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33篇
  免费   1381篇
  国内免费   1883篇
测绘学   988篇
大气科学   1013篇
地球物理   1159篇
地质学   3635篇
海洋学   788篇
天文学   169篇
综合类   455篇
自然地理   690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88篇
  2022年   319篇
  2021年   361篇
  2020年   280篇
  2019年   363篇
  2018年   328篇
  2017年   301篇
  2016年   320篇
  2015年   402篇
  2014年   393篇
  2013年   478篇
  2012年   488篇
  2011年   460篇
  2010年   452篇
  2009年   459篇
  2008年   425篇
  2007年   420篇
  2006年   422篇
  2005年   323篇
  2004年   248篇
  2003年   231篇
  2002年   269篇
  2001年   220篇
  2000年   183篇
  1999年   123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77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5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41.
沈军  李军  赵纯青  葛敏 《内陆地震》2003,17(1):66-73
根据在乌鲁木齐市拟建华凌地下停车场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工作,对通过乌鲁木齐闹市区的雅玛里克断裂进行了实验性探测。采用了浅层地震探测、地质雷达探测、地形测量和坑探剖面方法,对这些手段的适用性进行了初步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42.
大陆岩石圈导电性的研究方法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随着地球科学的进展 ,大陆岩石圈导电性结构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而超宽频带大地电磁测深则是目前用于探测岩石圈导电性最有效的地球物理先进技术。它把现代性能优良的宽频带大地电磁系统 (MT 2 4NS或V5 2 0 0 0 )与长周期智能化大地电磁系统 (LIMS)配套使用 ,采集地面上频率范围为n× 10 -4~n× 10 2 Hz的天然电磁场信号 ,并通过一系列数据处理和反演计算 ,获得深达下地壳和上地幔的地下导电性结构模型。此模型不仅可以提供有关岩石圈地质构造轮廓的信息 ,更重要的是可以间接反映现今地下深部的热结构特征和物质状态分布特点。多年来 ,应用超宽频带大地电磁测深对青藏高原岩石圈导电性结构的研究表明 ,高原的中、下地壳确实是良导电性的 ;它可能说明西藏地壳中普遍存在岩石的局部熔融 ,或地热流体。沿着应县—商河剖面的大地电磁测深研究结果从电性的角度证明了太行山山前断裂为一组向东倾斜的深断裂 ,华北地区岩石圈以其为界划分为东、西两区 ;东区为低阻区 ,与构造活动区的岩石圈导电性特征相符 ;西区为高阻区 ,表现出稳定大陆区岩石圈导电性结构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3.
海底MT信号采集电路的设计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设计海底大地电磁信号采集电路,需考虑海底信号特征、海上作业以及海底环境等各种因素。分析表明,除遵循电路设计的一般原则外,海底大地电磁测量要重点解决微弱信号检测、智能化数据采集、海底环境监测和同步记录等4个方面的问题。在设计方案中,电路灵敏度达到微伏级;使用嵌入式计算机实现采集控制;对方位、倾斜、振动、温度等参数进行巡回记录;仪器的时钟精度精准到微秒。所研制的电路经过了室内模拟测试和海洋试验。首次采集到中国海域的大地电磁数据。  相似文献   
144.
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化探样品时有机质对As,Sb,Bi的干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黑龙江省森林沼泽景观区有机水系沉积物(泥炭)、土壤中As,Sb,Bi的测定结果,发现样品中的有机质对王水消解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定上述元素存在极大的干扰,提出采用低温(<450℃)灰化处理可完全消除干扰。对比研究还发现,过去森林沼泽景观区的区域化探扫面资料中的As,Sb,Bi数据存在问题,应专门对其进行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145.
微亮晶(臼齿)碳酸盐岩:21世纪全球地学研究的新热点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5  
国际地质对比计划委员会批准启动了 IGCP44 7-元古代臼齿碳酸盐岩和地球演化项目 ( 2 0 0 1~ 2 0 0 5 )〔1〕。本文简要地回顾了臼齿碳酸盐岩的研究历史和最新进展。臼齿碳酸盐岩是一种具有类似大象臼齿的肠状褶皱构造的岩石 ,具有特殊的时限范围 (中 -新元古代 )。试图解释其成因和可能用于古大陆地层对比是本项目研究的重要课题 ,其重要意义还在于它们是解决前寒武纪生物学和地球化学事件的关键。臼齿碳酸盐岩的发育和衰退关系到地球生命起源和海洋碳酸盐岩沉积地球化学的突变。 87Sr/86 Sr年龄同位素测定证明 ,微亮晶 (臼齿 )碳酸盐消失的时限很可能为75 0 Ma。另外 ,中 -新元古代碳酸盐岩地层具有重要的生烃潜力。  相似文献   
146.
镍铜硫化物矿石中磁黄铁矿固溶体的退火及其选矿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磁黄铁矿固治体从硫化物熔体结晶后,在缓慢冷却过程中经历了显著的退火。出治和出治体的租化是固治体退火的两种方式。叶片状的单斜磁黄铁矿和“火焰状”的镍黄铁矿原始出治相在降温过程中均可发生退火和租化。分布于磁黄铁矿等矿物粒间或包于磁黄铁矿粒内的粒状镍黄铁矿,不只是高温出治的直接产物,有一部分可能是由火焰状出治体租化而成的。磁黄铁矿中单斜变体的出治和租化可使矿石的磁性发生改变,镍黄铁矿出治体的租化使含镍矿物的粒度加大。因而,退火作用对矿石的选矿工艺性能有着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7.
Energy serves as an alternative index to response quantities like force or displacement to include the duration‐related seismic damage effect. A procedure to evaluate the absorbed energy in a multistorey frame from energy spectra was developed. For low‐ to medium‐rise frames, it required a static pushover analysis of the structure to determine the modal yield force and ductility factor of an equivalent single‐degree‐of‐freedom system for the first two modes. The energy spectra were then used to determine the energy contribution of each mode. A procedure was also developed to distribute the energy along the frame height based on energy shapes. This study showed that the second‐mode response in some cases needs to be considered to reflect the energy (or damage) concentration in the upper floors. Copyright © 2002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48.
吐哈盆地中央构造带正反转演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吐哈盆地中央构造带由火焰山构造和七克台构造组成。中央构造带形成于三叠纪晚期至侏罗纪早期,表现为伸展构造特征,生长断层上盘地层厚度明显大于下盘,并于断层上盘所在的台北凹陷形成沉降中心。晚侏罗世,由于拉萨陆块与欧亚大陆的碰撞作用导致吐哈盆地由伸展盆地转变为挤压盆地,中央构造带也于此时发生构造反转,由早期的伸展正断层转变为挤压逆断层。发生于55Ma的喜山构造事件对天山地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影响时间略有滞后,大致发生在晚渐新世至早中新世,中央构造带即在此次构造事件中强烈变形,逆冲出露于地表。  相似文献   
149.
构造应力场转换的成矿地球化学响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剪切带型金矿为例,基于对中国东部胶东西北部地区及其典型金矿田、金矿床构造应力场与成矿地球化学场的详细研究结果,初步阐释了它们在多重时-空间尺度上的耦合关系。区域尺度上,应力极值区不利于成矿,金矿床就位于应力梯级带,尤其是不同方向应力梯级带的交汇部位。矿田尺度上,成矿物质有从应力高值区向低值区运移的趋势,成矿主期应力梯度的增大有利于成矿元素进一步浓集,应力梯级的强烈变化地段(或时段)往往形成金属元素的大量堆积。矿床尺度上,成矿物质的运移受不同方向剪应力梯级带的叠加影响,金属元素就位于NE和NW向应力梯级带交汇部位缓坡带一侧的次级梯级带之上。多重时-空尺度成矿动力学的深入研究,将可能揭示出这种非线性效应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50.
使用GPS接收机的UTC作为北极星天文方位角测量的时间比对的标准时间,利用推估UTl与UTC的差值,将时间归算到UTl的方法,可满足各等级天文方位角测量的要求,现场计算零点恒星时和北极星坐标的精度满足北极星天文方位角测量的要求,实现了现场评估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