有铁氧化物的熔浆的加入。磷灰石中铁氧化物等出溶物的出溶是在氧逸度较高的环境下进行的.  相似文献   
116.
青龙山超高压变质榴辉岩中的绿帘石经历了四个演化阶段:早期绿帘角闪岩相进变质阶段形成的绿帘石,其化学成分以含铁高为特征,Fe2O3为14.796~17.84%,XFe=0.413~0.486,而CaO和Al2O3含量较低;柯石英榴辉岩相变质阶段和石英榴辉岩相变质阶段形成的绿帘石,其化学成分呈现连续变化,核部相对富Fe2O3,为11.933~12.993%,XFe=0.322-0.358,而CaO和Al2O3含量低,主要形成于柯石英榴辉岩相变质阶段;边部Fe2O3的含量低,为9.628-10.138%,XFe=0.275~0.286,而CaO和Al2O3的含量高,主要形成于石英榴辉岩相退变质阶段;晚期退变质角闪岩相阶段形成的绿帘石,其化学成分与绿帘角闪岩相变质阶段相似,也以富含Fe2O3为特征,XFe=0.433。绿帘石化学成分的变化反映了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快速俯冲快速折返的过程。绿帘石中存在三种不同盐度的含Mg^2+、Fe^2+等金属阳离子的NaCl水溶液包裹体,高盐度(22.5wt%NaCl至略大于23.2wt%NaCl)的水溶液包裹体形成于柯石英榴辉岩相变质阶段,中高盐度(12.6-16.0wt%NaCl)的水溶液包裹体形成于石英榴辉岩相变质阶段,而中等盐度(6.4-11.7wt%NaCl)的溶液包裹体形成于角闪岩相退变质阶段。绿帘石中流体包裹体的研究证实超高压变质作用及后期的折返过程中并不存在大规模的流体作用,变质流体的活动限于矿物晶体颗粒范围。  相似文献   
117.
青藏高原羌塘中部榴辉岩Ar-Ar定年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5  
羌塘榴辉岩产于红脊山-双湖高压变质带中段的片石山地区,是目前青藏高原内部唯一的榴辉岩产地。榴辉岩多硅白云母~(40)Ar-~(39)Ar年龄 t_p=219.3±1.5Ma;榴辉岩围岩的多硅白云母~(40)Ar-~(39)Ar 年龄 t_p=217.2±1.8Ma,定年结果表明,榴辉岩与围岩经历了相同的高压变质作用,与红脊山-双湖地区蓝闪片岩的高压变质时间是一致的。根据已有高压变质年代学资料,从羌塘的红脊山到双湖、那曲地区的巴青以北、昌都的酉西,直到滇西地区,断续分布长达2000余公里的高压变质带为同一期构造事件的产物,是龙木错-双湖板块缝合带向南延伸到滇西的重要依据。榴辉岩的定年数据进一步揭示,冈瓦纳板块与欧亚(扬子)板块的主体碰撞时间在220Ma 左右,同时也是古特提斯洋消亡的时间记录。  相似文献   
118.
入湖河道生态修复工程对水流流速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河流中开辟生化反应区、直接布设仿生填料净化河流微污染水体可以达到改善入湖水质、减少投资、降低能源消耗的目的。但在河道内直接布设填料势必会对河流的水动力条件及其河流原有的使用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从填料给水流带来的阻力、流速及糙率变化等方面进行河道内直接布设生物填料对河流水动力条件的影响试验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河道流速不大(属于缓流水体),9根/m2的填料布设密度对水流的扰动作用程度不高,填料段的糙率仅为无填料段糙率的1.08倍,不会对河道的泄水能力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19.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内容的完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翟亮  唐新明  周一  李霖  吴岚 《测绘通报》2006,(1):47-48,57
提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完善的定义,并详细阐述数据库内容的完善。我国已建成一系列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这些国家级的数据库向全社会各类用户和各类专业信息系统提供了统一、权威的空间载体,在国民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国家安全和国防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以及国家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广大地理信息用户对基础地理信息提出了许多新的、更高的需求,这些需求很多涉及到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完善的问题。数据库内容的完善是数据库完善的重要方面,包括对核心地形要素数据库(DLG)的内容进行调整,对地理要素进行详细定义以及对地理要素的分类分级体系进行细化等。  相似文献   
120.
一种利用GPS进行动态载体姿态测量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利用GPS进行载体姿态测量的新方法。这种方法利用接收机之间的波程差并结合当地水平坐标系与载体坐标系的转换关系来进行载体姿态的解算,从而避开对整周模糊度的求解,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及稳定性。通过仿真分析,证明该算法在理论上是成立的,并且测姿精度优于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