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4篇
  免费   238篇
  国内免费   298篇
测绘学   79篇
大气科学   208篇
地球物理   315篇
地质学   877篇
海洋学   107篇
天文学   38篇
综合类   116篇
自然地理   1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67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5篇
  1974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11.
概述了MYTRONS系统在长江中游地区暴雨研究的成果和在临近预报中的应用。该系统的建成,使预报员以高时空分辨率识别出中尺度系统客体的存在及动态演变,提高了对暴雨发生和发展过程的认识,增强了灾害性暴雨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112.
GeochemistryofThermal-MineralWatersinSiping'anDistrict,ShanxiProvince,China¥WanYanxin;SunLianfa(DepartmentofHydrogeologyandEn...  相似文献   
113.
四川彭县白水河地区蛇纹岩的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区的蛇纹岩以构造就位的方式就位于具岛弧环境的白水河群变质岩系之中,其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原岩成分相当于蛇绿岩层序底部的变质橄榄岩,是地幔的残余。它是在岛弧与扬子古陆相互碰撞过程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114.
本文从田间实验资料入手,逐一分析了土壤、植物、大气因子对蒸散计算的影响。通过对彭曼-蒙蒂斯(Penman-Monteith)方法的修正和简化,确定了计算潜在蒸散和作物系数的模式。经验证,说明所建模式的效果是好的。从而提供了一种简单实用的作物需水量和实际蒸散量的计算方法,并对潜在蒸散和作物系数等概念提出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15.
黄羊川断裂西起天祝县冷龙岭东北缘,经关家台,穿曹家湖水库,沿黄羊川河的北侧断续延至米家山和营家山的北坡,总体走向北东东,长200余公里,其东端有可能与中卫一同心断裂带相接。  相似文献   
116.
郯庐断裂带的演化与古应力场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万天丰 《地球科学》1995,20(5):526-534
通过系统研究郯庐断裂带两盘的构造形变和应力场,再配合断理解带内部构造研究,分析了断裂带的形成和演化过程。结果表明,断裂带经历了一次以走滑为主、两次以正断层活动为主、三次以逆断层活动为主的断裂活动,使断裂带内部结构异常复杂,形成反转构造,构成中国东部大型断裂带具有普遍意义的活动特征。  相似文献   
117.
闽台铲状活动断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福建台湾大型铲状活动断裂系在深部(深5—100km)构成一系列向东倾斜、倾角为4°—10°的滑脱面,在近地表利用老断层的重新活动,形成NNE与NW向网格交叉的高角度断层。活动断裂系的地震能量释放主要集中在台湾东部。推断现代构造应力场的最大主压应力方向是NW—SE向,缓倾斜、向西撒开呈扇状特征。断裂系中各断裂的滑动速率不同,东大西小。  相似文献   
118.
箱法在草地温室气体通量野外实验观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利用静态箱法采样,配以气相色谱仪法分析对草地N2O、CH4和CO2温室气体通量进行了较系统的现场测量,同时对箱体内外温度进行同步观测。在对野外原位观测实验数据进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论证了静态箱法对草原土壤-植被系统的N2O、CH4和CO2通量测量的适用性和科学性,讨论了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9.
在西南极和横贯南极山脉地区,新生代裂谷和剥露作用非常普遍。但是,文献中很少记录东南极地区的新生代剥露作用。文中根据东南极普里兹湾拉斯曼丘陵地质样品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和热历史的模拟,认为在东南极海岸边缘存在新生代的隆升和伸展作用,其年龄为始于(49.8±12)Ma。该年龄略晚于西南极裂谷系的启动年龄(约60~50Ma)。由于差异隆升作用,在拉斯曼丘陵地区发育了更新的正断层作用——拉斯曼丘陵拆离断层的新活动,其年龄为约5.4Ma。东南极周缘新生代裂谷和伸展作用的普遍存在,是冈瓦纳裂解以来大陆分离和印度洋形成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0.
The 0S2~0S54 spheroidal modes of Earth’s free oscillations, triggered by the great Sumatra-Andaman earthquake of 26 December 2004 are retrieved from VHZ data recorded by seven upgraded stations of China Digital Seismograph Network (CDSN). We compare these spheroidal modes with theoretical free oscillation spectra calculated from the Preliminary Reference Earth Model (PREM) and find a coincidence between their periods. Spectral splitting phenomenon is observed obviously in 0S2, 0S3, 0S4, 2S1 and 1S2 free oscillation modes. What is most noticeable is that the oscillation mode 2S1 is reported for the second time (the first time by Rosat et al) without any data stacking. We simulated the split singlet of 0S2 mode on seven CDSN stations based on general focal mechanism and seismic moment of the earthquake. The result shows that seismic moment of the earthquake can reach 1023 N.m. We also find that the recording of Earth’s free oscillations carries abundant information of source mechanism and earthquake location, which is applicable to the detailed study of source rupture paramet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