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21篇
  免费   1610篇
  国内免费   2001篇
测绘学   760篇
大气科学   1210篇
地球物理   1550篇
地质学   3770篇
海洋学   940篇
天文学   149篇
综合类   549篇
自然地理   904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42篇
  2022年   375篇
  2021年   429篇
  2020年   368篇
  2019年   390篇
  2018年   425篇
  2017年   389篇
  2016年   421篇
  2015年   411篇
  2014年   437篇
  2013年   445篇
  2012年   514篇
  2011年   473篇
  2010年   479篇
  2009年   450篇
  2008年   422篇
  2007年   465篇
  2006年   383篇
  2005年   321篇
  2004年   274篇
  2003年   200篇
  2002年   241篇
  2001年   212篇
  2000年   193篇
  1999年   189篇
  1998年   96篇
  1997年   106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80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68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12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2篇
  1954年   6篇
  193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The food consumption and ecological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a species marine pelagic andsmall size fish, Hyporhamphus sajori, were determined by using in situ stomach content method presented by Egger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1) the fish was taken in food all day, so empty-stomach rate was very low, taking up about 4.5% of the total determined fish number. However, the fish still has significant daily feeding rhythm. A feeding peak was found 0:00 o'clock at night, but feeding level was always high in the daytime; (2) relationship between instantaneous food content in stomach and corresponding time could be described as S_t = a ·e ~(-b ·t). There was no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f instantaneous gastric evacuation rate between two determinations, with average value being 0.13 × 10~(-2)g/ (g·d) (wet weight); (3) the daily food consumption tended to change in irregular waving form, with average value being (10.16×l0~(-2)±1.19×l0~(-2) g/ (g·d) (wet weight) or (55.56 × 10~(-2) ±6.51 × 10~(-2) kJ/  相似文献   
42.
通过对南海北部陆缘珠江口和琼东南盆地气田的天然气形成水合物的地球化学计算模拟及地质地球化学条件分析,对珠江口和琼东南盆地天然气形成水合物的地球化学边界条件及分布区进行了研究。认识到南海北部陆缘琼东南和珠江口盆地内的断裂构造是天然气向海底渗漏的通道,为天然气水合物在海底的形成提供了物源;盆地内巨厚的第四纪富有机质沉积也为天然气水合物形成提供了充足的细菌成因生物气源。在海底温度2-16℃范围内,琼东南盆地气田10种天然气和珠江口盆地气田18种天然气形成水合物的压力有比较大的范围,随温度增高,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压力增高;盆地间和各天然气样品之间形成水合物的压力均是不一致的。在南海海水平均盐度3.4%条件下,结合海底温度与水深变化资料,珠江口和琼东南盆地天然气水合物形成和稳定分布的海区是不同的,珠江口盆地小于230m水深的海区没有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在230-760m水深的海区可能有天然气水合物的存在,天然气水合物的稳定分布区应该在大于860m水深的深水区;在琼东南盆地水深小于320m的海区不可能有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在320-650m水深的海区可能有天然气水合物的存在,大于650m水深的海区是天然气水合物的稳定分布区。  相似文献   
43.
2004年10月至2005年8月,对不同季节千岛湖蚤状潘的垂直分布情况以及昼夜迁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蚤状潘在千岛湖分布广泛,春季和夏季蚤状潘主要分布在15-25m水层,而在秋冬季分布相对均匀,从表层到60m水深都有分布;比较了蚤状漫在不同季节的迁移现象,春季和秋季蚤状潘为夜间迁移模式,而在夏季和冬季虽然都存在迁移现象,但不同于常见的三种迁移模式。  相似文献   
44.
天然感潮河道水流紊动特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多谱勒三相流速仪,在长江口徐六泾水文观测断面分别进行了涨潮、落潮时中泓与近岸垂线的流速观测,根据这些观测资料,对天然感潮河段潮流紊动的周期、频率、概率密度函数等进行了定量的数学描述,并对时均流速、紊动强度、雷诺应力等沿垂线分布进行了分析计算。  相似文献   
45.
基于1982年4~6月海流观测资料,本文分析了芝罘湾流场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流场以潮流为主。整个海湾,湾口流速最大,湾底流速较小。除湾中央区外,潮流基本属于往复流型。与潮流相比,余流较小,量值大多为7cm/s左右。  相似文献   
46.
厦门筼筜港的形成与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实际调查的资料,概述了筼筜港区的地质地貌特征,重点论述了第四纪沉积物的成因和时代,阐述了该区的形成与演变过程,把它划分为5个发育阶段。  相似文献   
47.
南沙群岛南永2井的红色沉积层和黑色沉积层标志着两次异常事件,简称为“红色事件”和“黑色事件”。这两个特殊沉积层的主要特征是磁化率为正值、锰铝(黑色沉积)和铁铝(红色沉积)含量高。关于它们的成因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火山喷发或地震活动,另一种是气候突变。将红色沉积层和黑色沉积层与南海其它珊瑚礁钻井资料、南海及其周缘火山活动和深海沉积中的微玻陨石进行详细对比,并综合分析几种成因的可能性大小。“红色事件”和“黑色事件”在南海其它珊瑚礁钻井中的反映不明显或无反映,表明两事件的影响范围很有限。尽管南海周缘的一些火山活动期次、全球气候变化的一些代用指标和深海沉积中的微玻陨石层在时间上与“红”、“黑”两事件有较好的对比,成岩作用也能使某些沉积层位形成铁富集或锰富集,但综合考虑各个因素可以排除周缘火山喷发、气候突变、撞击事件及成岩作用等4种成因。火山或地震活动引起的铁或锰热泉上涌可以对“红”、“黑”两事件作出较好的解释,是可能性较大的成因。  相似文献   
48.
珠江口硒的形态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庆祯  张经  简慧敏 《海洋学报》2006,28(1):152-157
硒属于硫族元素,在化学和生物化学性质上,硒与硫、碲相似.它和砷一样也是一种类金属物质.硒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岩石、土壤、沉积物、水体、生物体以及大气环境都含有不同程度的硒.硒是生物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一方面表现出重要的生物功能,另一方面在较高浓度下也表现出毒性,摄入过多可导致动物和人硒中毒[1].在陆源硒向海洋的输送中河流占重要贡献,河流可能是溶解硒输入海洋的主要来源[2,3].河口区是陆地径流与海水相互混合的地带,其中发生的反应直接影响元素的入海通量,因此研究河口化学元素的行为对估计河流向海洋的输入及建立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模型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9.
以酪蛋白和明胶为蛋白源 ,添加豆油、鱼油、糊精、纤维素以及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混合剂配制试验饲料 ,饲料配成5个蛋白质水平 ,每个蛋白水平分别包括5个能量级 ,以体质量增长倍数、蛋白质效率和饲料系数为评判依据 ,对体质量为8.73g±0.79g的中华鲟(Acipensersinensis)的适宜蛋白质含量及其蛋白能量比进行了研究。经过为期8周的试验 ,结果表明 :中华鲟幼鲟配合饲料中的适宜蛋白质含量范围为35.7%~41.8% ,饲料的最佳蛋白能量比范围为21.85~30.05ng/J。当试验饲料蛋白质含量为40.3% ,蛋白能量比为27.85ng/J时 ,试验鲟鱼获得最大体质量增长倍数为11.60±1.20,最低的饲料系数为1.68±0.23,以及最高的蛋白质效率为1.58%±0.14%。  相似文献   
50.
移动式海上基地(MOB)连接器动力响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移动式海上基地(Mobile Offishore Base,MOB)是由若干半潜模块相连而成的超大型浮式结构物。在进行海上作业时,模块间的连接器将会产生巨大的载荷。用缩尺比为1:100的三模块MOB模型在实验室进行了连接器动力响应试验研究。文中对试验的关键问题,如连接器模型的设计、制作、安装、试验工况的确定和测试方法等作了较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