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9篇
  免费   278篇
  国内免费   542篇
测绘学   264篇
大气科学   150篇
地球物理   179篇
地质学   910篇
海洋学   263篇
天文学   26篇
综合类   94篇
自然地理   13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97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108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125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5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991.
济阳坳陷沾化东区块现今地温场及热历史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区内钻井测温和镜质体反射率RO资料,在该区现今地温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岩石圈和盆地尺度相结合的多期热演化模型对该区的热史进行了恢复.结果表明:(1)现今地温梯度为35.8℃/km.孤岛及垦东地区地温梯度较高,大于3℃/km.(2)古新世早期的大地热流值为83.6mW/m2,相当于现代活动裂谷的热流值.自古新世以来,盆地有逐步变冷的趋势,中间有二次回升,但回升的幅度逐渐变小.现今大地热流值为63mW/m2,接近全球大地热流的平均值.(3)该区主力烃源岩经历了持续的受热过程,现今仍处于“生油窗口”内,在深度上具有较大的油气赋存空间,热演化背景对油气生成有利.上述模拟结果可以用渤海湾盆地的裂谷演化模式进行较好的解释,并对胜利油田沾化凹陷的油气勘探工作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92.
地图扫描矢量化问题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彦花  向南平 《四川测绘》2001,24(3):120-121,124
本文指出了地图扫描矢量化在全过程中所存在的若干问题,分析了问题的原因,并就部分问题提出了解决思路。为避免和减少误差,提高矢量化产品质量有一定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93.
层序地层学已被广泛应用于油气勘探与开发,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在砂岩型铀矿床找矿勘探方面还只是刚刚起步。本文对比了砂岩型铀矿与油气成矿特点;研究了砂岩型铀矿与层序地层体系域的体系;提出高水位体系域是寻找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的主要目标,低水位体系域下的切谷是潜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的有利部位,水进体系域一般不利于地浸砂岩型铀矿成矿。最后,作者展望了层序地层学在陆相沉积盆地内砂岩型铀矿找矿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4.
笔者在盆-山构造及构造地貌发育的基础上,对研究区构造和沉积记录进行了分析。进而探讨了新生代以来河西走廊与北祁连山的耦合关系。区内盆地和山脉是于38Ma前在准平原基础上发育起来的:38-17Ma,研究区处于挤压凹陷状态,随着Ⅰ级夷平面解体而盆地范围扩大,17Ma以来,盆地南缘不断抬升,沉积中心向北迁移,于4.96-3.66Ma,0.93-0.84Ha和中更新世末-晚更新世初形成向北推进的Ⅱ级,Ⅲ级,Ⅳ级夷平面,盆山构造的运动方式有前展式,掀斜式和对冲式3种,前展式是盆山演化的主要方式且发生时代相对较早,后两者明显活动于0.93-0.84Ma。其中掀斜式运动是盆地内横向隆起形成的主要原因。而对冲式运动的标志是盆地北缘龙首山,合黎山的隆起。  相似文献   
995.
小波分析在水文学中的应用研究及展望   总被引:55,自引:0,他引:5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扼要介绍了20世纪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被誉为数学“显微镜”的信号分析新方法——小波分析。在此基础上,综述了小波分析在水文水资源系统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展望了小波分析在该领域的未来研究趋势和发展方向。将小波分析引入水科学,不但拓宽了应用范围,而且推动了小波理论本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996.
中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地域差异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向清成 《地理科学》2002,22(3):276-281
建国以来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地域分布一直呈非均衡状态,地域差异显著。其中省际差异呈U字型变化,东西差异由小变大,南北差异不断缩小,而城乡差异波动性大。在地域差异构成中,东西差异突出,南北差异影响最小。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是造成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地域差异的主要原因,其次是经济体制、经济布局以及区域政策的影响。为了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共同富裕,一方面要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政府在引导要素合理流动和调控区域发展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7.
李东宸  向文豪  党倩楠  吴艳 《测绘学报》1957,49(12):1583-1590
针对SAR与可见光图像配准中存在的非线性灰度差异与斑点噪声,同时考虑不同的成像视角问题,提出了基于均匀分布与结构描述ASIFT的SAR与可见光图像配准算法。该算法首先采用引导滤波建立引导尺度空间以达到噪声抑制与边缘保持,在特征点提取阶段,由于非线性灰度差异引入相位一致性强度信息,并与尺度空间网格划分相结合,指导筛选图像中均匀特征点的获取;然后在特征描述阶段,引入扩展相位一致性方法计算SAR与可见光图像的一致性梯度幅值和方向,提高了主方向和描述符的准确性;最后利用Optimal-RANSAC进行特征描述符匹配实现有效配准。通过对4组实测图像进行试验及结果分析,证明该算法相比SAR-SIFT与传统ASIFT算法具有更准确的配准精度。  相似文献   
998.
深圳市规划国土管理信息化建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介绍了深圳市规划国土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设计与实现,数据库建设,网络建设,系统特点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999.
简单介绍了溃变图方法,并运用溃变观点研究了天气系统的转折性变化问题。研究表明,溃变图比通常的天气图具有更为丰富的信息,尤其是非均匀和不连续信息,它对天气系统转折性变化的预测是一种更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00.
ABSTRACT

The intraplate Kwangsian Orogeny is a key orogenic event in South China in the mid-Paleozoic. We re-examined the evidence for the Yichang Uplift, an inferred geographic feature during the Kwangsian Orogeny, to evaluate its timing and nature. Field, sedimentological, mineralogical and geochronological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Late Ordovician-Early Silurian Xiaohe section, Hunan-Hubei area.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Xiaohe section is composed of the Late Ordovician Wufeng Formation black shale in the lower part and the Early Silurian Longmaxi Formation black shale in the upper part. We found that the clay layers interbedded in the Wufeng Formation are altered rhyolitic tuffs instead of parts of a subaerial wreathing crust. LA-ICP-MS U-Pb dating of zircons in the top tuff layer of the Wufeng Formation yielded an age of 447.0 + 1.4/- 2.2 Ma, consistent with biostratigraphic data, providing a radiometric constraint for the sedimentary break existed between the Wufeng and Longmaxi formations and confirming the absence of the Hirnantian (latest Ordovician) Guanyinqiao Formation in the study area. Our data support that the Yichang Uplift was a submarine highland possibly initiated by the reactivation of the inherited Jianshi-Enshi Fault in the Hunan-Hubei area during the Kwangsian Orogen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