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54篇
  免费   1684篇
  国内免费   2218篇
测绘学   1120篇
大气科学   884篇
地球物理   1215篇
地质学   4005篇
海洋学   1005篇
天文学   87篇
综合类   585篇
自然地理   755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68篇
  2022年   492篇
  2021年   542篇
  2020年   460篇
  2019年   559篇
  2018年   479篇
  2017年   490篇
  2016年   494篇
  2015年   513篇
  2014年   481篇
  2013年   572篇
  2012年   583篇
  2011年   526篇
  2010年   437篇
  2009年   436篇
  2008年   331篇
  2007年   331篇
  2006年   333篇
  2005年   219篇
  2004年   180篇
  2003年   151篇
  2002年   147篇
  2001年   158篇
  2000年   89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2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0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4篇
  1974年   4篇
  1973年   4篇
  1958年   3篇
  1954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11.
当代世界地质调查工作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世界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对地质调查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地质调查的驱动机制、主要任务和工作内容、技术手段、服务意识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总体趋势为:需求驱动——地质调查工作的驱动机制由传统的供给驱动型向需求驱动型转变;领域拓宽——地质调查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展,从以寻找、发现矿产资源为主的矿产资源型转变为兼顾资源与环境保护、灾害减轻的资源与环境并重的社会型;技术先导——地质调查的技术手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地质调查传统的“老三件”正逐渐被“新三件”所替代;服务优先——地质调查的服务意识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12.
云南省土地石漠化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云南全省石漠化土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2%。岩溶地区石漠化土地面积占区域国土面积的4.1%,占岩溶面积的7.92%。近25年来石漠化土地面积增长速度约147.5km^2/a。分布特点是:(1)与碳酸盐岩地层的分布相一致,是强岩溶化地区或剧烈水土流失区;(2)岩溶区相对集中连片分布;(3)与区域性新构造运动、地貌演化密切相关;(4)在微地貌及景观方面有地区性特征。主要危害是:(1)植被及土壤同时丧失,土地产出率下降,环境容量减小,最后导致人类及一切生物的生存环境劣变;(2)环境对降雨的调蓄能力差,水资源环境恶化,可有效利用的水资源减少;(3)旱、涝灾、水土流失、泥沙淤积等自然灾害频繁,直接危害人类生命及财产。防治对策是: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和调蓄表层岩溶水资源;整治土地,改善土地利用结构;因地制宜培植当地名特优物种,发展生态农业;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开展生态恢复性建设示范工程;组织系统的调查、实验及工程防治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13.
四川盐边冷水箐岩体的形成时代和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四川盐边冷水箐岩体主要由辉长岩组成,它侵位于中元古代盐边群上部岩系中,盐边群接触变质作用发育,岩体分带清楚,是一个典型的同心环状侵入体。因此,它不属于蛇绿岩套范畴,锆石U-Pb年龄为936±7Ma,表明它是新元古代早期岩浆活动产物,该岩体的主要元素显示拉斑玄武质分异趋势;富集大离子不相容元素(Ba,Sr),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Zr,Hf);LREE轻微富集((La/Yb)_N=1.19~4.28),分配型式略呈右倾型;ε_(Nd)(t),(~(87)Sr/~(86)Sr)_i和δ~(18)O值分别为3.0~4.3,0.70446~0.70452和5.9‰~7.5‰;在构造环境判别图上,它们都投影子岛弧拉斑玄武岩区域内。上述特征表明,冷水箐岩体可能是在一个相对原始的岛弧环境中形成,岩浆源区已受到俯冲组分影响而产生不同程度富集。  相似文献   
114.
湍流混合动力学机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分析传统混合动力学机理基础上,通过宏观混合与微观混合时间量级的对比,提出了湍流条件下,涡流扩散主导宏观混合,分子扩散主导微观混合,而混合过程由宏观混合主导,欧拉数Eu可作为混合效果的控制指标,并通过3种不同容积反应器的混合搅拌试验,进一步证实了该指标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5.
河道沿岸芦苇带对氨氮的削减特性研究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氨氮污染已成为我国江河湖库水质下降和水生态系统退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借助现场对比观测试验和理论分析的方法,研究不同季节氨氮对河流水质的影响规律,得到了雨洪初期汇流河流水质污染最为严重的结论.系统地研究了沿河岸芦苇带对氨氮的削减净化效应,得到了芦苇带吸附氨氮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芦苇生长期、水体污染物浓度、河道流速及气象条件.运用数值模拟和参数优化估算技术,确定氨氮在河道两岸有、无芦苇等植物条件下的衰减系数和削减量,分析了衰减系数的变化规律和削减量大小的影响因素,为河流水生态系统修复和水质预测预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6.
数字化气氡观测干扰因素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进行地下流体数字化气氡观测及将观测资料应用于震情分析的过程中 ,发现某些干扰因素对数字化气氡观测和水氡的影响不同。在目前所用观测仪器和方法的条件下 ,气温对气氡值的影响系数为 - 0 4 % /℃ ;气压对气氡测值的影响系数为 0 1% /hPa ;不同类型的气水分离装置对气氡观测的影响很显著 ;同一含水层的井 (泉 )出水量的短期变化可引起观测水井流量的变化 ,但对气氡测值影响不显著 ;气氡测值对逸出气流量的变化反映不明显 ;逸出气含有杂质及气路泄漏等均会引起测值的下降。结合仪器的工作原理 ,对干扰产生的机制以及排除的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7.
大陆岩石圈导电性的研究方法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随着地球科学的进展 ,大陆岩石圈导电性结构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而超宽频带大地电磁测深则是目前用于探测岩石圈导电性最有效的地球物理先进技术。它把现代性能优良的宽频带大地电磁系统 (MT 2 4NS或V5 2 0 0 0 )与长周期智能化大地电磁系统 (LIMS)配套使用 ,采集地面上频率范围为n× 10 -4~n× 10 2 Hz的天然电磁场信号 ,并通过一系列数据处理和反演计算 ,获得深达下地壳和上地幔的地下导电性结构模型。此模型不仅可以提供有关岩石圈地质构造轮廓的信息 ,更重要的是可以间接反映现今地下深部的热结构特征和物质状态分布特点。多年来 ,应用超宽频带大地电磁测深对青藏高原岩石圈导电性结构的研究表明 ,高原的中、下地壳确实是良导电性的 ;它可能说明西藏地壳中普遍存在岩石的局部熔融 ,或地热流体。沿着应县—商河剖面的大地电磁测深研究结果从电性的角度证明了太行山山前断裂为一组向东倾斜的深断裂 ,华北地区岩石圈以其为界划分为东、西两区 ;东区为低阻区 ,与构造活动区的岩石圈导电性特征相符 ;西区为高阻区 ,表现出稳定大陆区岩石圈导电性结构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8.
海底MT信号采集电路的设计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设计海底大地电磁信号采集电路,需考虑海底信号特征、海上作业以及海底环境等各种因素。分析表明,除遵循电路设计的一般原则外,海底大地电磁测量要重点解决微弱信号检测、智能化数据采集、海底环境监测和同步记录等4个方面的问题。在设计方案中,电路灵敏度达到微伏级;使用嵌入式计算机实现采集控制;对方位、倾斜、振动、温度等参数进行巡回记录;仪器的时钟精度精准到微秒。所研制的电路经过了室内模拟测试和海洋试验。首次采集到中国海域的大地电磁数据。  相似文献   
119.
Abstract   The West Kunlun mountain range along the northwestern margi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is crucial in understanding the early tectonic history of the region. It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North and South Kunlun Blocks, of which the former is considered to be part of the Tarim Craton, whereas consensus was not reached on the nature and origin of the South Kunlun Block.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471 Ma Yirba Pluton, the 405 Ma North Kudi Pluton and the 214 Ma Arkarz Shan Intrusive Complex. These granitoids cover approximately 60% of the Kudi area in the South Kunlun Block. Sr, Nd, and O isotope compositions preclude significant involvement of mantle-derived magma in the genesis of these granitoids; therefore, they can be used to decipher the nature of lower–mid crust in the area. All samples give Mesoproterozoic Nd model ages (1.1–1.5 Ga) similar to those of the exposed metamorphic complex of this block bu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the basement of the North Kunlun Block (2.8 Ga). This indicates that the South Kunlun Block does not have an Archean basement, and, thus, does not support the microcontinent model that suggests the South Kunlun Block was a microcontinent once separated from and later collided back with the North Kunlun Block.  相似文献   
120.
诸广—贵东大型铀矿聚集区富铀矿成矿地质条件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位于南岭中部的诸广—贵东地区是中国花岗岩型铀矿最为重要的大型矿聚集区,已发现数个花岗岩型铀矿田,发育有数十个铀矿床,它们主要集中分布在诸广岩体南部和贵东岩体东部。区内富铀矿的形成与富铀古陆块、深部构造环境、幔涌区强烈深源岩浆活动、挤压向拉伸转变的构造环境、富铀沉积建造及富铀岩体、多期次热液蚀变叠加、高低差异的放射性元素迁移、良好的还原条件和封闭环境等区域地质背景和条件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富铀矿在诸广、贵东两岩体内的集中分布和一系列有利于铀成矿的良好地质背景表明,该区乃至整个南岭范围地质背景相似的地区是铀成矿的有利地区,仍存在着寻找隐伏富大铀矿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