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3篇
  免费   332篇
  国内免费   483篇
测绘学   342篇
大气科学   200篇
地球物理   195篇
地质学   757篇
海洋学   354篇
天文学   18篇
综合类   89篇
自然地理   13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102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94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104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122篇
  2009年   127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01.
通过太行山南段三个中生代杂岩体(西戌、武安和洪山)的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讨论其成因和地球动力学环境。结果表明,西戌和武安杂岩体主要由从二长辉长岩到二长岩的一系列岩石组成,其地球化学性质相似(高Mg^s,具微弱至正Eu异常的REE模式等)。西戊杂岩体的εNd(135Ma)=-12.3~-16.9,Isε=0.7056~0.7071,与武安杂岩体稍有不同。西戌杂岩体的(^206Pb/^204Pb)i=16.92~17.3,(^207Pb/^204Pb)i=15.32~15.42,(^208Pb/^201Pb)i=37.16~37.63,较武安杂岩体的略高。西戊-武安杂岩体都起源于EM1型富集地幔,但被下地壳物质不同程度混染。洪山杂岩体(正长岩-花岗岩)也来自EM1型富集地幔的部分熔融,但属于不同的岩浆事件,并仅受轻微的下地壳混染。太行山岩浆作用的发生可能与古太平洋板块的水平俯冲消减而形成的弧后伸展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102.
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激光拉曼和显微红外测试,首次在CCSDHP-UHP变质岩石英脉和东海水晶中发现了含有沥青和烃类的有机包裹体,进一步证实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带曾经历了快速的俯冲与折返过程,俯冲板块沉积物中的有机质未能充分地演化和成熟。俯冲板块在进变质过程中强烈脱水,释放出含烃流体,并被在板块抬升及其伴随的减压重结晶和退变质过程中形成的石英脉和水晶体所俘获。  相似文献   
103.
青藏高原东缘晚新生代大邑砾岩的 物源分析与水系变迁*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成都盆地晚新生代碎屑沉积物的快速堆积是青藏高原东缘强烈隆升的产物,同时为青藏高原东缘晚新生代的隆升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文章以盆地底部的大邑砾岩作为研究切入点,详细研究了它的物源区,以深化对青藏高原东缘晚新生代隆升过程的理解。通过砾石成分统计、砂岩薄片鉴定、重矿物分析以及古流向恢复等方面的研究表明,成都盆地北部和南部的大邑砾岩分别受不同的物源区和河流所控制。其中北部的大邑砾岩受控于出口在都江堰南约4km处向南流的河流所控制,其物源区为玉堂镇以西、汶川-茂汶断裂以东的流域范围内。而南部的大邑砾岩则主要受向东流的古青衣江的控制,其物源区即为现代青衣江流域。大邑砾岩的物源分析表明晚新生代期间岷江和青衣江都曾发生河流改道。  相似文献   
104.
利用卫星测高资料反演海底地形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论述了利用卫星测高数据反演海底地形地解析算法和统计算法的基本原理和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基于最小二乘配置理论,提出了统计算法的改进模型。使用新模型在南中国海地区进行了海底地形反演计算,并将反演结果与实际船测水深进行比对,进一步验证改进模型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5.
The silver contents of organic matter in the host rocks of the Songxi shale-hosted Ag-Sb deposit of northeastern Guangdong, South China, have been directly determined using the electron microprobe technique. The silver contents in two types of organic matter, marine vitrinite and solid bitumen, vary in the range from 100×10-6to 350×10-6, which are from tens of times to thousands of times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host rocks in the ore deposit. The average silver content of the organic matter is also several times higher than the pay grade of silver for commercial mining of the ore deposit. It is quite obvious that the organic matter of the host rocks in the ore district is characterized by an anomalous enrichment of silver.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indicate that the silver anomalies in the organic matter have been derived from both the host rocks and the silver-bearing fluids of the Songxi black shale ore source. In the course of sedimentation and later hydrothermal reworking, organic matter was able  相似文献   
106.
华北陆块南部熊耳群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   总被引:16,自引:12,他引:16  
分布于华北陆块南部的熊耳群火山岩由玄武质到流纹质火山岩组成,并以玄武安山岩、安山岩为主,次为英安-流纹岩,SiO2=62%±的岩石较少,显示双峰特点。中基性熔岩的主要造岩矿物是辉石和斜长石,没有角闪石和黑云母,表明熊耳群火山岩形成于相对无水的环境。岩石地球化学上的显著特点是,富K2O、FeO,低Al2O3、MgO、CaO;富含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如K、Rb、Ba)和轻稀土元素(LREE),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Nb、Ta、Ti),表现出岛弧型火山岩的地球化学亲合性。文中详细的岩石地球化学证据表明,熊耳群火山岩具有岛弧型地球化学特征的主要原因是其地幔源区遭受俯冲带组分的改造,而岩浆在上升到地表的过程中混染地壳物质是次要的。基于熊耳群及下伏结晶基底的地质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熊耳群形成于夭折的三叉裂谷环境,推断俯冲带组分的改造和富集事件发生在华北陆块南部古元古代大陆壳的形成和 拼贴过程中,由于洋壳和地壳物质再循环到上地幔中,使陆下岩石圈地幔源区富集LILE、LREE并亏损HFSE。熊耳期岩浆作用正是源于这样的保留有早期俯冲带组分改造特征的陆下岩石圈富集地幔。  相似文献   
107.
研究了目前国内外现有的彩色地图图像分色算法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彩色地图图像自动分色算法。该算法直接利用彩色地图图像的颜色特点 ,并充分考虑图像的空间相关信息进行自动分色 ,最终可得到理想的分版图。  相似文献   
108.
洋测绘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卫星、通讯、计算机、数据处理等技术的发展,海洋测绘出现了自动化、智能化、集成化、数字化、多种作业平台、多种产品模式、多种技术融合、多种保障方式的特点。海洋的特殊环境导致了与陆上测量不同的作业方式和不同的产品模式。本文从外业测量的技术手段、仪器装备、数据处理方法、服务模式、数字图产品的生产和应用、数据库的建设等方面,对海洋测绘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了综合论述。  相似文献   
109.
钢筋混凝土圆形截面柱式桥墩抗震性能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4座典型的钢筋混凝土圆形截面双柱式桥墩,利用Priestley等建议的钢筋混凝土桥墩抗剪强度计算方法和型态描述方程,结合Rush-over方法进行了延性抗震能力评价。一般说来,纵桥向能够满足延性抗震要求,而横桥向一些配箍率较低的桥墩在地震中会发生脆性的弯剪破坏,其底部塑性铰将形成在柱基之中,部分桩基可能会遭受损害。  相似文献   
110.
麻粒岩的形成及其对大陆地壳演化的贡献   总被引:17,自引:17,他引:17  
麻粒岩是地球中最重要的岩石类型之一,它的形成主要受地热条件的控制。麻粒岩的形成可以与大陆碰撞、大陆拉张以及大陆弧模式相联系。麻粒岩在某种程度上,还是下地壳的同义词。通过麻粒岩地体地及火山岩中麻粒岩捕虏体的研究,使人们对地球深部的物质组成和结构有了直接的了解。麻粒岩在陆壳的形成和演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陆核说、陆壳垂直增生或横向增生说,都以麻粒岩作为重要的岩石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