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97篇
  免费   2037篇
  国内免费   2596篇
测绘学   931篇
大气科学   1394篇
地球物理   1720篇
地质学   4875篇
海洋学   1411篇
天文学   188篇
综合类   764篇
自然地理   1147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55篇
  2022年   489篇
  2021年   523篇
  2020年   417篇
  2019年   510篇
  2018年   512篇
  2017年   471篇
  2016年   506篇
  2015年   518篇
  2014年   534篇
  2013年   629篇
  2012年   613篇
  2011年   611篇
  2010年   631篇
  2009年   639篇
  2008年   604篇
  2007年   549篇
  2006年   490篇
  2005年   449篇
  2004年   334篇
  2003年   263篇
  2002年   297篇
  2001年   264篇
  2000年   217篇
  1999年   219篇
  1998年   140篇
  1997年   129篇
  1996年   98篇
  1995年   95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78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1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6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7篇
  1944年   2篇
  1937年   4篇
  193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4 毫秒
101.
本文利用卫星高度计数据和分析数据,并结合同时期现场深水潜标的流速观测数据,研究了超强台风泰利过境前后台湾东北附近海域流场、位势密度场、位势涡度场以及黑潮入侵东海陆架强度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泰利台风通过改变台湾东北陆坡附近海域的流场、位势密度场,显著地削弱(增强)了西段(东段)陆坡附近的位势涡度梯度,从而使得西段(东段)陆坡黑潮入侵东海陆架的强度显著增强(减弱)。此外,本文还区分了台湾东北西部陆坡附近表层的跨陆坡“上凸型”位势涡度分布与次表层的跨陆坡“下凹型”位势涡度分布,并认为次表层的跨陆坡“下凹型”位势涡度分布也应作为台湾东北西部陆坡附近“位势涡度障碍”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的研究结果揭示了大气中的台风过程对台湾东北黑潮入侵东海陆架产生显著影响的关键过程及机制,相关结论可为台湾东北黑潮入侵东海陆架变化规律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2.
蛸类俗称八蛸、章鱼、八带鱼或八爪鱼,广泛分布于我国南北沿海,为近岸渔业的一种捕捞对象。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创造了十分丰富的诱蛸和钓蛸经验,为调查了解蛸类的生活习性和自然资源提供了重要的科研资料。 蛸类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海产软体动物,其肉质的脂肪含量高,维生素甲丰富,是良好的副食。 我国近海蛸属(Octopus)种类丰富,目前已知16种(包括本文中描述的三新种),约占全世界蛸属总数(约90种)的六分之一。遵照毛主席关于“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的教导,作者根据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历年在我国海域采到的蛸属标本,通过内外形态的综合鉴別,以及和本属中一些近似种的比较,描述了三个新种,标本存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相似文献   
103.
刘浩  尹宝树 《海洋学报》2007,29(4):20-33
利用在本系列研究第一部分中所建立的耦合的生物物理模型,模拟了渤海浮游植物生物量和营养盐含量的年度循环特征.模拟结果显示:藻类的春季水华是由经过一冬积累在水体中的营养盐导致,而水华开始的时间在浅水区明显早于深水区,对此深水区水体层化结构的形成可能起着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河载营养盐与悬起的沉积物所释放的营养盐是诱发夏季水华的共同原因.基于模型结果,我们还发现:渤海的浮游植物动力特性就整体而言依然受无机氮限制,但是在莱州湾,磷限制特性表现得非常明显,这主要是由于每年黄河都要携带大量的无机氮进入海水,从而导致莱州湾营养盐的氮磷比已远远超过16.  相似文献   
104.
黄河尾闾河道1996年改道的意义及黄河三角洲演化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黄河三角洲由几个亚三角洲组成。 1 85 5 -1 93 4年 ,形成了以宁海为顶点的第一亚三角洲 ;1 93 4-1 996年 ,三角洲冲积扇顶点进一步下移 ,形成了以渔洼为顶点的第二亚三角洲。最近的一次改道是在 1 996年 6月 ,改道后的河流沿清水沟流路的清 8剖面附近东流入海。这次改道可能是第三亚三角洲形成的开始。以后数十年内的黄河尾闾摆动将在清 8剖面附近进行。虽然人类活动将对三角洲的发展演化产生越来越明显的影响 ,但这些亚三角洲的发育演化仍有明显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05.
阿根廷滑柔鱼渔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1年12月至2002年4月"辽渔1号"在西南大西洋(57°W—60°W,41°S—47°S)的柔鱼生产调查资料,对作业渔场的渔获量和水温垂直分布特点进行了初步分析,并运用逐步回归法探讨了周产量(t/week)与各水层温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周产量在70t以上的作业区域全部在60°02′W—60°40′W,44°59′S—46°04′S范围内(简称南渔场),周产量在70t以下的作业区域绝大多数集中在57°47′W—58°2′W,41°54′S—42°2′S范围内(简称北渔场);(2)南渔场渔获的表层水温在12.2℃~15.1℃,北渔场渔获的表层水温在10.0℃~12.3℃,两渔场在20~70m水体均出现了强度不等的温跃层;(3)整个作业区域,周产量与水温存在线性相关,相关系数R=0.8515,其中南渔场相关系数R=0.9985,北渔场相关系数R=0.9313。  相似文献   
106.
天目山千亩田泥炭腐殖化度记录的中全新世气候变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14C测年为基础,构建了天目山千亩田地区泥炭沼泽剖面年龄-深度模式曲线,通过该区的腐殖化度与烧失量分析研究,发现两者呈现出很好的相关性,共同记录了该地区4 200 aBP以来的气候变化,可划分出3个主要阶段:早期(4 135±40~3 200 aBP)泥炭腐殖化度偏低,指示气候湿热;中期(3 200~630 aBP)泥炭腐殖化度偏高,指示气候温凉偏干;晚期(630 aBP以来),泥炭腐殖化度偏低,气候温凉湿润。  相似文献   
107.
本文在统计1950-1997年影响湛江港的热带气旋的基础上,利用1953-1982年30年间湛江港发生的风暴增水的资料,对湛江港风暴增水的总体特征进行了分析,总结出湛江港风暴增水的特征在于季节分布的不均匀、大的正增水和高实测水位出现频繁、造成的风暴潮灾比较严重;通过两类典型风暴潮的详细分析,结果表明:湛江港的风暴增水与影响湛江的热带气旋密切相关,大的风暴增水主要由台风引起,湛江港的地理位置也是影响风暴增水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08.
黄海北部降水中氟的浓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董峻  王剑  吕翔  张经 《海洋科学》1993,17(3):43-47
1988~1992年连续采集了黄海西北部的大气降水,分析样品中的氟而得到的80多个数据显示出大气降水中氟的平均浓度低于中国北方主要河流的氟平均浓度。在冬季,氟的浓度较其他季节高,这可能和降雨量减少以及人为因素等密切相关。目前还难以估算出人为因素对氟在降水中化学行为的影响程度,但数据显示出人口密集地区降水中氟的浓度明显高于人口稀疏的自然地带。  相似文献   
109.
本文引入三次样条函数插值法,并尝试用于海洋资料处理。根据渤海及北黄海部分海洋站的历史资料进行了试验。用SHARP—PC—1211袖珍计算机进行计算,并将资料处理的结果与传统的过程曲线法订正值作了比较。结果表明,二者之间的误差不大,而样条函数拟合更好。作者认为三次样条函数插值法是可行的,在处理海洋资料时间序列中是有效的。在有温跃层的地方,如何应用,本文也给出了必要的说明。  相似文献   
110.
The lateral deflection of a cylindrical diaphragm wall and the associated ground movement induced by deep excavation are analyzed by performing site instrumentations and numerical analyses in the coastal area of Korea. Wall lateral deflection, rebar stress, and pore water pressure were measured and analyzed in eight directions. Variations of soil properties with the decrease of confining pressure are compared by performing various in situ tests before ad after excavation. To calculate the wall lateral deflection accurately, the effects of small strain nonlinearity, confining pressure, and the hysteresis loading/unloading loop developed during excavation are considered in the proposed numerical analysis. By comparing numerical results with measured ones, the importances of considering small strain nonlinearity and confining pressure reduction in the nonlinear (FEM) are emphasized. Also, the effects of wall stiffness on the performance of cylindrical diaphragm walls are studied for future similar excavation in the coastal are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