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3篇
  免费   284篇
  国内免费   346篇
测绘学   60篇
大气科学   367篇
地球物理   390篇
地质学   680篇
海洋学   133篇
天文学   67篇
综合类   123篇
自然地理   21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58篇
  1999年   89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58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黑龙江省近50年干旱发展事实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实测的降水、气温和土壤湿度资料,分析黑龙江省近50年干旱化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用月平均气温、降水量距平和均方差所构造的“干旱指数”以及土壤湿度显示近50年来黑龙江省是向干旱发展的。1990年以来这种干旱化趋势尤为明显,西部亚干旱地区的干旱化相对更严重。在气温和降水两个要素中,气温的升高对干旱化的作用可能更重要。利用CNEP/NCAR的容积式土壤湿度计算了全球50年来干旱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黑龙江省近50年干旱的发展是全球气候异常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显然与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有关。为探讨东北区干旱的发展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响应,利用Jones等的1951-2000年全球平均气温资料和黑龙江省10个站的干旱指数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全球平均温度上升1℃的情况下,黑龙江省的干旱化程度要增加10%左右。这种形势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992.
本文使用美国NCAR—NCEP再分析的逐日资料,研究了1998年夏季青藏高原降水特征及大气准45d低频振荡(LFO)对长江流域低频降水的影响。研究表明,6月19日左右青藏高原雨季开始,青藏高原是水汽输送的汇区,青藏高原影响了我国东部的降水天气过程,使长江流域降水不均匀;青藏高原的大气低频振荡对东部地区低频降水也产生了影响,使低频降水带在青藏高原的东坡出现不连续现象。  相似文献   
993.
Investigation has been made for the upper crust structure and seismotectionic environments in Yunnan Province using the plentiful DSS data of the four profiles.The derived velocity model has a good relationship with the ex-posed basins,uplifts and faults.The low velocity anomaly corresponding to the volcano also has been revealed.There exits a prominent lateral inhomogeneity within the upper crust of Yunnan region.The depth of crystalline basement generally ranges from 0km to 5km,and the bedrocks are exposed on the ground directly in some places,nevertheless the thickness of sedimentary cover also can reack to 8km or even 12km at some targe depressions.Although the Changning-Shuangjiang fault is a boundary between two first class tectonic units,its incision depth within the crust maybe shallow.On the other hand,known as the plates‘seam,the Honghe fault has a distinct evi-dence of extending into the mid-lower crust.The widely spread activity of the volcanoes in the geological era has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earthquake‘s occurrence nowadays.Despite of the ceasing of the volcanoes in some places on the ground,the material in the mid-lower crst is still active,and there still exists strong upward stress-As the ceasing of the volcanoes on the surface,most parts of the power from the lower crust and the upper mantle cannot be released;therefore it accumulates at some appropriate tectonic locations.Moreover,the saturation of the water from the basin,the action of other fluids,and the effects of the outer stress maybe another direct reason ac-count for the strong earthquakes‘occurrence in Yunnan region.  相似文献   
994.
白志明  王椿镛 《地震学报》2003,25(2):117-127
利用4条DSS丰富的测深资料,对云南地区上部地壳结构和地震构造环境进行了层析成像研究.成像结果显示,得到的速度模型与地表盆地、隆起与断裂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显示了与地表火山岩系相应的低速异常体.云南地区上部地壳横向不均匀性显著.结晶基底的深度一般为0~5 km.局部基底高于海平面,基岩直接出露地表,同时在一些大的坳陷处沉积厚度可达8~12 km.作为一级构造单元的昌宁-双江断裂可能切割不深,而红河断裂作为板块缝合线切割较深,有延伸到中下地壳的迹象.云南地区历史上的广泛的火山活动与现今中强地震的发生有紧密联系.有的地方尽管现今地表已不再有火山活动,但中下地壳活动并未停止,存在较大的应力作用.由于地表火山活动停止,来自中下地壳和上地幔的大部分能量得不到释放,而在有利的构造部位积聚,以及盆地水的渗透、其它流体的作用和外动力作用,可能是云南地区经常诱发中强地震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5.
白云峰  周德培 《山地学报》2003,21(6):721-725
在涪陵至彭水长约140km范围内,319国道沿线发育有滑坡32处,发育密度约为0.23个/km,发育形式以堆积层滑坡和岩石顺层滑坡为主。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总结和分析了沿线滑坡发育的地质环境和人为环境,结果表明,沿线的地质构造、地形地貌以及地层岩性组合是滑坡发育的主要原因,河流的侧向切蚀作用、暴雨以及人类的工程活动是滑坡形成的重要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996.
江淮气旋发生发展中尺度系统特征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应用中尺度模式MM5对发生在江淮流域的气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用模式输出的高时空分辨率、动力协调资料、HUBEX试验期间的加密观测资料进行江淮气旋的中尺度诊断研究。结果表明:从大尺度角度看,江淮气旋的生成可分为静止锋上的波动和倒槽锋生两种类型,但从中尺度角度分析,它们具有如下共同特点:(1)它们的生成源地均在大别山西侧,大别山地形均使得气旋发展增强,移速减慢。(2)在发展阶段,700hPa层以下的温压场的斜压结构是气旋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冷平流与暖平流呈现西北-东南的偶极子型时,气旋发展;当冷暖平流偶极子呈东西型时,气旋发展进入成熟期。(3)气旋中的中尺度雨带与Wave-CISK湿条件对称不稳定区有密切关系,辐合上升区出现在气旋暖锋前部和冷锋后部50-100km范围内。  相似文献   
997.
A hail process in Huaihe River Basin observed by CINRAD Doppler radar on 12May 2000 hasbeen simulated by using nonhydrostatic mesoscale numerical model MM5.The simulated wind fieldis analyzed and compared with Doppler radar wind data,both of them show that there was ameso-β cyclone around the hail region.Results show that this meso-β cyclone existed below 3 kmin the troposphere and its cyclonic circulation was very obvious below 1 km.The temperature andmoisture fields from the simulation are also analyzed.Furthermore,the storm-relativeenvironmental helicity and CAPE(convective available potential energy)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998.
腾冲火山地热区地壳结构的地震学研究   总被引:23,自引:7,他引:23  
根据腾冲火山地热区实施的人工地震测深剖面资料 ,用有限差分反演和正向走时拟合方法确定了地壳二维 P波速度结构 .地壳模型显示 ,在腾冲的热海热田附近上地壳存在低速异常体 ,它与火山地热活动可能有关 .测线的二维地壳结构上显示出两条地壳断裂 :龙陵—瑞丽断裂和腾冲断裂 ,其中腾冲断裂可能切穿莫霍界面 .同时 ,根据远震波形资料反演腾冲热海热田地区的 S波速度结构 ,也显示出该地区上地壳存在 S波的低速异常 .本文从深部结构方面探讨腾冲火山的成因 .腾冲火山地热区地壳具有低 P波和 S波速度、低电阻率、高热流值和低 Q值 ,以及上地幔也具有低 P波速度的特点 .由此推测地壳内岩浆来源于上地幔 ,腾冲附近地区存在的上地壳低速度异常可与岩浆的分异作用相联系 .与地球上大多数的活动火山一样 ,腾冲火山位于移动板块之间的边界附近 ,属于“板块边界”火山  相似文献   
999.
从含非绝热项的准地转运动方程组出发,分析了青藏高原大尺度热力作用下非绝热Rossby波的一些性质,从理论上证明当背景西风气流为正压时,冬季高原冷却作用有利于Rossby波的经向传播,夏季高原大尺度热力作用不利于波动的经向传播。非绝热Rossby波的频率方程说明冬季高原的热力作用是中纬季节内振荡的重要激发机制。同时,在背景西风气流为纯斜压条件下,求解了高原热力作用下非绝热Rossby波的频率,并由频率方程说明冬季高原热力作用有利于波动向不稳定方向发展,而夏季高原的大尺度热力作用对波动稳定性的影响存在临界值。  相似文献   
1000.
地浸过程中铀迁移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室内溶质迁移试验,对地浸过程中铀迁移的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地浸过程中溶质铀主要以铀酰、硫酸铀酰为主要存在形式;铀迁移经历了溶解迁移、沉淀、再溶解迁移的多次旋回;浸出铀浓度最大值和浸出速度与浸出距离和浸出时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