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32篇
  免费   1154篇
  国内免费   1817篇
测绘学   762篇
大气科学   765篇
地球物理   676篇
地质学   3311篇
海洋学   730篇
天文学   44篇
综合类   351篇
自然地理   664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95篇
  2022年   284篇
  2021年   356篇
  2020年   283篇
  2019年   294篇
  2018年   298篇
  2017年   240篇
  2016年   291篇
  2015年   315篇
  2014年   286篇
  2013年   379篇
  2012年   462篇
  2011年   425篇
  2010年   426篇
  2009年   391篇
  2008年   419篇
  2007年   367篇
  2006年   372篇
  2005年   271篇
  2004年   248篇
  2003年   197篇
  2002年   163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110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答“对秦岭奥长环斑花岗岩质疑”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环斑花岗岩是一种特殊结构的花岗岩类,并且多数产在元古宙克拉通中。笔者曾报道了在秦岭造山带中发育有印支期具有环斑结构的花岗质岩石。“对秦岭奥长环斑花岗岩质疑”一文认为它们不是环斑花岗岩,并引用Ramo的图表来说明自己的观点。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讨论:秦岭环斑花岗岩的研究历史;环斑花岗岩的定义;世界上环斑花岗岩的成因类型;秦岭环斑花岗岩的副矿物及铁镁含量和环斑钾长石特征;秦岭环斑花岗岩与基性岩共存等。本文还论证了秦岭环斑花岗岩不同于元古宙非造山环斑花岗岩,而是一种造山型的环斑花岗岩,其形成于后造山环境,是挤压(造山)向拉张(稳定)转折时期的产物。最后对研究秦岭环斑花岗岩的几个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2.
攀西裂谷存在吗?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大陆裂谷以地幔上隆、岩石圈伸展、减薄、断陷和沉降为特征,伸展构造环境是大陆裂谷形成的必要条件和本质特征。中国学者以前所认为攀枝花-西昌裂谷的主要标志是海西期层状堆晶杂岩、晚二叠世峨眉山玄武岩、印支期环状碱性杂岩和晚三叠世裂谷盆地沉积。最近一系列研究成果表明攀西地区海西期-印支期构造岩浆热事件是地幔柱和岩石圈相互作用的结果,不是裂谷作用的产物。进一步对上扬子西缘二叠纪-三叠纪的沉积作用和构造特征综合分析表明攀西地区不存在裂谷盆地沉积。该区晚二叠世-中三叠世为古陆隆起遭受剥蚀,晚三叠世断陷型类磨拉石建造是前陆走滑复合盆地的产物。本文根据对攀西地区二叠纪-三叠纪的岩浆活动、沉积作用、构造特征和地球物理资料等方面综合研究对攀西裂谷的存在提出质疑,并以峨眉山地幔柱活动为主线探讨了攀西地区古生代和中生代的地质构造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123.
虚拟加工环境中的工件动态建模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并实现了基于平面纹理映射的基元立方体构造方法,以之为动态结点建立了动态八叉树结构,实现了支持变精度动态建模的自相似递归算法。该算法确保离正在加工的部位更近的区域有更高的精度,并采用C^ Builder和OpenGL构造了一个集成于虚拟加工环境的可加工工件模型。  相似文献   
124.
岩体变形模量的尺寸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岩土工程中,现场岩体的承压板试验和变形试验可看作是不同尺寸岩体的变形试验。在某工程的现场岩石力学试验中,对同一组试点的岩体先后进行了承压板变形试验和承载力试验,研究了岩体变形模量的尺寸效应,结果表明,岩体变形模量主要受岩体中的裂隙发育状况控制,当岩体质量较好时,可以由承载力试验曲线来确定岩体的变形特性,这一做法具有一举两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5.
平板载荷试验应思考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平板载荷试验中的几个问题:(1)复合地基平板载荷试验垫层的重要性;(2)复合地基平板载荷试验存在尺寸效应;(3)单墩或单桩平板载荷试验不完善。重点对目前广泛使用的复合地基荷载试验进行了讨论,以引起检测人员注意。  相似文献   
126.
选用平板荷载试验、轻便动力触探试验、十字板剪切试验等三种测试手段,对潭邵公路软土地基承载力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建立了N10与Cu的回归方程,且其相关系数均在0.9以上,表明二者具有很强的相关性。以Cu-fk关系为桥梁,推导出N10-fk的关系表达式,该公式同时考虑了埋置深度对承载力的影响。该研究为湖南地区同类地基土承载力的确定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7.
中尺度模式中各种湿物理过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利用PSU/NCAR的MM5对1999年6月下旬发生在江淮流域的梅雨锋暴雨进行数值模拟试验,研究MM5中不同湿物理过程中对MM5模拟梅雨锋暴雨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中尺度模式MM5能一定程度再现一些观测的中尺度特征,对流参数化方案对网格格距的大小比较敏感;显式云物理方案考虑冰相后可明显改善模式对暴雨的模拟能力,尤其是采用Reisner包含霰的混合相双变参数谱方案的双重嵌套网格对降水量的模拟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8.
北京一次大风和强降水天气过程形成机理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23  
利用3维强风暴冰雹分档模式(IPA—HBM)对2001年8月23日北京的一次伴有大风、暴雨和冰雹的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模拟和分析,并与部分观测资料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式对此次强风暴的生命史、降水分布、降雹的大小等要素做了较好的模拟,并能够模拟出伴随强风暴过程所产生的强下沉气流和及地面强风速切变(下去暴流)。从云微物理学角度分析了此次局地性大风的形成原因,认为由高空冰雹粒子的拖曳产生的负浮力作用是促发强下沉气流产生的主要原因,其次是冰雹的融化和雨水蒸发冷却对下沉气流起加速作用,冰雹的拖曳和融化作用对下沉气流具有决定性作用。强风暴所产生的爆发性强下沉气流最终导致了局地大风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9.
简要介绍了数字地图制图系统,结合在开发一个应用软件系统时所要面临的一些实际问题和困难,引入了软件工程思想中改进软件开发方式的个体软件过程(PSP)和群组软件过程(TSP)。  相似文献   
130.
为了解决工程CAD系统中数据处理效率低及方便工程CAD软件的开发维护,介绍了基于Windows平台开发的冷冲模CAD系统的面向对象工程数据库系统,讨论了工程数据库系统的数据模型、逻辑设计、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功能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