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5篇
  免费   223篇
  国内免费   238篇
测绘学   191篇
大气科学   140篇
地球物理   208篇
地质学   518篇
海洋学   104篇
天文学   18篇
综合类   75篇
自然地理   15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81.
李平  王洪亮  徐学义  陈隽璐  过磊  奚仁刚 《岩石学报》2014,30(12):3553-3568
新疆西准噶尔北部地区的早泥盆世马拉苏组出露有少量富钠低钾的拉斑质中基性熔岩,这些分布于谢米斯台断裂北侧的玄武安山岩和玄武岩多呈夹层状断续产出于火山碎屑岩之中。马拉苏中基性熔岩的Mg#与主、微量元素协变关系及Th-Th/Nd图反映了其并非同源岩浆演化的结果。马拉苏火山岩中的玄武安山岩富集LILE、亏损HFSE,具有较高的Th含量及较低的Hf/Th和(Nb/Th)PM比值,显示出弧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其中的玄武岩则具有略为平坦的稀土元素分配样式,较低的Th含量及较高的Hf/Th和(Nb/Th)PM比值,此同MORB地球化学特征极为相似;虽然其也显示有轻微的LILE富集、HFSE亏损,但是较高的La/Nb比值则暗示这同地壳或俯冲物质组分的卷入有关,且一系列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也进一步印证了马拉苏组内的玄武岩应属似MORB基性熔岩。此外,两类岩石的高场强元素比值Zr/Nb、Hf/Ta同全球平均大洋中脊玄武岩的相应比值极为接近,反映了马拉苏组中基性火山岩的物质源区主体均为MORB地幔物质源区。La/Yb-Gd/Yb原始地幔标准化比值的模拟计算进一步显示了马拉苏组玄武安山岩与受改造(俯冲沉积物或地壳物质的混染)的石榴子石或尖晶石-石榴子石地幔橄榄岩物质源区的部分熔融作用有关,而似MORB型玄武岩则源自尖晶石地幔橄榄岩源区的部分熔融。结合区内同期的蛇绿岩、火山岩和碱性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研究,我们可以进一步推断此类兼具有似MORB和弧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的早泥盆世马拉苏火山岩应当是西准噶尔地块北部在早古生代受后期俯冲作用影响下经历弧后扩张形成的火山-岩浆地质记录。  相似文献   
82.
席强敏  李国平  孙瑜康  吕爽 《地理学报》2022,77(6):1359-1373
构建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科技合作网络对于推动京津冀协同创新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基于知识创新的科研合作网络和基于技术创新的技术合作网络的角度,使用合作论文和合作专利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2013—2018年京津冀地区地级及以上城市之间科技合作网络的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基于半参数估计和面板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影响京津冀78个城市对之间科技合作的主要因素。主要结论为:① 京津冀科研合作网络快速成长,呈现北京与天津双核引领,以京津为主轴、京保石为次轴的空间结构。② 京津冀逐渐形成了以北京为主中心,天津、石家庄为次中心,廊坊、保定、沧州为三级枢纽,其他城市为节点的技术合作网络结构。③ 空间距离越近的城市之间越容易产生科技合作,高铁开通带来的时空距离压缩可以减弱科技合作的空间衰减系数;相对于科研合作,技术合作对于空间距离更为敏感;技术邻近性是促进城市间科技合作的主要驱动因子,尤其是对技术合作的促进效应更为明显;经济发展差距越小的城市之间相对容易产生技术合作。  相似文献   
83.
分形维数法是分析空间结构分布的一种典型方法,但它对于区分不同的分布形式还存在缺陷。针对这一问题,该文介绍了空隙度指数的定义和树冠空隙度的计算方法;以模拟的树冠点云数据为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维凸包和三维滑动盒算法的激光雷达(Li DAR)点云数据空隙度分析方法,详尽分析了不同冠型产生的空隙度指数差异;并利用4棵实测的树冠点云数据做检验;最后阐述了空隙度指数在树冠空间异质性分析研究中的作用,并对其应用范围和前景作了展望。结果表明:划分尺度相同时,在一定的尺度范围内,锥型树冠、半球型和半椭球型树冠的差别可以通过空隙度指数曲线有效地区分,实测树冠的结果也体现了空隙度指数对于判断树冠空间结构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4.
机载激光雷达数据的建筑物三维模型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勇  王成  习晓环  王方建 《测绘科学》2014,39(11):37-41
机载激光雷达技术可以快速获取建筑物高精度高密度的三维空间信息.文章提出一种建筑物三维模型重建方法,该方法利用栅格数据使用RANSAC算法提取建筑边界上的长线段,采用规则化策略获取建筑轮廓;在模型生成阶段,基于原始点云和屋顶拓扑关系约束,获取屋顶间的交线和交点,并结合已得到的建筑边界、屋顶间交线和交点获取三维建筑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思路清晰、科学可行且适用性强,提取的建筑边界和模型垂直精度高.  相似文献   
85.
新疆青河县托斯巴斯他乌地区岩浆活动强烈,金铜元素成矿潜力突出,近年来在该区及邻区发现了多个规模不等的金、铜矿床。文章基于托斯巴斯他乌金矿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矿石的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矿床地质特征研究,简析了矿床成因、成矿物质来源。研究表明,该区矿(化)带受断裂控制明显,加马特矿化带受近EW向断裂控制,托库特拜及哈依尔很矿带受NW向断裂控制,矿化以破碎蚀变岩型为主;微量元素Th、Nd、Zr、Sm富集,Nb、Sr、Ti亏损,Ba为负异常,在蜘蛛网图中其模式曲线呈由左向右微倾斜多峰多谷形;稀土元素呈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具幔壳混熔特征;托斯巴斯他乌金矿床成因应属于构造蚀变岩(热液)型。  相似文献   
86.
固井质量对干热岩后期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山西大同盆地干热岩勘查井GR1井温度高、高温固井水泥浆技术体系不完善等问题,通过研究勘查区地质特征,提出了高温固井水泥浆技术体系开发思路。研究表明:干热岩高温固井水泥浆水胶比控制为0.45,优选添加剂高温降失水剂CG82L、高温缓凝剂H40L、高温稳定剂CF40L、消泡剂GX-1、硅粉及HV-PAC,形成一套适用于山西干热岩井的高温固井水泥浆技术体系。该水泥浆体系在GR1井成功应用,现场固井质量良好,研究成果为今后同类型高温固井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7.
云南高松矿床中高峰山矿段和老厂矿床中竹叶山矿段分别是个旧超大型锡铜多金属矿集区发育的典型矽卡岩型锡、铜矿段。为查明个旧矿集区锡铜成矿环境的差异,文章选取上述2个矿段矽卡岩中的石榴子石为研究对象,根据产状和矿物共生关系将石榴子石分为与高峰山花岗岩有关早期(Grt-GS1)、晚期(Grt-GS2)、与竹叶山花岗岩有关(Grt-ZS)和与玄武岩有关(Grt-ZX)共4类。电子探针(EPMA)和激光剥蚀等离子质谱(LA-ICP-MS)分析表明:Grt-GS1(Adr10.58-20.27Grs38.62-48.28Spe21.06-32.37Alm11.88-18.03)成分复杂且变化范围较大,而Grt-GS2(Adr48.09-69.73Grs23.84-48.87Spe3.29-9.58)和Grt-ZS (Adr13.97-16.06Grs78.08-79.71Spe2.15-2.60)成分简单且变化小;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均呈HREE富集、LREE亏损的“左倾型”,并具明显的负Eu异常。Grt-ZX成分简单且较均一(Adr20.12-21.99Grs70.84-71.44Pyr6.29-7.92),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HREE亏损、LREE富集的“右倾型”,呈明显的正Eu异常,且F、Cl、U、Th、Pb、V、Cr、Co、Ni、Zn、Ti等元素含量均高于其余3类石榴子石。所有石榴子石REE3+与Mg2+的正相关性表明,REE3+受[X2+]Ⅷ-1[REE3+]Ⅷ+1[Y3+]Ⅳ-1[Y2+]Ⅳ+1替换机制的控制,REE3+主要替代Mg2+进入石榴子石晶格。石榴子石的U、Sn含量及稀土元素配分特征指示:高峰山石榴子石(Grt-GS1和Grt-GS2)在演化过程中氧逸度明显升高、竹叶山石榴子石(Grt-ZS和Grt-ZX)形成的氧逸度总体高于高峰山,但Grt-ZX形成时氧逸度低于Grt-ZS。稀土元素特征显示:Grt-GS1、Grt-GS2与Grt-ZS均形成于弱酸性环境,而Grt-ZX形成于近中性且富F、Cl的环境下。∑REE3+与Y呈良好的正相关性和REE含量变化指示4类石榴子石均形成于封闭或近封闭的体系中,在接近平衡和低水岩比的条件中受扩散交代作用缓慢生长而形成。综合研究表明,玄武岩对成矿的影响在于改变了流体性质,为成矿提供了大量微量元素(如Co、Ni、V、Cr等)和有利于成矿离子运移和富集的卤族元素(如F、Cl),而高峰山矿段锡富集的原因可能是在演化过程中水岩反应的加强和氧逸度的升高。  相似文献   
88.
桂林郑钼钨多金属矿床位于江南钨矿带北部,其矿石矿物以富钼白钨矿为主。研究显示,该矿床富钼白钨矿中富集稀土元素。为探究其富集机制,文章对不同世代的富钼白钨矿进行原位LA-ICP-MS微量分析和面扫描分析。结果显示,富钼白钨矿的总稀土元素含量(∑REE)在28.59×10-6~4863.82×10-6之间,均值为789.21×10-6n=122),从第一世代(Sch-Ⅰ)28.59×10-6~1059.18×10-6(平均值为203.19×10-6,n=55)→第二世代(Sch-Ⅱ)533.54×10-6~2536.51×10-6(平均值=928.79×10-6,n=30)→第三世代(Sch-Ⅲ)117.21×10-6~4863.82×10-6(平均值=1547.13×10-6;n=37)逐渐增高。从Sch-Ⅰ→Sch-Ⅱ→Sch-Ⅲ,轻重稀土元素比值(LREE/HREE)13.99~143.90(平均值=53.53)→22.38~70.08(平均值=33.74)→7.44~69.86(平均值=27.54)逐渐降低。桂林郑富钼白钨矿形成于高氧逸度、富F的岩浆热液系统,REE主要以Ca2++Mo6+=REE3++(1-x) Mo5++xNb5+(0≤x≤1)为主导方式进入富钼白钨矿中。成矿流体中Cl降低、F增高、氧逸度降低等是REE进入富钼白钨矿的有利条件。通过对江南钨矿带代表性矽卡岩型矿床综合对比分析显示,富钼白钨矿床相比贫钼白钨矿床具有更高的REE,说明桂林郑矿床富钼白钨矿在后续开采中具有稀土元素的综合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89.
杨旭  孟磊  朱亚洲  谢雷 《北京测绘》2015,(3):75-78,89
主要从需求分析、设计原则、系统架构设计、模块设计、开发环境、系统技术路线等方面论述了基于GNSS/Mobile GIS煤矿开采沉陷监测数据采集终端系统的设计。该设计为实现矿区地表监测信息采集内外业一体化提供了理论与技术基础,为其他行业的点位数据自动化采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0.
The Forest Landscape Model (FLM) is an efficiency tool of quantified expression of forest ecosystem''s structure and function. This paper, on the basis of identifying FLM, according to the stage of development, 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odel, which includes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 of mathematical model, FLM of stand-scale, primary development of spatial landscape model,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system process model as the priority, and developing period of structure and process driven by multi-factor.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FLMs, this paper classifies the existing FLM in terms of mechanism, property and application, and elaborates the identification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different types of models. It summarizes and evaluates the main application fields of existing models from two aspects which are the changes of spatial pattern and ecological process. Eventually, this paper presents FLM''s challenges and directions of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including: (1) more prominent service on the practical strategy of forest management''s objectives; (2) construction of multi-modules and multi-plugin to satisfy landscape research demand in various conditions; (3) adoption of high resolution''s spatial-temporal data; (4) structural construction of multi-version module; (5) improving the spatial suitability of model applic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