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7篇
  免费   243篇
  国内免费   262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67篇
地球物理   272篇
地质学   592篇
海洋学   27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5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207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MAPGIS 6.O平台地学断面图形数据库向ARC/INFO 8.1平台的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菲  刘国兴  方彦春 《世界地质》2004,23(2):183-186
对MAPGIS地学断面数据文件转换成ARC/INFO的数据文件的几种途径进行了探讨,指出了在转换大数据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局限性,并在大量转换实验基础上,得出最优的解决方案.在数据转换时,点文件在MAPGIS平台下转换成E00格式,通过在ARC/INFO的ArcToolbox中选择工具将Interchange格式转换成Coverage格式;线和区文件在MAPGIS平台上转换为MIF文件,在ARC/INFO的ArcToolbox中选择工具将MIF格式转换成Shapefile格式.  相似文献   
992.
沙尘暴的卫星遥感监测与减灾服务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论述了我国北方地区造成严重影响的沙尘天气 ,特别是沙尘暴及其危害及研建完成的“沙尘暴的卫星遥感监测与灾情评估系统”及其监测评估实例。系统的研建促进了空间技术在防灾减灾工作中的应用服务。  相似文献   
993.
三峡井网地下流体动态在水库蓄水前后的变化   总被引:18,自引:9,他引:9  
在系统分析长江三峡诱发地震地下水动态监测井网2001~2002年8个井台16个测项的地下流体正常动态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调查研究了井网外围50km范围内两个中等地震震例,对比分析了2003年三峡水库蓄水前后各测项动态的变化。发现水库蓄水对三峡井网地下流体动态的影响是局部的.推测三峡库首区近期诱发中等以上水库地震的可能性不大;同时分析了受水库蓄水影响测项的异常特征及其机理,认为深入研究此类问题对推进地震监测与预报科学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4.
成都市是四川省省会,是国务院确定的西南地区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也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全市共有19个区(市)县,总面积1.24万km^2,全市户籍人口1044.3万人。成都市地跨龙门山、龙泉山构造带和成都凹陷三个地质构造单元,境内地震活动主要受龙门山、龙泉山、蒲江-新津-成都-德阳、邛崃-大邑-彭州四条断裂带影响。  相似文献   
995.
Introduction Forward modeling is commonly used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2D crustal structure with wide-angle seismic reflection/refraction data. But this method not only has mass work and more subjective effects, but also cannot provide quantitative estimates of model parameter error, resolu-tion, and model uniqueness. It also cannot assure that the data consistency is the minimum of par-ticular range. In order to overcome the defects of forward modeling, Zelt and Smith (1992) have developed…  相似文献   
996.
迄今得到世界公认的、证据确凿的有翅亚纲昆虫化石发现于晚石炭世纳缪尔期(Namurian stage).在这个时期爆发出大量且多样性的昆虫群,形成地史中第1个繁盛期.在这种地质背景下,中国祁连山地区也爆发出迄今第1个最古老的昆虫群,命名为祁连山昆虫群(Qilianshan Entomofauna)(属祁连山动物群,也是祁连山生物群中的一个门类).中国祁连山昆虫群发现于宁夏中卫县晚石炭世纳缪尔期中-薄层黑色页岩、炭质页岩之中.中卫县地处宁夏中部,(中)卫(中)宁平原的西侧.化石产于中卫县城西南20km处的下河沿村,北邻黄河,南依香山,地理坐标为东经105°05′、北纬37°25′,行政区划隶属于中卫县常乐镇.中国祁连山纳缪尔期昆虫的发现与研究,使笔者有机会对这一时期昆虫群的面貌、性质和演化关系,以及产地和层位的分布有了较全面的认识.本区昆虫既有全球纳缪尔期昆虫面貌的一般色彩,又有本区昆虫独特之处,不但有别于欧美的纳缪尔期昆虫,也与中国晚石炭世本溪组和二叠纪山西组、石盒子组昆虫面貌迥然不同.经过详细研究,确立了中国祁连山纳缪尔期的昆虫群--祁连山昆虫群,以宁夏中国纳缪尔翅蛉-石炭祁连山翅蛉-下河沿拟原襀翅蛉(Sinonamuropteris ningxiaensis-Qilian-shanopteris carbonica-Protoplecopsis xiaheyanensis)为代表,反映本区昆虫的特色.自1990年在宁夏中卫县常乐镇采集到纳缪尔期昆虫化石之后又连续进行了7年的采集,至21世纪初,笔者等又深入该地区再次进行采集,前后历经9年的化石采集工作,采获论文摘要曾在1995年第18届国际太平洋了大量且部分保存完好的标本,是昆虫分类与演化系统研究不可多得的新材料.阶段性科学大会古昆虫学分会上宣读,并于1998年建立了祁连山昆虫群,正式向世人公布了这一重要昆虫群的发现,其意义如下.(1)开拓了中国纳缪尔期昆虫的研究领域,从而填补了中国这个时代昆虫的空白.(2)开辟了中国早期昆虫的研究,逐步将中国中生代昆虫的研究,尤其是中三叠世昆虫的研究,向古生代晚期石炭纪-二叠纪昆虫延伸,加深了对古生代晚期至中生代早期这一最关键时期古翅类、新翅类昆虫的死与生、老与新的演替发展过程和不同类群特色的了解、认识,进而有助于探索昆虫的系统演化关系.(3)有翅昆虫翅的发生与发展是国际上2个多世纪以来未完全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由于有翅昆虫在纳缪尔期首次爆发出大量多样性的类群,形成第1个繁盛期,基本上奠定了古生代晚期各个绝灭目和衍生目的基础.以祁连山昆虫群的标本为基础,展开以分类学、系统发育为核心的研究,必将有利于对有翅昆虫翅的发生与发展的探讨和研究.(4)从古昆虫区系来看,祁连山昆虫群不但是中国,也是东亚地史上出现的第1个昆虫群.这个昆虫群由于自身的独特性质而形成自身的区系,在古昆虫区系划分上占有一定的重要位置.(5)从地层划分、对比和时代确定来看,由于祁连山昆虫群各类群的独特性,均为本区特有的昆虫,层位清楚,时代确切,为地层划分、对比和地质时代的确定提供了可靠的根据.(6)祁连山昆虫群是在海陆交互相沉积环境中形成的,它的发现拓宽了寻找昆虫化石的新领域.过去通常在纯陆相的湖泊相、沼泽相和河湖相沉积层中寻找昆虫化石,祁连山昆虫群的发现表明,不但在陆相地层中可以找到昆虫化石,在海陆交互相沉积地层中也可以找到昆虫等陆生动物化石.在实践中可以了解到,海陆交互地区的水量充足,气候潮湿,植被茂盛,有利于昆虫的生存和发展.居多发生在食料来源充足的亚热带-热带原始森林之中的昆虫及其他陆生动物,随着这种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而迅速繁殖、发展,使动、植物与大自然形成一系列协同进化的良性的自然生态环境,也为化石的保存提供了良好的地质条件.祁连山纳缪尔期海陆交互相地层所保存的昆虫就是拓宽思路、寻找昆虫化石的一个实例.本文在对翅脉结构和性质进行深入研究和系统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中国纳缪尔翅蛉科在地史中的演化规律,将该科的演化分为4个阶段原始阶段(离脉时期)、早期阶段(联脉时期)、过渡阶段(触脉时期)和特化阶段(并脉时期).这一演化规律的总结和提出,是昆虫脉序研究的一次突破性进展.文中对祁连山地区产出的数量庞大的中国纳缪尔翅蛉科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和描述.此次因篇幅所限,仅发表1个新科,包括4个新属、3个新亚属和9个新种.  相似文献   
997.
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段下部发育的深湖相油页岩是东营凹陷最重要的优质烃源岩。该油页岩呈深灰色或棕褐色,页理发育,主要由富含有机质纹层和浅灰色钙质纹层形成的毫米级沉积层偶组成。其中有机质纹层中的有机碳含量在5%以上,富含藻类化石及鱼化石等;钙质纹层主要由方解石组成,呈灰白色。沉积环境分析表明,该油页岩形成于湿润气候条件下的半咸水-微咸水的深湖缺氧环境中,沉积速率较慢,湖盆处于欠补偿状态,水体分层结构使沉积有机质得到有效保存。藻类等水生生物勃发吸收了更多的CO2,从而诱发大量内生成因的碳酸盐沉淀,形成碳酸盐纹层,而藻类的死亡则导致湖水有机质输送通量增多,使沉积物中有机质保存量增大,促使高有机质丰度烃源岩的形成。因此,分层的水体结构和藻类的勃发是油页岩形成的重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998.
阐述了在测井资料管理及应用方面使用数据库系统与文件管理系统的对比优势,探讨了测井数据库开发的基本原则,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实现测井资料数据库管理系统以及基于数据库底层的测井资料处理软件。基于底层数据库以油田-区块-井-井眼为逻辑结构,所建立的测井资料处理解释系统数据管理功能满足处理的需求,数据库的安全性、共享性、运行效率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相似文献   
999.
通过对拉竹龙-西金乌兰湖-金沙江结合带西段若拉岗日一带的地层重新解体厘定,填绘出一套以白云母石英片岩、石英岩、变质石英砂岩为主的绿片岩相浅变质地层。该浅变质地层可与羌塘地块之上的浅变质岩系玛依岗日组对比。对浅变质地层的碎屑锆石进行U-PbSHRIMP年龄测定,认为所获得的最小年龄值524Ma代表了该套地层沉积时代的下限,再结合该地区出露未变质的泥盆纪地层这一事实,将这套浅变质岩系的形成时代置于早古生代。  相似文献   
1000.
通过对沾化凹陷东部主要断裂发育演化的特征和主要地震测线的平衡剖面、伸展率分析,对该地区潜山发育过程及其与盆地演化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就潜山油气成藏的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沾化凹陷东部潜山发育可以划分为早—中三叠世、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的潜山发育前期,晚侏罗世—白垩纪的潜山发育期,古近纪的潜山改造、定型期和新近纪—第四纪的潜山成藏期,断裂活动是本区潜山形成演化的主控因素。沾化凹陷东部潜山油气成藏主要受控于该区中、新生代盆地的叠合关系,中生代凸起和古近纪凹陷的叠合部位是最有利的潜山油气成藏区,中生代凸起和古近纪凸起的叠合部位不利于潜山成藏,往往形成潜山披覆背斜油气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