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50篇
  免费   1142篇
  国内免费   1790篇
测绘学   781篇
大气科学   725篇
地球物理   692篇
地质学   3315篇
海洋学   738篇
天文学   30篇
综合类   333篇
自然地理   668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08篇
  2022年   303篇
  2021年   384篇
  2020年   296篇
  2019年   308篇
  2018年   301篇
  2017年   245篇
  2016年   294篇
  2015年   314篇
  2014年   279篇
  2013年   371篇
  2012年   456篇
  2011年   423篇
  2010年   424篇
  2009年   387篇
  2008年   425篇
  2007年   348篇
  2006年   366篇
  2005年   264篇
  2004年   242篇
  2003年   191篇
  2002年   153篇
  2001年   113篇
  2000年   101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通过参加第18届国际海道测量大会测绘仪器展和对所收集的资料翻译整理,对当前国际海道测量技术进展进行了分析总结。我国海道测量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当前国际海道测量、测量装备及软件系统的不断更新、自主式无人机、水下机器人及智能浮标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丰富了海道测量信息,海道测量的服务范围不断扩大,随着海洋开发的加快,北极必将成为世界海道测量下一个热点。  相似文献   
992.
细菌降解有机物又由小型浮游动物摄食回到主食物链的微食物循环被认为是海洋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因素,是主食物链的必要补充,而对该作用的认识需要模型量化。本研究在已有黄海浮游生态系统模型基础上,增加微食物环过程(打开已有模型中营养物质转化的隐形参数关系,建立异养细菌与有机物和浮游动物之间的能量流动联系),考虑黄海营养状况,建立了1个基于磷、硅循环,包括细菌、浮游植物(小型和大型)、浮游动物(小型、大型和捕食性)生物量、磷营养盐浓度(磷酸盐、溶解态有机磷和颗粒态有机磷)及硅营养盐浓度(硅酸和生物硅)共11个生态变量的二维微食物环生态模型。在普林斯顿海洋模型模拟的黄海气候态天平均二维温度场和流场的驱动下,以该模型模拟了生态系统各营养级生物量分布的季节变化,分析了食物网能量流动关系,其结果符合黄海生态系统变化规律;模拟的溶解有机磷浓度、颗粒有机磷浓度、细菌生物量等与相关文献观测中结果相比在合理范围内或变化一致,证明模型是可信的,可为进一步研究陆架海微食物环作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3.
硼同位素地球化学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硼的2个稳定同位素(10 B和11B)间较大的同位素相对质量差导致自然界明显的硼同位素分馏,加上硼易溶于水和活泼的化学性质,使其在不同的地质环境下具有不同的同位素组成.现已查明自然界硼同位素组成(δ11 B)的变化范围为-70‰~+75‰.较负的δ11B值见于非海相蒸发硼酸盐矿物和某些电气石,而较正的δ11 B值见于盐湖卤水和蒸发海水.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硼同位素测量方法的建立和改进,硼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领域不断拓宽.目前,硼同位素已成功地应用于判别沉积环境、示踪地下水污染、研究矿床成因、示踪海水入侵、重建古海洋与古气候条件和研究大陆化学风化等方面.综合概述了硼同位素的分馏机理、硼同位素在自然界的分布及其硼同位素在地球化学领域研究中取得的成果、最新进展以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促进硼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94.
根据在东南亚至日本海底光缆汕头段(300m水深以浅)路由勘察中所获得的多波束、侧扫声纳、浅地层剖面、柱状取样等资料,结合勘察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对路由区的自然环境条件、海底工程地质条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对该段路由条件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表明,此段路由在大陆架区域路由条件较好,适合海底光缆的铺设;在大陆架与大陆坡结合带路南条件相对较差,应做好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995.
 随着地理数据深度、广度和复杂度的不断增加,如何集成这些在结构、语法及语义上高度异质性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尽管XML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结构异质性问题,OGC标准规范解决了语法异质性问题,但语义异质性问题仍然成为分布式环境下地理空间数据集成与互操作的最大障碍。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本体的网络地理空间数据集成方法:以本体思想对数据进行语义组织;结合OGC网络服务标准规范对数据进行服务语义发布;利用支持双向映射的混合本体模式来解决全局本体与各应用本体之间的冲突,实现数据的语义集成。通过海洋海岸带土地利用数据集成试验表明,本文方法不仅能够克服数据间语义异质性问题,并在很大程度上屏蔽了数据底层集成的复杂环节,使得数据集成过程简单、高效。  相似文献   
996.
针对当前从气象风险角度开展小麦条锈病与气象关系研究甚少的状况,从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分析理论出发,采用相关分析、层次分析和极差正规化等方法,建立了包含气候条件和寄主存在数量两个环境因子的四川省小麦条锈病春季流行农业气候风险模型,并划分了高、中、低风险等级的指标.在此基础上,利用GIS技术对四川省小麦条锈病春季流行的农业气候风险进行了区划.结果表明,四川省的川西高原地区、川西南山地和盆地西南部是小麦条锈病春季流行低风险区,盆地大部地区是中、高风险的集中区.区划结果为进一步做好四川省小麦条锈病的分区预报和综合防治方面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7.
??????????????GPS??????????????е????????????????????????λ??????????????????????????????????ε???????????????????ε????????????????λ???1.5??2 m??????δ???????????????????????????Σ?????λ????0.8 m???????δ?????в??????????λ???0.7 m?????????κ???????????????????????????Ρ????????y????????λ?????????????????????????????????????????????λ????????????  相似文献   
998.
智慧城市是能够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空间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等手段,对城市运营管理发展等各类信息突破单纯的物理世界空间的概念,进行全面立体感知,资源优化整合,建立协同创新平台,对包括城市经济发展、民生服务、环境保护、水资源管理、能源优化、城市运行、城市安全等提供科学化、可视化、智慧化的城市管理运营与综合决策支撑平台,支持城乡建设,推进城市科学合理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99.
柴达木盆地西部典型油田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色谱-质谱(GC-MS)分析技术,系统剖析了柴达木盆地西部南区尕斯库勒、油砂山油田(A区)与北区南翼山、油泉子油田(B区)原油的生物标志化合物组成和分布特征,探讨了A区和B区原油的成因差异及其地质影响因素.结果表明:A区部分浅层原油正构烷烃碳数分布不完整,具有异常高的姥鲛烷(Pr)与n-C17峰面积比值和植烷(Ph)与n-C18峰面积比值,说明A区浅层油藏保存条件较差,部分原油遭受了轻微生物降解;A区和B区原油中甾藿比均大于2.4,且甾烷C27R与甾烷C29R峰面积比值多大于1,指示这2个区域原油母质来源都以浮游藻类为主,但B区原油中甾烷C27R与甾烷C29R峰面积比值和补身烷系列相对含量普遍高于A区,表明B区原油浮游藻类和细菌生源贡献可能相对较高;所有原油都具有低姥植比、高伽马蜡烷含量的特点,且都检测出一定丰度的β-胡萝卜烷,说明生成原油的烃源岩形成于强还原咸水沉积环境,但A区原油中姥植比、伽马蜡烷指数以及 β-胡萝卜烷与C30藿烷峰面积比值明显高于B区,且升藿烷系列呈“翘尾巴”分布模式,而B区原油则没有这种现象,揭示生成A区原油的烃源岩沉积水体盐度更高、还原性更强;甾烷异构体比值(C2920S/(20S+ 20R)值和C29ββ/(ββ+αα)值)表明A区均为低熟原油,而B区多为成熟原油.结合柴达木盆地西部第三纪湖盆沉积和构造演化史,认为南区与北区烃源岩沉积相带的不同空间展布情况是造成A区与B区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差异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000.
根据苑庄水源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建立了水源地的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Visual ModFlow对水源地地下水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误差统计分析表明,数值计算模型在识别与验证过程中的误差较小,模拟效果较为理想。根据所建立的数值模型,并按照设计开采量,对水源地运行后区域地下水位的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