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6篇
  免费   302篇
  国内免费   544篇
测绘学   258篇
大气科学   166篇
地球物理   180篇
地质学   939篇
海洋学   272篇
天文学   25篇
综合类   83篇
自然地理   11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96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101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111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103篇
  2012年   120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103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5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采用非差观测值构建误差方程,通过等价变换消除卫星钟差参数和接收机钟差参数,建立多个测站的联合等价双差观测方程。针对联合方程等价模糊度个数较多、相关性较强的特点,本文提出一种新的部分模糊度固定(PAR)方法。该方法将等价模糊度按照方差大小升序排列,通过循环剔除最大方差模糊度并进行Ratio检验,最终实现部分模糊度的固定。实例计算表明,相比完全模糊度固定(FAR)方法,PAR方法不仅具有更高的模糊度固定率和成功率,且提高了多基线精密定位的可用性,其坐标解算精度与FAR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92.
根据全空间信息系统中地理实体基本特征以及存储管理的需求,本文提出了一种面向地理实体及其关联关系动态变化表达的时空数据模型。① 在地理实体方面,将其抽象为由有序、无缝对象片段组成的时空对象,并建立了对象片段表达的三元组模型,即空间位置、几何形态和属性特征;② 在关联关系方面,采用基于RDF模型来对空间关系和属性关系进行形式化描述;③ 在动态变化方面,将地理实体的变化分为空间位置的变化、几何形态的变化和属性特征的变化,关联关系的变化分为空间关系和属性关系的变化,并分别采用快照/增量、方程/模型2种方式来统一表达它们的离散和连续变化。该模型可显式地描述动态的时空对象及其关联关系在时空过程中的变化,有助于探讨和挖掘地理现象的基本变化规律和内在关联性。  相似文献   
993.
利用ATG-300H型便携式测氢仪,分别在昌平地区、海原断裂带、北轮台断裂开展土壤氢气浓度测量。基于气体扩散方程,从采样器类型、测孔深度、土壤特性、断层作用等方面探讨氢气浓度测量的影响因素与机理。结果显示:1)土壤氢气浓度值受测孔闲置时间、测孔深度和采样器形状的影响较大;2)氢气浓度测值与气体扩散方程的理论解曲线吻合较好,其曲线形态主要与土壤中氢气的富集程度和土壤疏松程度密切相关;3)断层带上的氢气浓度受构造作用、断层滑动速率、断层闭锁程度、上下盘裂隙发育程度、裂隙开启或闭合状态等因素影响较大,这些因素主要影响深部氢气的向上迁移通道和在地表的富集程度。  相似文献   
994.
造山带中-下地壳韧性流变形式反映深部岩石圈构造活动形式,是造山带深部岩石圈运动学及动力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前人对板块俯冲阶段造山带中-下地壳流动开展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对造山后伸展期中-下地壳流变形式及其深部动力学认识不足。本次工作对北大别造山后伸展期中-下地壳岩石开展了详尽的构造观察和石英C轴组构分析,研究造山后伸展期中-下地壳流变形式。本次研究表明,中-下地壳流变带内岩石变形从边界区域的简单剪切变形为主导逐渐转变为在核部区域以纯剪切变形为主。流变带内部岩石变形特征表明北大别中-下地壳流变带的流变形式是介于活动边界条件下的透入性剪切流动和固定边界条件下韧性垮塌流动的过渡形式。这一流变形式可能是深俯冲太平洋板块的绕屈回撤和加厚造山带地壳活化韧性垮塌叠加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5.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市人工供水的比例迅速增加,由此产生的耗水不可忽视。传统水文模型在计算耗水时一般只考虑降水产生的蒸发,忽略人工耗用蒸发。为解析城市耗水过程,探究城市耗水机理,在观测城市耗水过程的基础上,划分城市耗水类型,建立城市耗水量计算模型。以北京市某区域为例,采用调查统计、实验监测和模型计算结合的方法,计算该区域2014年的耗水量为820.0 mm,明显高于传统水文模型的计算结果(多年平均值为494.0 mm)。分项结果显示:研究区绿地耗水贡献率为40.58%,建筑体耗水贡献率为38.70%(其中内部人工耗水为31.22%,屋顶截留雨水蒸发为7.48%),硬化地面贡献率为18.32%,水面贡献率为2.40%。结果表明:建筑体内部耗水量不可忽视,是人工用水消耗的主要组成部分,其耗水量与建筑体层数和居民数量成正比例关系。  相似文献   
996.
湖北长阳清江地质公园是构造及岩溶地貌类大型地质公园,以丰富的岩溶地貌、典型的古冰川序列剖面以及罕见的古人类化石遗迹而闻名。公园内共有地层剖面、地质构造、地质地貌、化石遗迹4大类7类共100余处地质遗迹点,为研究华中西南地区地质构造演化、古地理古气候和岩溶地貌的形成机制,以及弥补古冰川序列和古人类考古学的缺陷提供了重要资源,在全球地质遗迹对比分析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明了地质公园的地质遗迹特征,并从构造地质学、地层学、地貌学和古人类学等方面探讨了其地学意义,为认识公园地质遗迹状况和地质遗迹的保护开发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997.
为研究盐岩变形破坏过程中损伤变量和分形维数之间的关系,对取自某地的纯盐岩开展了单轴压缩和三轴压缩试验。在基于声发射振铃计数的损伤模型和基于声发射定位点空间演化的分形维数计算的基础上,对盐岩变化破坏过程中的损伤变量和分形维数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盐岩变形破坏过程中,盐岩分形维数逐渐降低,损伤变量逐渐增加,且分形维数下降的各个阶段与损伤变量增加的各个阶段相对应;盐岩变形破坏前分形维数不再明显下降,且不同应力状态下,盐岩变形破坏前分形维数不同;随着围压增大,盐岩变形破坏前分形维数逐渐降低,其中单轴压缩和三轴压缩应力状态时,分形维数分别低于2.42和2.31、2.20时,预示着试件内部损伤开始汇集,逐渐形成宏观破裂面,导致试件变形破坏;围压对盐岩声发射活动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随着围压的增大,盐岩变形破坏过程中声发射活动逐渐减少,且在此过程中可以发现:在应力加载初期,盐岩分形维数快速下降时所对应的应力百分比逐渐增大,在应力加载后期,当盐岩分形维数不再明显减小时对应的应力百分比逐渐增大;在盐岩变形破坏的加载初期,损伤变量较小,能量释放较少;盐岩变形破坏前损伤变量增加较快,能量快速释放。  相似文献   
998.
能源桩是将地埋管换热器置于建筑桩基础中来实现地下换热的一种新型的地源热泵技术。然而,不同季节运行条件下,冷热变化导致的能源桩桩身混凝土的膨胀和收缩会影响能源桩的持续使用甚至危及建筑的安全。因此,寻找到一种温度和轴向应力作用下变形性能较好的桩身混凝土对能源桩技术安全使用和推广至关重要。探讨了桩身素混凝土和掺入不同含 量的钢纤维,聚丙烯纤维桩身加筋混凝土在温度和应力下的变形特性。导热系数测试表明,钢纤维的掺入能提高能源桩桩身混凝土的导热系数,聚丙烯纤维的掺入降低了能源桩桩身混凝土的导热系数。钢纤维掺入量为1.3%时,导热系数最大,为2.44 W/(m·K);热力学梯级加温试验表明,能源桩桩身混凝土掺入钢纤维,聚丙烯纤维均能有效减小应变,钢纤维最大应变减少量为62.43%,聚丙烯纤维最大应变减少量为61.11%;热力学全过程试验表明,钢纤维能有效减少制冷收缩应变,全过程中应变最小。综合对比3种能源桩桩身混凝土热物性参数及温度和应力作用下变形特性可知,钢纤维加筋混凝土更适合作为能源桩桩身材料。  相似文献   
999.
地震CT技术在大风垭隧道地质病害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西部地区地形条件和地质构造复杂,工程地质条件较差,在基础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地质病害频繁发生,为有效地治理各类工程地质病害,亟待提高地质病害诊断技术.本文结合某公路隧道地质病害诊断实例,说明了物探技术在隧道地质病害诊治中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北岔沟门中生代岩浆侵入作用成矿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颗粒锆石U 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方法 (TIMS)阐明河北省北部北岔沟门地区极具特色的中生代浅成侵入岩组合的形成时代及其成矿意义。研究表明 ,北岔沟门一带发育了包括闪长玢岩、石英二长斑岩、角闪黑云二长岩和花岗闪长斑岩等在内的具浅成岩浆侵入作用特征的侵入岩共生组合 ,其中石英二长斑岩、角闪黑云二长岩、花岗闪长斑岩的TIMS锆石U Pb同位素年龄分别为 14 7.6± 1.6Ma、14 6 .2± 1.4Ma和 14 6 .2± 3.9Ma,代表了浅成侵入岩的侵位成岩时代 ,该侵入岩石组合与北岔沟门含金银多金属矿床的形成具有密切的时、空及成因联系 ,构成了华北陆块北缘地区中生代典型的浅成岩浆侵入作用成矿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