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5篇
  免费   223篇
  国内免费   238篇
测绘学   191篇
大气科学   140篇
地球物理   208篇
地质学   518篇
海洋学   104篇
天文学   18篇
综合类   75篇
自然地理   15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91.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毫米级精度变形监测算法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毫米级精度变形监测算法。首先改进了TurboEdit方法,以能够探测到1周的小周跳;针对BDS星座结构给出更为高效的独立双差观测值搜索方法;对于模糊度固定,采用决策函数和序贯模糊度固定相结合的方法。在此基础上,研制了BDS变形监测软件。最后,利用变形监测试验平台的实测数据,从星座分布、解算精度等方面分析了BDS在变形监测中应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目前在试验区域内BDS与GPS在卫星几何分布等方面基本相当。BDS的短基线解算精度略低于GPS,但仍可达到平面1mm以内、高程2mm以内的精度水平。  相似文献   
992.
崇根山岩块是贺根山蛇绿岩带内超基性岩出露面积最大的岩块,岩性主要以二辉橄榄岩为主,方辉橄榄岩次之以及少量纯橄岩透镜体或团块。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这套超基性岩属于位于蛇绿岩套中下部的地幔橄榄岩序列,其二辉橄榄岩和方辉橄榄岩具有富Al的特征,分异指数很低(DI=0.1~2.79),而固结指数很高(SI=79.9~89.62),代表了原始地幔的残余。稀土元素表现为LREE弱亏损的特征,与阿尔卑斯型辉橄岩相似;纯橄岩稀土含量仅为球粒陨石的1/10,具有"U"型稀土元素分布模式,与阿尔卑斯橄榄岩和SSZ型蛇绿岩地幔橄榄岩相似。崇根山大面积出露的二辉橄榄岩可能代表了洋盆扩张早期的地幔橄榄岩的残余。整体上富Sr贫Ti的现象暗示了后期消减作用对地幔橄榄岩地球化学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3.
选择四川攀枝花含矿辉长岩和不含矿玄武岩进行岩石学和岩石地球化学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含矿辉长岩属于过铝质钙碱性岩,富Ti;玄武岩属于偏铝质钙碱性岩,高Mg、低Ti。微量、稀土元素差别明显,含矿辉长岩稀土总量低,表现为Eu正异常、轻重稀土分馏一般;不含矿玄武岩稀土总量高,表现为Eu元素轻微的正异常、轻重稀土分馏明显。与原始地幔相比,玄武岩不相容微量元素含量较高,特别是Rb、Ba、Th、Nb、La、Ce、Sr等强不相容元素富集多达50~100倍。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查明攀枝花含矿辉长岩与二滩玄武岩可能源于富集地幔不同程度的部分熔融,且在后期演化过程中不同程度地混染了壳源物质。笔者认为,岩浆的结晶分异作用、壳源物质的混染和挥发性组分的保留,可能是侵入体能够形成钒钛磁铁矿床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994.
走时层析成像是根据首波走时重建声波、地震波或电磁波波速的层析技术,其所用到的射线路径依赖于波速分布。本文提出了一个依据费马原理寻找射线路径的新方法。费马原理指出,从发射点到接点的射线首波的走时极小,因此寻找射线路径的问题是一个最优化问题。  相似文献   
995.
内蒙古太仆寺旗卧牛山花岗岩位于华北板块北缘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岩浆岩带中段。卧牛山岩体LA-ICP-MS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274.7±1.2Ma(MSWD=0.82),非前人认为的侏罗纪。锆石稀土元素总量为362.67×10~(-6)~1177.09×10~(-6),平均为797.91×10~(-6),各分析点的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高度一致,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轻稀土元素,具明显的正Ce异常及负Eu异常。基于锆石的稀土元素特征,通过构造背景及结晶环境判别图解、Ti温度计,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及岩浆岩特征分析,认为卧牛山花岗岩为壳幔混源,形成于古亚洲洋向华北板块俯冲的构造-岩浆活动中,是活动大陆边缘的产物,与华北板块北缘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岩浆岩带东、西段二叠纪岩体的源区及构造背景一致。研究成果确认了华北板块北缘晚古生代—早中生代岩浆岩带中段与其东、西两段在海西晚期具有相同的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996.
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模式的发展及其管理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多营养层次的综合养殖模式是近年提出的一种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海水养殖理念,近十年的研究与实践证实,该养殖模式在促进养殖产品持续高产、减轻养殖环境压力、提高养殖系统循环利用效率等方面具有显著作用。通过对现有资料的系统研究,梳理出我国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模式的研究发展历程,结合中国海水养殖管理的实际情况,重点探讨了综合养殖模式在养殖用海管理上的应用意义,并分析了该模式未来主要发展趋势和目前应用推广所面临的障碍等,以期为进一步丰富多营养层次养殖模式的实践与应用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97.
文章根据2011年5月和8月两个航次的调查资料,分析东山湾营养盐含量、分布、结构特征及其关键影响因子,并探讨了营养盐对浮游植物的限制情况。结果表明,除活性硅酸盐,夏季活性磷酸盐、总磷、无机氮和总氮含量均高于春季;春、夏活性硅酸盐、活性磷酸盐、总磷、无机氮和总氮分布整体呈现为漳江入海口和八尺门海域含量较高,其含量、分布主要受漳江陆源径流的影响,其次为浮游植物的消长;春季东山湾海域水体中N/P、Si/N、Si/P和TN/TP平均比值分别为64.3、9.1、583.1和13.4,夏季平均比值有所降低,分别为28.3、4.9、155.3和13.3;春季N/P、Si/N、Si/P、TN/TP高值区均位于湾口位置,而夏季N/P、Si/N、Si/P、TN/TP整体呈现以八尺门邻近海域为中心、自西向东扩散;2011年春、夏季均存在磷限制现象,春季尤为严重,磷限制的站位比例为83.3%。  相似文献   
998.
本文在贵州省气象信息中心搭建的基于ZABBIX框架气象数据实时监控平台的基础上,主要对该架构监控流程、企业微信告警服务接入等功能的实现进行了介绍,利用ZABBIX的开源框架的企业微信告警接口分别对接本文开发程序模块和睿象云智能告警平台,实现对气象系统监控到的故障进行企业微信告警推送,使运维人员及时发现异常故障事件并对其进行快速的响应与恢复,从而为气象大数据云平台资源的自动化运维提供支撑和帮助,使气象数据故障维护的效率得到大幅提高,以此保证气象数据服务应用的及时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999.
席伟杰  肖克炎 《地质学报》2016,90(7):1636-1649
近年来随着西部地质找矿工作的广泛开展,冈底斯藏南一带的找矿成果不断涌现,逐渐成为我国重要的资源基地之一。本文按照成矿区划的研究思路,结合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的最新成果,选取区带内典型矿床仔细剖析,通过综合地质分析,确定新的重要成矿部署区带,厘定边界,即在原来重要成矿区带基础上向南延伸,将其命名为"冈底斯-藏南Cu-Au-Pb-Zn-Mo成矿带"。按照成矿区带的研究思路,结合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分析,依据Ⅲ级成矿带的划分标准,初步建立了区带内Cu-Au-Pb-Zn-Mo成矿带成矿谱系,可以看到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是该区带成矿作用集中爆发时期,形成了区带内的主要矿床成矿系列。区带内产出的主要矿种以及矿床类型与复杂的区域动力学背景演化有着密切关系。冈底斯复杂的多岛弧-盆拼合体经历了三次构造体制转换和复杂的演化历史,具有十分优越的成矿地质背景和控矿因素。研究区主要成矿类型为斑岩型、矽卡岩型铜钼金多金属矿、浅成低温热液型和其他岩浆热液型多金属矿。最后结合最近找矿成果,认为本区铜、金、铅、锌和钼资源潜力巨大,为下一步勘查部署的主攻矿种,同时本区划分了5个远景区,其中1个为重点远景区,4个为一般远景区,对今后区带内指导部署矿产勘查工作作了重要的准备。  相似文献   
1000.
地质与地球物理方法的综合找矿预测是以成矿模式和地球物理理论为基础,将矿床(地质体)成矿理论、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的工作方法(张宝林,2004;廖桂香,2007)。矿床的形成经历了特定的成矿条件和成矿过程,并赋存于一定的地质环境中,地球物理信息是对地质体的空间分布特征的反映,不包含成矿的直接信息,因此,在成矿预测与找矿过程中,要以地质成矿理论为基础,充分挖掘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的综合数据,尽可能地排除干扰,提取有利信息(申萍等,2011;陈思宇,2014)。本文以刘家坪VMS型铜锌矿床为例,介绍综合地质-地球物理方法在多金属硫化物矿床中的应用,建立了VMS型矿床综合找矿模式,为其他地区的找矿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