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68篇
  免费   640篇
  国内免费   806篇
测绘学   493篇
大气科学   612篇
地球物理   716篇
地质学   1869篇
海洋学   382篇
天文学   57篇
综合类   277篇
自然地理   50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161篇
  2020年   149篇
  2019年   172篇
  2018年   170篇
  2017年   160篇
  2016年   185篇
  2015年   175篇
  2014年   195篇
  2013年   254篇
  2012年   250篇
  2011年   271篇
  2010年   265篇
  2009年   282篇
  2008年   263篇
  2007年   259篇
  2006年   238篇
  2005年   191篇
  2004年   156篇
  2003年   131篇
  2002年   151篇
  2001年   142篇
  2000年   126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1篇
  1943年   1篇
  1938年   1篇
  1937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941.
试论中国东部中生代成矿大爆发   总被引:143,自引:22,他引:121  
华仁民  毛景文 《矿床地质》1999,18(4):300-308
中国东部在中生代尤其是燕山期发生了大规模的金属成矿作用,形成了一批重要矿床,其成矿强度之高,密度之大,矿种之丰富,在全球中生代成圹作用中首屈一指,故可称为中生代成矿大爆发。研究表明,中国东部中生代成矿大爆发是该地区在特定地质背景下下发生岩石圈大减薄和构造格局大转折相结合,从而导致大规模壳幔相互作用和构造圈热侵蚀事件的产物。深入研究中国东部中生代成矿大爆发的背景和过程,不仅能解决矿床学学院发展中的许  相似文献   
942.
完全非线性孤立波的稳态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桦  吴卫 《海洋通报》1999,18(6):18-23
报道了应用边界积分方法模拟完全非线性孤立波的传播,给急剧记解的波形,流束和数值计算结果。结果表明,本模型对计算孤立波的传播是有铲的。当a/h〉0.3时,自由液面上的水平流速、底部流速和垂向平均流速之间的差别是明显的。三阶Boussinesq方程的孤立波解比低阶方程的孤立波解更接近本文完全非线性的数值解。  相似文献   
943.
试论经济中心型城市旅游的商务主导模式--以汕头市为例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彭华 《地理科学》1999,19(2):140-146
城市旅游是当代旅游的主体,旅游职能也是当代城市的一个重要职能,提出考虑城市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必须分析影响产业发展的诸因素,以针对性地找到推动城市旅游发展的主动因素。经济中心型的城市旅游主体市场产生于以大流通为标志的广泛经济联系,以商贸为代表的大流通业是经济活力的核心,商务旅游是这一类城市旅游发展的主导。  相似文献   
944.
江西锦江流域岩溶发育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铁汉  肖华 《中国岩溶》1987,6(3):189-196
本文把完整流域内各地层时代可溶岩作为整体研究对象,除对喀斯特发育地层、岩性、群体景观、个体形态作简要介绍外,重点对岩溶类型、分区及各区各种特征值进行统计分析,并用(定量)数据表征流域整体及纵向、横向、垂向(三度空间)喀斯特发育特征。   相似文献   
945.
长期稳定河口流路方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华 《海岸工程》1998,17(4):52-56
分析了长期稳定黄河河口流路的必要性及可行性,阐明了长期稳定流路的思路,对比评价了几条方案,提出了流路安排建议。  相似文献   
946.
石油化工是高污染的行业,由于污水的不合理排放以及在生产过程中的跑、冒、滴、漏,大量有毒有害的有机污染物进入地下水系统,造成地下水水质恶化,地下水环境退化,甚至制约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危害人民的身体健康,石油类污染已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本文通过对某石油化工企业地下水油类污染的调查,对地下水石油污染的特征、污染源空间分布规律、地下水石油类污染机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47.
2016年2月6日台湾西南部高雄市美浓区发生了MW6.4地震.本文结合ALOS2卫星升降轨、Sentinel-1A升轨SAR数据,采用两轨差分干涉技术获取了该区域的同震形变场,形变结果表明震中西北部以抬升为主,最大视线向形变量约为11.2 cm.基于均匀位错模型和多峰值粒子群(MPSO)算法,利用InSAR和GPS形变数据联合反演了美浓地震的断层几何参数,结果表明震源中心位于22.920°N,120.420°E,深度约12 km,发震断层长度约15 km,走向角307°,倾角16.5°,平均滑动角为51.5°,此次地震是以逆冲倾滑兼左旋走滑的破裂模式.利用格网迭代搜索法得到最优倾角为15.7°,GPS和InSAR最优权比为18:1,最优平滑因子为0.06.基于非均匀位错模型,利用非负最小二乘方法进行线性反演,结果显示最大倾滑和走滑量分别为51.7 cm和55.3 cm,对应矩震级为MW6.38,略小于GCMT (MW6.4)的结果.通过与已有文献的比较和对该区域断层构造的分析,发现美浓地震的发震断层为单一断层的解释更为合理,我们推测发震断层是位于左镇、后甲里等断层之间的一条东南-西北走向往东北倾斜的盲断层,并初步推测2010年MW6.3甲仙地震也同该断层有关.  相似文献   
948.
四川盆地深部地壳结构——深地震反射剖面探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四川盆地位于扬子地块的西北部,被褶皱构造带所围绕,受周缘构造带的侧向挤压作用,盆地卷入了多期次和多边界的构造变形,为开展盆山耦合作用及多边界、多期次构造叠加与复合关系的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理想野外实验室.为揭示四川盆地地壳结构,本文通过对3条不同时间采集的深地震反射剖面数据进行拼接联线处理,获得跨越四川盆地的330 km深地震反射偏移成果剖面,揭示了四川盆地地壳上地幔细结构:沉积层从西北向东南逐渐变薄,在龙门山前沉积层厚度超过15 km,在华蓥山下沉积层减薄到~8 km,且褶皱变形形成华蓥山薄皮褶皱冲断带;莫霍面出现在13~15 s(双程走时),埋深约40~45 km;并发现从下地壳延伸至地幔的东南向的倾斜反射,从13 s向下延伸至18 s,结合四川盆地及其周边地区其他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花岗岩同位素年龄等资料,我们认为这些倾斜反射层是扬子克拉通地台西北缘发生的新元古代俯冲的遗迹.  相似文献   
949.
海底可控源电磁接收机及其水合物勘查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洋可控源电磁法在国外已成为海底天然气水合物调查的有效手段之一.为实现我国海域深水条件下水合物的海洋可控源电磁探测,本文从方法原理出发,采用低功耗嵌入式控制、前端低噪声斩波放大、高精度时间同步和水声通讯等技术,设计并开发了由承压舱、玻璃浮球、采集电路、电场与磁场传感器、姿态测量装置、声学释放器、USBL定位信标、测量臂、水泥块等部件组成的海底可控源电磁接收机,实现了海洋微弱电磁场信号的高精度采集.海底可控源电磁接收机具有高可靠性、低噪声、低功耗和低时漂的特点.利用研制的海底可控源电磁接收机,在琼东南海域进行水合物勘查,采集得到了可靠的人工源电磁场数据.通过数据处理及反演,获得了研究区海底的电阻率模型,结合地震资料,对高阻异常体进行推断解释,其结果为天然气水合物钻探井位布置提供了电性依据.  相似文献   
950.
In the free state, Rayleigh waves are assumed to travel in the form of planar wavefronts. Under such an assumption, the propagation behaviour of the modes of Rayleigh waves in layered half‐spaces is only frequency dependent. The frequency behaviour, which is often termed as dispersion, is determined by the shear wave velocity profile of layered soils within the depth related to wavelength (or frequency). According to this characteristic, the shear wave velocity profile can be back‐analysed from the dispersion. The technique is widely used in the surface wave testing. However, the wavefronts of Rayleigh waves activated by the surface sources are non‐planar. The geometric discrepancy could result in Rayleigh waves manifesting distance‐dependent behaviour, which is referred to as spatial behaviour in this paper. Conventional analysis ignoring this spatial behaviour could introduce unexpected errors. In order to take the effects of sources on the propagation behaviour into account, a new mathematical model is established for Rayleigh waves in layered elastic media under vertical disc‐like surface sources using the thin‐layer method. The spatial behaviour of the activated modes and the apparent phase velocity, which is the propagation velocity of Rayleigh waves superposed by the multiple modes, are then analysed. Aspects of the spatial behaviour investigated in this paper include the equilibrium path, the particle orbit, and the geometric attenuation of the activated Rayleigh waves. The result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can provide some guidelines for developing new inverse mathematical models and algorith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