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6篇
  免费   261篇
  国内免费   439篇
测绘学   240篇
大气科学   97篇
地球物理   200篇
地质学   809篇
海洋学   173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87篇
自然地理   17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125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61.
童馗  邢立达  姜巽  彭光照  叶勇  江山  丑春永  李轲  李智武 《地质通报》2018,37(10):1771-1776
四川西昌盆地白垩系小坝组尚未发现骨骼化石记录,其白垩系恐龙动物群的信息全赖于足迹化石。2017年,在喜德县洛甘发现小坝组迄今最大型的恐龙足迹群。该足迹点保存了大量的兽脚类足迹。足迹保存条件较差,但具备了基本的形态学特征。总体来看,兽脚类足迹具有尺寸较小(8~13cm),中等中趾前凹(0.5~0.6)和第Ⅱ趾和第Ⅳ趾间较宽趾间角(70°~100°)的特征;少量足迹保存了跖骨垫。初步分析认为,洛甘兽脚类足迹与四川盆地夹关组的兽脚类足迹Eubrontes和Grallator形态类型相似,为两地在白垩纪中期具有类似的恐龙动物群的观点提供了新的证据。该发现对于西昌盆地的古气候、古地理和地层对比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足迹详细分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2.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寒区土壤水热耦合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水文过程(水分运移和传热)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是寒区水文学的前沿问题。然而,冻土的存在使得寒区土壤水文过程变得极其复杂。此外,寒区自然环境恶劣,较难获取长时间序列和高分辨率的野外观测资料。近年来,充分利用已有的观测数据,构建寒区土壤水热耦合模型,并开展相应的数值模拟研究,已成为理解寒区土壤水文物理过程,揭示其动力学机制的重要途径。基于寒区土壤水文物理过程和计算流体力学方法,构建了高分辨率、适用于完全饱和状态下的寒区土壤水热耦合模型,且自主研发了相应的数值求解器和软件包。随后,通过一系列完全饱和状态下的验证算例,如经典的一维传热方程解析解、被广泛应用的二维基准测试算例和室内土柱冻结实验等,对已构建的模型进行了系统的检验。模型模拟结果与解析解、基准算例的结果以及实验数据相比,均有较好的一致性,表明该模型较为准确且高效地模拟了寒区土壤在完全饱和状态下的水分运移和传热过程,尤其能够精细刻画冻土水-冰相态变化等关键过程,有望成为研究寒区土壤水文过程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63.
李晓波  张艳  仝亚博 《地学前缘》2021,28(2):391-411
自中、晚侏罗世之交至早白垩世早期,中国东部发生了构造格局和古地理环境的巨大转变。对这一时期燕辽东段古地理和古环境的部分问题进行了多学科整合分析,初步认识如下:中侏罗世开始增强的板块汇聚造成中、晚侏罗世亚洲东部地壳增厚和地势升高,古太平洋伊泽纳崎板块持续俯冲引起深部岩浆上涌、地壳减薄和多期伸展裂陷,同时东亚洋陆过渡带形成一系列逃逸构造,上述构造演化导致燕辽地区在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中期形成高山和盆岭地貌。早白垩世137~131 Ma,嫩江—八里罕断裂至喀喇沁变质核杂岩延伸线两侧出现东高西低的地貌差异,相对下降的冀北—大兴安岭火山-地堑带地层中赋存热河生物群早期化石组合,而辽西—松辽地区为相对隆升的构造高地。130~110 Ma时期裂陷作用扩展,热河生物群中、晚期组合向周围扩散。热河生物群生存时期总体为以干冷为主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这与中生代中国东部高原的潜在环境效应并不矛盾。全球气候演化和区域构造古地理条件共同导致燕辽地区自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的干旱化和寒冷化,并影响到中、晚侏罗世燕辽生物群和早白垩世热河生物群之间的生态群进化演替。  相似文献   
64.
65.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意大利政府最近准备再度资助西藏地热的二期项目,中国地球物理学界对此表示极大的关注。西藏高原的地热现象早就引起中外科学家的注意,最早的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七世纪中叶,但到本世纪70年代初才提到地热发电利用。中国地球物理学界和地质学界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坚持认为西藏高原上地幔或下地壳内很可能存在局部熔融,这就为浅部的水热活动提供了深源热背景,并意味当地的地热资源具有巨大的动力开发潜力。西藏羊八井地热电站目前的装机容量已经达到16MWe,其北缘和邻近的羊易乡热田又分别钻探到202.2℃和201.8℃的高温;但是当前的西藏地热事业也存在许多隐忧。作者认为这些问题不解决,西藏地热事业便很难得到快速进展。  相似文献   
66.
水系分维的构造含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皇甫岗  王海 《地震研究》1990,13(4):389-395
本文运用分数维几何学,研究了河流水系分维与地壳里向运动、活动断裂格局及运动学特征的关联性。结果表明:1)地壳垂向运动控制大型河流主干的总体形态;2)活动断裂格局复杂、水平运动强烈的地区,水系分维值高;3)走滑断裂较斜滑断裂对水系发育的控制强烈,而后者主要起到对水系的分区作用。  相似文献   
67.
本文提出了Lp相关的基本概念、定义及性质。特别分析了P=1的L1相关与普通相关不同的特点,并将之应用于地震信号速度谱分析。本文分析了速度信息寄载于地震记录中的基本特点,并采用L1相关技术进行速度分析。结果表明,它比普通相关及符号位相关能更充分地提取地震信号中的速度信息,从而提高速度谱的质量和抗干扰能力。L1相关不用乘法运算,因而大大减少了运算量。 使用新方法和普通方法对理论模型和实际地震信号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说明新方法的改善效果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68.
腾冲火山活动的时代和岩浆来源问题   总被引:35,自引:0,他引:35       下载免费PDF全文
47个腾冲火山岩样品的K-Ar年龄值域在0.09和17.84Ma之间。4条火山岩的40Ar/36Ar-40K/36Ar等时线年龄分别为2.93、0.81、0.31和0.13Ma。火山喷发的时代从中新世到更新世,喷发的高潮在晚更新世。腾冲火山目前还不是死火山,而腾冲及其邻区的热事件(侵入-热变质-喷发)又是连续发生的。20个样品的Rb和Sr含量、稳定Sr同位素初始比(0.70578-0.71437)以及其它地球化学资料还表明,这些火山岩是属于板块碰撞带生成的高钾钙碱性岩浆系列。火山岩的母岩浆来源于地幔的玄武岩浆,但在上升过程中受到过富含放射性成因Sr的地壳物质的强烈渐进混染。  相似文献   
69.
大型抽水试验的水文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山东省东阿县下马头水源地为实例,探讨了大型抽水试验的主要水文地质意义,包括:确定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及方向,抽水影响范围及程度,水源地岩溶含水层的富水性及供水保证能力,水源地附近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的水力联系,水源地附近主要断裂构造的水力性质,水源地抽水对下游水源地的影响以及水文地质参数与水源地地下水允许开采量计算。  相似文献   
70.
以准格尔丘陵沟壑区五分地沟流域为研究区,应用彩红外航片和IKONOS卫星影像,绘制了1987、2002年土地覆盖/植被类型图,并数字化基于地面土地利用调查绘制的1979年土地利用图.利用景观格局指数,评价了研究区土地覆盖/植被空间格局现状及土地覆盖类型动态变化;并以ETM 数据为信息源,绘制了2002年土地覆盖/植被类型图.研究表明:2002年研究区土地覆盖/植被呈现出一个耕地、草地、人工乔木林和人工灌木林以及种植稀疏灌木的草地高度镶嵌的景观格局特征;20年内土地覆盖类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景观异质性增强.基于研究区景观的高度破碎化,绘制小流域精细尺度土地覆盖图,高空间分辨率遥感数据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