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2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154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140篇
地球物理   100篇
地质学   323篇
海洋学   76篇
天文学   58篇
综合类   49篇
自然地理   4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2 毫秒
41.
42.
方解石是芙蓉锡矿田重要的脉石矿物。根据芙蓉矿田白蜡水矿区和狗头岭矿区不同产状(云英岩型、蚀变岩体型和构造蚀变带-矽卡岩型)矿石中方解石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两矿区成矿期热液方解石具有两种稀土模式,LREE(轻稀土元素)富集型和相对平坦型。其中,蚀变岩体型方解石所具有的相对平坦型稀土模式代表了LREE带出后残余热液的稀土模式特征,而云英岩型和构造蚀变带—矽卡岩型方解石的LREE富集型稀土模式与骑田岭新鲜花岗岩类似,表明成矿过程中没有LREE明显带出的迹象,残余热液继承了岩浆期后热液的特征。成矿流体来源于骑田岭花岗岩岩浆期后热液。  相似文献   
43.
国内外气溶胶观测网络发展进展及相关科学计划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6  
气溶胶是气候变化研究中的一个极大的不确定性因素,国内外在此方面开展了大量的观测和科学研究。本文首先对当前全球两大气溶胶观测网络,世界气象组织(WMO)的全球大气观测计划(GAW)和气溶胶自动观测网(AERONET)的组织、规模、设备、数据和气溶胶网络的规范作了介绍,并对近年来国际上的重大气溶胶科学计划的目标、实验方法、步骤作了介绍,说明观测网络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对中国气溶胶观测网络的地位做了分析,并指出其在正在开展的中国气溶胶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4.
锡的成矿与花岗岩有着密切关系。为深入了解不同的岩浆组成及流体变化对锡分配行为的影响,以不同化学组成的凝胶和不同的流体分别作为初始固液相,进行了锡在流体与花岗质熔体间的分配行为实验研究。实验温度为850℃,压力为100 MPa。结果显示,当液相为0.1 mol/L的HCl时,熔体组成的变化对锡的分配行为有着明显的影响,锡在流熔体间的分配系数DSn随熔体中碱质(Na2O K2O)含量、钠钾(Na/K)和碱铝(AlK/Al)摩尔比的增加而减小;在固相(富钾过碱质熔体)不变的前提下,DSn随流体相中HCl浓度的增加而增大,而流体相中HF及K 、Na 浓度的改变对DSn影响不大;流体Cl-浓度和酸度升高有利于锡分配进入流体相。  相似文献   
45.
A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receiver can generally track 5-7 rays from GPS satellites at any moment, and water vapor along these ray paths (slant-path water vapor, SWV) may be retrieved using the methods developed in recent years. This paper suggests two new parameters-absolute vertical SWV (VSWV) and relative VSWV derived from SWV, and their temporal and spatial figures can reflect the heterogeneous distribution and variation of water vapor field. This approach has been applied to the weather diagnoses in a severe storm event in Beijing during July 2004, and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figures of absolute VSWV and relative VSWV can be useful in monitoring the evolution of water vapor field and be potential in better understanding the precipitation process.  相似文献   
46.
陕西中部一次下击暴流的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毕旭  罗慧  刘勇 《气象》2007,33(1):70-73
利用西安多普勒雷达产品资料对2006年6月25日发生在陕西中部的一次下击暴流天气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强单体合并加强形成弓状回波并产生了33m·s^-1的大风天气;弓状回波反射率因子核心(60dBz)高度下降明显;垂直液态水含量高达70kg·m^-2;弓状回波中层辐合较强,多普勒风场中层辐合区特征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47.
地热水与回灌水混合的地球化学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48.
信息量法在西宁市斜坡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本文选定西宁市东川弱侧丘陵前缘做为评价对象,采用二态变量信息法,对斜皮稳定性进行试评价。通过本次尝试性计算评价,与实际情况对比检验,其准确率达到89%。故本方法在斜坡稳定性评价中较为实用。  相似文献   
49.
 右江盆地三叠纪槽盆相浊流沉积岩系遭受过区域极低级变质作用。依据地质观察和伊利石结晶度、绿泥石-云母堆垛集合体、标志性粘土矿物及白云母(伊利石)b0参数测定资料,阐述了泥质岩石的成岩变质作用经浅层(近)变质作用到浅变质作用的转换特征。变质温度区间为150-350℃,低压类型,具高地温梯度(40-43℃/km).变质级及亚带总体与地层时代及岩层在地层柱中的位置有耦合关系,而与区域变形强度无关。最后指出区域极低级变质作用是印支-燕山构造旋回早期及区域变形前的地质事件,属于地壳伸展构造背景下右江边缘型盆地内部的埋藏型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50.
The Ceshui Formation coal is mostly anthracite and its metamorphism has been less documented.By analyzing systematically the reflectance of vitrinite and the results of X-ray diffraction of the Ceshui Formation cola in the Lianyuan coal basin,the spati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oal ranks,coal metamorphic regions,the extension of coal metamorphic belts.coal metamorphic gradients,coal chemical structure and the effect on the degree of metamorphism of heat-production and -storge conditions,buried depth of the Indosinian-Yenshanian granites at the margins of the Lianyuan coal basin are discussed.The research results in conjunction of the features of regional hydrothermal alterations,endogenetic deposits with the Ceshui Formation coal measures,and the development of secondary vesicles indicate that the telemagmatic metamorphism is the main factor leading to the metamorphism of the Ceshui Formation coal in the region studi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