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2篇
  免费   198篇
  国内免费   446篇
测绘学   100篇
大气科学   359篇
地球物理   121篇
地质学   441篇
海洋学   145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75篇
自然地理   11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2篇
  1973年   1篇
  1940年   1篇
  193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01.
针对当前热门的体感技术,研究基于手势动作识别的地图浏览方式。通过Microsoft Kinect手势的设计与识别,与搭建的OpenLayers等地图平台的浏览操作对接,实现基于人体自定义动作对地图浏览的操作,这种更人性化的人机交互方式在解放电脑对人的束缚的同时,也更促进了人机交互的融合。  相似文献   
102.
该文以四川省会东县某公司小沟头尾矿库建设规划为研究案例,探究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在该领域的适用性。与传统GPS-RTK测量数据相比,无人机摄影测量的水平和高程中误差为0.311m、0.304m,满足矿山尾矿库建设规划运用需求。通过分析,无人机摄影测量具备以下特性:(1)外业工作时间低于传统测量数倍,工作效率具备明显优势;(2)高精度DOM能更方便地辅助尾矿库周边区域地物识别与标注;(3)地表高程数据受地物直接影响,能真实反映地表起伏;(4)三维可视性强,可辅助实现尾矿库3D规划展示和堆积核算。实验表明,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能有效辅助尾矿库建设规划以及安全风险评价,可为有关管理部门实施矿山合理建设和生产提供技术支撑和执法依据,具备良好市场运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3.
Natural gas, consisting primarily of methane(CH4), has become a major source of clean energy in modern society in many parts of the globe. Recent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s and discoveries of deep-sourced abiotic CH4 in cold subduction zones indicate the important ability of cold subducted slabs to generate natural gas reservoirs. However, most CH4 flux and reservoirs remain unknown and their potential is overlooked in global carbon flux estimations. Massive abiot...  相似文献   
104.
刘建栋  张焜  王秉璋  王春涛  李五福  张新远  曹锦山  袁锦鹏  李青  陈丽娟 《地质论评》2023,69(1):2023010019-2023010019
本文对东昆仑拉陵高里河沟脑花岗闪长斑岩开展详细的全岩地球化学、LA- ICP- MS锆石U- Pb年代学、锆石Hf同位素研究,确定其形成时代,并探讨其岩石成因及成岩构造背景。结果显示,花岗闪长斑岩LA- ICP- MS锆石U- Pb年龄为231. 1±1. 2 Ma,指示其侵位于晚三叠世早期。全岩K2O/Na2O值为0. 69~0. 71,Mg#值为40. 5~41. 6,里特曼指数σ为1. 90~2. 09,A/CNK=1. 01~1. 03,属弱过铝质中—高钾钙碱性岩石系列。岩石的轻重稀土元素分异明显,(La/Yb)N值为19. 54~25. 52,具弱负Eu异常(δEu为0. 96~0. 97),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Rb、Ba、Th,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等,具有高的Sr含量(606. 0×10-6~647. 9×10-6)和Sr/Y值(60. 38~62. 99),较低的Y(9. 62×10-6~10. 66×10-6)和Yb(0. 86-6~0. 92×10-6)含量,显示Adakite(高锶低钇中酸性岩)的地球化学特征。锆石Hf同位素εHf(t)值介于-6. 93~-2. 94,地壳模式年龄(TDM2)范围为1. 45~1. 70 Ga。综合分析表明,拉陵高里河沟脑花岗闪长斑岩形成于东昆仑洋壳俯冲末期至局部碰撞的转换阶段,岩浆源于高压条件下的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  相似文献   
105.
采用短基线集时序干涉测量(small baseline subset InSAR,SBAS-InSAR)技术,利用多时相合成孔径雷达数据,对川西高山峡谷区开展地表多时相、长时序形变监测与地质灾害隐患早期识别研究。介绍了时序InSAR方法原理,梳理了数据处理流程,分析了小金川河流域雷达可视性,利用2018-11—2019-12共26期的Sentinel-1A历史存档数据开展了流域内地表形变监测,结果表明: 流域内雷达视线方向的年平均形变速率为-51.12~75.28 mm/a; 依据形变异常分布规律,共判译出4处形变异常区与11处潜在地质灾害隐患点,其中6处隐患点为已知地质灾害点,其余5处隐患点尚不为人知。以隐患点P1(阿娘寨滑坡)为典型案例,开展了长时序监测分析与验证,评估利用InSAR技术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早期识别的可靠性,证明了SBAS-InSAR技术在地质灾害早期识别中的优势及有效性,其技术成果在川西高山峡谷区具有大范围推广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106.
利用第六次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提供的5个气候模式,并结合基于地面气象站的CN05.1气象资料,评估了CMIP6模式对黄河上游地区1961—2014年气温变化的模拟能力。基于7个共享社会经济路径及代表性浓度路径(SSP-RCP)组合情景,结合多模式集合平均预估了2015—2100年黄河上游地区年均气温和季平均气温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多模式集合平均能较好地模拟黄河上游地区历史平均气温的空间分布格局与年变化。7个未来情景一致表明,2015—2100年黄河上游地区年平均气温呈现波动上升趋势[0.03~0.82 ℃?(10a)-1]。其中,低辐射强迫情景下(SSP1-1.9、SSP1-2.6及SSP4-3.4)气温先呈现增加趋势,21世纪中期到达增幅峰值,之后增温呈现放缓趋势;而中、高辐射强迫情景下(SSP2-4.5、SSP3-7.0、SSP4-6.0及SSP5-8.5)气温表现为持续上升态势。空间上,未来气温增幅显著的区域位于黄河上游西部地区;时间上,呈现夏季增温快,春季增温慢。四季增温的空间分布呈现出一致特征,表现为西部增温强于东部,北部增温强于南部。研究结果可为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及气候变化的适应性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7.
应立娟  唐菊兴 《矿床地质》2015,34(6):1309-1320
矿床成矿系列理论在中国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被广泛应用于找矿勘查实践。文章在以往矿床成矿系列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铜矿床的成矿系列进行了补充与完善,厘定出30个以铜为特色的矿床成矿系列。结合全国地质与成矿演化,分析铜矿床成矿系列在主要地质历史时期的特点与时空分布规律,其中,前寒武纪7个铜矿床成矿系列,矿床类型以变质型和岩浆型为主;古生代8个铜矿床成矿系列,矿床类型以海相火山岩型为主;中生代13个铜矿床成矿系列和新生代2个铜矿床成矿系列,矿床类型均以斑岩型和矽卡岩型为主。西藏地区铜矿找矿突破显著,新增2个全国范围的铜矿床成矿系列。矿床成矿系列的复合,是中国铜矿床成矿系列研究的重要成果和特色。  相似文献   
108.
中国地球系统模式中普遍存在的耦合器CPL6(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的第六代通量耦合器)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模式在高分辨率上的发展,新一代耦合器CPL7并行度的可扩展性更高,能够适应更高分辨率的构型。以CPL7与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第二代格点大气环流模式(the Version 2 Grid-point Atmospheric Model of Institute of Atmospheric Physic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的耦合为例,概述了其耦合原理,为CPL7与中国其他模式的耦合提供相关的经验。结合国内外模式的发展方向,CPL7耦合器在中国未来几年的地球系统模式的耦合改进中将占有很大的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109.
清末耕地空间分布格局重建方法比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揭示历史时期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是认识人类活动对气候和环境影响的基础。本文在耕地面积、人口数量、土地利用及森林分布等多源数据基础上,分别以近代耕地空间分布格局和历史时期耕地潜在分布区为边界条件,通过构建耕地垦殖倾向指数模型分配耕地面积,在1 km×1 km象元尺度上重建了清末(1908年)松嫩平原耕地空间格局,并对重建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1两种方法重建的耕地空间分布范围格局基本一致,耕地空间定位吻合率约为68%。清末(1908年)耕地集中分布在松嫩平原东部和南部地区;2以历史时期耕地潜在分布为边界条件的重建结果,较以近代耕地空间分布格局为限制范围的重建结果更准确,更符合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10.
视觉感受与Markov随机场相结合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分割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鉴于视觉感受对外界强大的感知与识别能力,模拟视觉神经感知的工作机制,并结合Markov随机场模型,提出一种影像分割方法。首先,分析视觉感知系统的工作机制,将其特性归纳为等级层次性、学习能力、特征检测能力和稀疏编码特性,继而利用小波变换、非监督聚类、特征分析和Laplace分布模拟视觉工作机制,然后结合Markov随机场模型实现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分割。通过不同卫星的真实遥感影像进行了相关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分割任务中有非常良好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