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96篇
  免费   1077篇
  国内免费   1452篇
测绘学   400篇
大气科学   858篇
地球物理   1258篇
地质学   2522篇
海洋学   967篇
天文学   243篇
综合类   647篇
自然地理   530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253篇
  2021年   281篇
  2020年   257篇
  2019年   280篇
  2018年   365篇
  2017年   312篇
  2016年   319篇
  2015年   256篇
  2014年   300篇
  2013年   302篇
  2012年   393篇
  2011年   341篇
  2010年   333篇
  2009年   327篇
  2008年   252篇
  2007年   302篇
  2006年   234篇
  2005年   214篇
  2004年   155篇
  2003年   136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117篇
  2000年   164篇
  1999年   215篇
  1998年   167篇
  1997年   176篇
  1996年   120篇
  1995年   113篇
  1994年   105篇
  1993年   105篇
  1992年   70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951.
北京房山变质核杂岩的基本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总被引:44,自引:4,他引:40  
宋鸿林 《现代地质》1996,10(2):149-158
摘要:北京房山变质核杂岩是典型的板内变质核杂岩。由核部的结晶基底及顶部的变余糜棱岩带、固态流变的中间层和脆性剪裂的上部盖层组成三层结构。核部有强力侵位的早白垩世的房山花岗闪长岩株。地壳的韧性伸展表现于下古生界及其前的盖层岩系中,形成于印支期前,反映了强烈的区域古地热异常。印支期的南北向挤压造就了区域构造格局。燕山期的岩浆侵入使变质核杂岩定型。新生代的差异性隆升使核杂岩最终出露地表。幔源热异常、基底热隆及岩浆的强力侵位是核杂岩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52.
青海都兰地区控矿构造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应用地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划分了青海都兰地区构造体系,讨论了其成生发展和演化历史。指出区域东西向构造、南北向构造和西域系是成矿前构造体系。本区主要的控矿构造体系是青藏歹字型(头部外围褶带)和河西系,并确定了主要控矿构造型式。文中还讨论了构造体系对区内沉积建造、岩浆建造,矿产分布规律的多级控制作用和构造体系复合的控矿作用。   相似文献   
953.
北京牛口峪地区稳定同位素水文地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口峪地区位于北京房山县城西南2公里的华北平原与太行山脉交界的丘陵地带。由于研究区内的牛口峪污水水库修建在地质构造复杂、断裂发育的喀斯特石灰岩上,水库产生严重渗漏,污染了地下水体,破坏了生态平衡。通过稳定环境同位素水文研究得出:水库—牛14孔—牛10孔—马刨泉带为重稳定同位索水分子的富集带,也是水库污水渗漏的主要途径;深部石灰岩含水体中的地下水流缓慢;牛11孔所在的上寒武统泥质条带灰岩含水层与牛14孔所在的奥陶系石灰岩含水层属于两个不同的水文地质单元;不存在由水库通过牛11孔附近向外渗漏的问题;牛7—马刨泉及主坝下的渗漏不严重等结果。   相似文献   
954.
宋锦熙 《中国沙漠》1987,7(1):24-33
北京地区不同类型的风成沙经重矿物成分、特征进行详细分析鉴定表明,与本区河床沙、平原堆积物和坡积物均很相似,与河床沙更为接近.但与区外沙漠沙丘砂的重矿物成分资料对比,差异较大.研究表明:1)本区河床沙与沙丘沙重矿物含量相对较高;2)本区沙丘沙与河床沙中,辉石,尤其紫辉石含量相对较高;3).本区沙物质中不稳定矿物与较稳定矿物含量高,重矿物磨圆度普遍较差,河床沙与沙丘砂尤为明显;4).本区沙丘沙与河床沙存在着明显的继承关系.故本区风成沙主要来自本区河床沙,风沙的来源区域有限,在治理上应着眼于本区为主。  相似文献   
955.
介绍海洋要素时-空变化大数据量主成分分析方法,讨论并澄清主成分分析在海洋大数据序列应用中的一些问题和易混淆的概念。根据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局(NOAA)卫星观测的海表面温度红外资料,对加拿大温哥华岛西部大陆架区8个夏季海表面温度的空间变化进行主成分分析,以促进主成分方法在海洋大数据序列分析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56.
本文首次报道用沉积物捕捉器(ST)研究南沙群岛珊瑚礁湖沉降颗粒物中主要元素垂直通量、垂直转移形态、再循环过程及垂直通量与表层海水温度的关系。结果显示,作为生物化学沉积标志的Ca、Mg具有最高的垂直通量,达1.4和0.1g/(m2·d)以上,作为生物富集标志的Br、Ⅰ也有较高的垂直转移量;垂直转移形态的研究表明Na、K、Ca、Mg、Sr主要以碳酸盐结合态向海底转移,其中Ca、Mg、Sr占99%以上,Fe、I、Ba主要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向海底输送,在垂直沉降颗粒物到达海底后,有相当部分的主要元素可再循环进入水体中,Br、I、K、Al的绝大部分进入再循环,Mg、Na、Cl有一半左右进入再循环,Ca、Sr、Ba、Fe大部分被埋葬;Na等9种元素的垂直转移量随SST呈指数降低响应,对SST的敏感性Fe>Br>Sr>Ca>Na>Cl>Mg>I>Al,这再一次验证了CaCO3随温度升高,其溶解度降低、化学沉积量增加这一自然界的普遍规律,表明在珊瑚礁海水的垂直沉降颗粒物中主要元素是作为珊瑚的重要成分与CaCO3一同被沉积下来的,CaCO3起到稀释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957.
九龙江口水体中1995年有机物的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年3个航次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九龙江口水体总有机物的含量受悬浮物含量控制。在S<5的低盐度区,悬浮泥沙和有机物产生明显的絮凝沉降;在S>5的广阔海域,它们的迁移接近于理想混合。估算得出九龙江河流的入海通量约:悬浮泥沙为9.8×105t/a;总COD为3.2×104t/a,其中溶解态COD为2.1×104t/a,约占2/3,为水体有机物的主要形态,如换算为溶解有机碳,则DOC的平均通量为3.2×104t/a。  相似文献   
958.
地下水弥散系数的测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宋树林  林泉 《海岸工程》1998,17(3):61-65
以大红染料为示踪剂,采用单井脉冲注入示踪剂的方法测定了主井和观测井中示踪剂的浓度变化,并用解析公式法计算了西小洞垃圾场地下水的纵向弥散系数。  相似文献   
959.
宋永亮 《海岸工程》1998,17(4):70-77
通过对1998年2月青黄公路的交通调查,分析了青黄公路的交通现状,根据青岛市的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交通运输发展及城市出入口资料,利用弹性系数法预测了2000年和2010年青黄公路的城市交通量。  相似文献   
960.
以苏北盆地高邮凹陷深凹带古近系戴南组一段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钻井、录井、测井、地震解释和测试分析等手段,识别其主要沉积相类型,总结其砂层组级别的沉积格局与时空演化。结果表明:研究区戴一段主要发育三角洲相、扇三角洲相、近岸水下扇相和湖相等沉积相类型,且在滨浅湖区发育滩坝和非深水事件成因砂体。戴一段沉积时期,三角洲主要分布在深凹带北部,主体为前缘亚相;南部断阶带发育一系列小型孤立扇三角洲;肖刘庄和周庄局部地区发育近岸水下扇;联盟庄地区浅湖相带多个砂层组发育滩坝和非深水事件砂体;湖底扇主要分布在一亚段各次凹中心。真②-1和真②-2断层、汉留断层以及吴①断层形成的梳状断槽等的构造活动,从(弱)氧化水环境为主、演化至各次凹中心以还原水环境为主的水体环境演变等因素,影响并控制着深凹带戴一段沉积格局。高邮凹陷深凹带戴一段沉积充填分为3个阶段:三亚段为明显的退积型式,二亚段呈加积充填型式,一亚段为退积—进积—退积充填型式;邵伯、樊川和刘五舍3个次凹水深和沉积充填过程呈现略有差异的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