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08篇
  免费   1474篇
  国内免费   1894篇
测绘学   1096篇
大气科学   874篇
地球物理   1245篇
地质学   3985篇
海洋学   1020篇
天文学   90篇
综合类   552篇
自然地理   914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39篇
  2022年   336篇
  2021年   421篇
  2020年   356篇
  2019年   399篇
  2018年   406篇
  2017年   350篇
  2016年   403篇
  2015年   452篇
  2014年   423篇
  2013年   488篇
  2012年   519篇
  2011年   549篇
  2010年   549篇
  2009年   539篇
  2008年   502篇
  2007年   494篇
  2006年   417篇
  2005年   362篇
  2004年   284篇
  2003年   220篇
  2002年   237篇
  2001年   218篇
  2000年   169篇
  1999年   110篇
  1998年   60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79年   5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4篇
  1954年   6篇
  1943年   1篇
  1937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91.
王瑾  李明元  汪华 《高原气象》2010,29(6):1533-1545
为解决单部雷达强冰雹识别产品在雷达的探测范围、雷达的静锥区以及与基于格点的近风暴环境因子的融合上存在局限性的问题,本文建立了雷达反射率因子的三维局部空间插值及多部雷达拼图方法;类似于SCIT算法的风暴单体的VIL及SHI等冰雹识别参数的计算,基于多部雷达三维插值拼图数据集,实现了格点VIL、SHI、POH和POSH等算法,建立了基于三维格点的多部雷达强冰雹识别参数因子、风暴数值模拟的近风暴环境因子(0°层及-20°层高度)为识别参数的冰雹识别算法。为确定适合于贵州地区的冰雹识别阈值,使用贵州504个防雹炮点的冰雹观测资料及贵州2005年和2006年8次贵阳、遵义雷达站冰雹个例观测资料,建立了冰雹算法校验数据库;通过对降雹校验数据库的统计分析,建立了适于贵州地区VOD与冻结层高度统计关系式,确立了VIL密度产品的强冰雹判别阈值,并通过对WTSM的调整,改进了原来的POSH算法,在贵州西北部到中部一线的一次强冰雹过程中对强降雹区的识别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92.
在雷电天气过后,有时会发现计算机联网失败,与外设连接失灵,硬盘异常操作,系统死锁等各种奇怪现象。究其原因,罪魁祸首有可能是雷电感应造成的电路浪涌。  相似文献   
993.
京津塘高速公路雾气候特征与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田华  王亚伟 《气象》2008,34(1):66-71
利用1954-2002年的北京、天津和塘沽3站的雾日、雾发生时间以及气象观测资料,对京津塘高速公路沿线雾的气候特征以及气象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京津塘沿线多年平均雾日在15~19天.北京、天津两站的雾日年际变化一致.但在多年雾日变化上北京雾日数略呈逐年下降趋势,而天津、塘沽则略呈上升趋势.京津塘公路沿线雾多在凌晨到日出前后生成,在日出后逐渐消失.雾持续时间随时间变化呈指数递减.地面温度、相对湿度、风速等气象要素对京津塘高速公路沿线雾的预报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地面温度在-5~5℃范围内、风速在0~4m·s-1和相对湿度在90%~100%范围里,雾极易发生.  相似文献   
994.
武汉市10个主要极端天气气候指数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武汉市1951—2007年逐日气温、降水量计算分析了10个极端天气气候指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4个气温指数中,年及四季高、低温阈值均为上升趋势,并造成最长热浪天数的延长和霜冻日数的减少;低温阈值升速明显快于高温阈值,高温阈值仅在春季变化显著,最长热浪天数仅在冬季变化显著;低温阈值则为极显著上升趋势,尤其是年和冬季,造成"热春"、"暖冬"频繁;暖夜、闷热、傍晚至夜间的强对流等显著增多,暖日、高温热浪增加,霜冻日大幅减少。2)6个极端降水指数以增趋势为主,其中强降水阈值、比例、日数以及最大5日降水量在冬季增趋势最明显,仅夏季强降水阈值、比例略有减小,冬季日降水强度的增大趋势、夏季持续干期的缩短趋势显著性水平分别可达0.1、0.01。3)一些气温指数在1980—1990年代发生突变,而降水指数未现突变。  相似文献   
995.
The association of typhoon tracks over the western Pacific with the low-frequency wind-field pattern of atmospheric intraseasonal (30-60 days) oscillation at 850 hPa is further studied by using observational data analyses. Comparative analyses of the composite wind fields at 850 hPa, contrasting the atmospheric 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 (ISO) with the original circulation, show that the typhoon track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wind pattern of the ISO but are not obviously related to the original wind fields. Case studies of two typhoons in 2006 also show that the low-frequency wind-field pattern, particularly the maximum-value line (belt) of low-frequency cyclonic vorticity at 850 hPa,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typhoon track. Therefore, the low-frequency circulation pattern and the maximum-value line (belt) of low-frequency cyclonic vorticity at 850hPa can be used to predict typhoon tracks over the northwestern Pacific.  相似文献   
996.
基于MODIS近红外数据的贵州高原大气水汽反演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MODIS卫星第18和19波段的波段特征,首先从理论上证明从这两个波段表观反射率的比值反演大气可降水量的可行性,其次利用MODTRAN模型按照中纬度冬季和夏季两种大气模式对该比值与大气水汽的关系进行模拟,并建立了反演大气水汽的公式.利用贵州地区高空探测数据对反演公式进行验证,并与EOS发布的MODIS近红外水汽反演结果进行比较,发现该公式的反演结果更接近实际探测的结果.由于在反演过程中不必考虑地表覆盖和反射率的差异,摆脱了传统的根据查找表反演水汽的方式,并且直接由18、19波段表观反射率的比值计算大气可降水量,相对于传统算法更易于业务化运行.  相似文献   
997.
植被动力学模式中物候方案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植物物候是指植物生长过程中呈现出的季节性现象,一般与植物所处的气候与环境变化密切相关。植被动力学模式研究的物候主要表现为叶面积指数变化,直接影响陆气间的碳通量与水热交换,同时影响物种间的竞争,从而间接地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组成。按照建模方法的差别,目前模式中使用的物候方案可分为使用卫星观测资料的物候方案、基于物候——气候关系的统计模型和基于叶碳平衡(周转)的动力学模型三大类。将植物物候分为物候期的触发和物候期叶片的发育过程两部分,分别对国际上广泛使用的八种全球植被动力学模式进行分类描述,对比其优缺点。最后探讨了植被动力学模式中物候方案的进一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98.
999.
1000.
采用最新分子吸收数据集HITRAN2004中6种氢氟碳化物(HFCs)的吸收截面数据,建立了它们的相关K-分布的辐射计算方案,研究了这些长寿命温室气体浓度变化引起的辐射强迫,比较了它们的全球增温潜能。结果表明,从1750年到2005年由于这些气体浓度变化引起的总的辐射强迫约为0、0066Wm^-2,未来100a的辐射强迫结果说明它们对未来全球变暖的贡献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