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39篇
测绘学   24篇
大气科学   46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69篇
海洋学   6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5年   1篇
  1971年   1篇
  1961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针对核优化问题进行了研究,给出了一种基于数据的智能核优化新方法。算法利用UCI数据和美国实测合成孔径雷达图像数据进行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2.
本文采用RBLM-chem模式,利用杭州市高分辨率城市建筑等资料,定量分析城市动力效应、热力效应以及城市植被、人为热对SO2、NO2、O3、PM2.5等主要污染物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化过程使得大部分城区温度上升约1℃,相对湿度下降约6%,风速下降约0.8 m·s-1,湍流动能增强约0.03 m2·s-2。城市动力效应主要通过降低城市风速,使得城区污染物浓度升高,SO2浓度有近5 μg·m-3的上升,PM2.5、O3浓度也有近15 μg·m-3的上升。城市热力效应主要通过热岛环流使城区污染物向上输送,令地面污染物浓度降低,在城市大部分区域PM2.5都有大约10 μg·m-3的浓度下降。城市动力效应大于热力效应,城市的总体作用是使污染物浓度升高。城市下垫面使污染物浓度上升的另外一个机制是代替了自然有植被的下垫面,使污染物干沉降速度下降,但这一作用小于动力学效应。另一方面,人为热对城市主要污染物浓度都起着减小的作用,其中SO2、NO2、O3、PM2.5浓度降幅分别在2.5、3.0、6.0、10.0 μg·m-3左右。城市植被可以显著增加污染物干沉降速度,使主要污染物SO2、NO2、O3和PM2.5的干沉降速度分别上升0.1、0.1、0.03、0.06 m·s-1左右,相应地使上述污染物浓度分别下降2.5、6.0、4.0、6.0 μg·m-3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