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2012篇 |
免费 | 4975篇 |
国内免费 | 871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652篇 |
大气科学 | 2887篇 |
地球物理 | 4513篇 |
地质学 | 15713篇 |
海洋学 | 3932篇 |
天文学 | 439篇 |
综合类 | 1931篇 |
自然地理 | 263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41篇 |
2023年 | 586篇 |
2022年 | 1083篇 |
2021年 | 1418篇 |
2020年 | 1099篇 |
2019年 | 1163篇 |
2018年 | 1086篇 |
2017年 | 1060篇 |
2016年 | 1093篇 |
2015年 | 1272篇 |
2014年 | 1190篇 |
2013年 | 1485篇 |
2012年 | 1591篇 |
2011年 | 1977篇 |
2010年 | 1728篇 |
2009年 | 1800篇 |
2008年 | 1633篇 |
2007年 | 1623篇 |
2006年 | 1864篇 |
2005年 | 1667篇 |
2004年 | 1966篇 |
2003年 | 1274篇 |
2002年 | 1059篇 |
2001年 | 938篇 |
2000年 | 679篇 |
1999年 | 471篇 |
1998年 | 378篇 |
1997年 | 323篇 |
1996年 | 234篇 |
1995年 | 176篇 |
1994年 | 152篇 |
1993年 | 347篇 |
1992年 | 332篇 |
1991年 | 152篇 |
1990年 | 73篇 |
1989年 | 82篇 |
1988年 | 28篇 |
1987年 | 76篇 |
1986年 | 37篇 |
1985年 | 21篇 |
1984年 | 19篇 |
1983年 | 21篇 |
1982年 | 15篇 |
1979年 | 10篇 |
1978年 | 12篇 |
1977年 | 19篇 |
1976年 | 12篇 |
1937年 | 15篇 |
1933年 | 13篇 |
1924年 | 1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GPS精密定位中的海潮位移改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海洋负荷潮理论,利用NAO99b全球海潮模型,计算了中国部分IGS站的海潮位移改正,并将海潮位移改正应用到GPS数据处理当中。在GAMIT软件的解算过程中,分别按加入和不加入海潮位移改正,对GPS基线分量和测站坐标分别进行了计算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海潮位移改正无论是对GPS基线分量还是对测站坐标,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2.
复杂地貌形态多比例尺表达的二维小波分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复杂地貌形态的多比例尺表达中的等高线容易相交、地性特征描述困难和表达过程缺乏自适应等难题,提出了基于小波理论的复杂地貌形态的多比例尺表达模型,为上述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3.
基于遗传算法的线要素自动化简模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线划要素是地图上大量存在的最基本的地图要素,作为自动综合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的化简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在分析总结现有线划要素化简方法的基础上,依据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建立了地图上线划要素的化简模型,并讨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线要素自动化简方法中的关键问题,给出了具体的操作步骤和实验结果。结果表明,利用遗传算法对线要素进行化简能够比较好地保持线要素的整体形状,同时还对点具有很高的压缩率。 相似文献
84.
85.
随着地理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大型系统中都需要集成地图的某些功能,为此探讨了在PowerBuilder中MapInfo的跨平台集成地图技术的实现。 相似文献
86.
3维数字地球快速缓冲区分析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应用在3维数字地球中的通过图形处理器(GPU)快速实现矢量数据缓冲区分析的算法。使用一张4通道的纹理图作为容器将地理实体的矢量数据传入GPU,利用GPU的高效并行特性,将目标缓冲区纹理中的每个像素所对应的矢量坐标与原实体进行距离量算,在一次渲染中得到缓冲区纹理,最后提取出缓冲区纹理的边界。选择中国的流域和湖泊矢量数据,将本文算法与两种传统的CPU算法进行了缓冲区分析计算、测试和对比。结果显示,本文算法相对于传统矢量算法效率提高了9—16倍,相对于传统栅格算法效率提高11—20倍。实验证明,该算法计算简单,效果明显,特别是随着数据量增大,缓冲区计算速度显著优于传统算法,并能有效解决传统矢量法缓冲区分析中的数据自相交问题。 相似文献
87.
汶川地震灾后农田和森林植被恢复遥感监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008年汶川8.0级特大地震对当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为了评估5年来灾区农田和森林植被的恢复情况,利用逐年机载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结合星载遥感数据和地面调查数据,开展了灾区农林植被恢复状况监测。在农田恢复监测方面,结合2008年地震发生后以及2013年5月中旬的机载高分辨率遥感数据,采用目视解译的方式对汶川地震中受损农田的恢复状况进行监测与评估,同时利用GVG(GPS、Video和GIS)农情采样系统的作物种植成数调查结果,分析了灾后作物种植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灾区1592 ha受损农田,5年后仅有约17.5%得到了恢复和耕种使用。就耕地利用强度而言,重灾区耕地利用率较高,作物种植结构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在森林恢复状况监测方面,对典型区(岷江干旱河谷区和盆周山地区的3个重点区域)采用目视解译方式识别出森林变化,并结合大区域尺度规一化植被指数(NDVI)时间序列变化分析,对整个灾区的森林损毁和恢复情况做出评价。监测结果显示,汶川县、什邡市和绵竹市的森林植被恢复情况总体较好,但是一些坡度较大的损毁区、次生灾害频发区的森林尚未恢复,大区域尺度的统计结果显示,地震重灾区的46381 ha重度损毁森林植被和177025 ha中度损毁森林植被区域,完全恢复的区域占13.52%和25.84%,部分恢复的区域都占到50%。在自然恢复较为困难的区域,如汶川县中部和东北部、都江堰市北部、彭州市北部、什邡市北部、绵竹市北部、安县北部及北川县南部等,需要加强人工干预。遥感监测方法既适用于震后的农田和森林恢复状况动态监测,也适用于其他自然灾害发生时对灾区农田和森林植被破坏状况进行应急监测,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8.
89.
通过GPS技术获取的空间基线向量和坐标信息是建立在WGS-84坐标系下的,无法直接应用于工程实际。因此使用GPS基线向量网必须将其从WGS-84坐标系转换到测区的平面坐标系统中,这就需要构造一个具有抵偿面的任意带高斯投影模型,来控制和减小边长投影变形。 相似文献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