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19篇
  免费   3976篇
  国内免费   5704篇
测绘学   2374篇
大气科学   2691篇
地球物理   2769篇
地质学   9523篇
海洋学   3440篇
天文学   286篇
综合类   1331篇
自然地理   1985篇
  2024年   112篇
  2023年   372篇
  2022年   934篇
  2021年   1179篇
  2020年   993篇
  2019年   1070篇
  2018年   1102篇
  2017年   943篇
  2016年   988篇
  2015年   1107篇
  2014年   1065篇
  2013年   1287篇
  2012年   1402篇
  2011年   1388篇
  2010年   1355篇
  2009年   1215篇
  2008年   1237篇
  2007年   1139篇
  2006年   1050篇
  2005年   852篇
  2004年   653篇
  2003年   403篇
  2002年   465篇
  2001年   458篇
  2000年   397篇
  1999年   266篇
  1998年   131篇
  1997年   124篇
  1996年   139篇
  1995年   103篇
  1994年   80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5篇
  1979年   7篇
  1964年   3篇
  1954年   8篇
  1933年   3篇
  1925年   4篇
  192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91.
通过对不同温度、盐分和干旱胁迫对刚毛柽柳种子萌发实验研究影响,结果表明:刚毛柽柳种子的适宜萌发温度范围为10~35℃,萌发率高达80%以上,且萌发迅速。不同浓度NaCl溶液对刚毛柽柳种子萌发有明显抑制作用,种子萌发率随NaCl溶液浓度的增大而下降,到0.7 mol/L时,萌发率仅为1.67%,种子发芽受到抑制。相同渗透势PEG-6 000溶液中的萌发率低于NaCl溶液,渗透势为-0.5 MPa是二者影响作用的分界点。渗透势为-1.8 MPa时,萌发率已急剧下降到0,其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大于NaCl溶液。将在两溶液中处理10天的种子转移至蒸馏水后,随着NaCl溶液浓度的增大,萌发恢复率逐渐升高,0.7 mol/L时,萌发恢复率为60%;随着PEG-6 000溶液浓度增大,萌发恢复率先升高后降低,渗透势为-1.4 MPa时,种子萌发恢复率达到最大为67.5%,但两种处理下种子的最终萌发率(总萌发率)都低于在蒸馏水中的。  相似文献   
992.
孙大鹏 《盐湖研究》2007,15(1):20-28
根据国内外大量实际资料,从碘的分布情况及其所处的地质条件,结合石油和天然气形成过程、油气藏类型及其分布特点,探讨高碘卤水分布的规律及其形成条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我国的找碘方向。  相似文献   
993.
旅游资源非优区主要是在资源质量及其开发条件等方面表现出"非优性"的特征.在区域发展中如果仍然沿用传统的旅游资源开发思路和方法,必然使区域旅游业处于市场竞争中的劣势.因此,对于该类型区域有必要探索出新的经济发展思路.从区域比较优势角度,旅游资源非优区的发展应以资源禀赋特征为基础,以旅游经济园区发展为主体,走产业多样化的道路.以吕梁山苍儿会生态旅游经济区为例,提出加快园区化建设的步伐,促进旅游经济与区域产业经济的良性互动,是避免片面强调旅游经济而抑制其它产业发展,以及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994.
园林湿地——一种独特的人工湿地类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确认园林湿地是人工湿地的一种独特类型。定义园林湿地为:在以隔离物为边界的空间范围内,构建具有协调建筑物和文化装饰的人工水景湿地,并具有审美、文化娱乐、休憩与居住等综合功能的自然—人文复合湿地系统。园林湿地具有不同的类型和结构,按风格可分为欧美西方园林与中国园林,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苏州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具有极高的世界文化遗产价值。园林湿地是生态城市的重要基础,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5.
1997年11月8日西藏Mw7.5级玛尼地震是干涉雷达技术应用于地震观测以来的一次重要事件.在第一部分中,我们应用广泛使用的Okada线弹性位错模型,假设断层的各个分段滑动量均匀,反演得到断层各个分段的几何参数和均匀滑动量.本部分的反演进一步去除滑动均匀假设,并利用更能反映断层真实状态的角形元位错模型(线弹性),在第一部分反演得到断层几何的基础上,反演断层面的静态位错分布.反演结果表明,线弹性滑动分布模型能够更好地解释观测数据,进一步提高反演的数据拟合程度.最终得到了断层面上的走滑和倾滑位错分布.首次得到的断层面滑动分布显示断层面滑动在浅部(0~12 km)比较集中,地震破裂长度约170 km,最大左旋走滑位移达4.8 m;反演结果还表明局部段落存在较大倾滑位移,量值达到1.9 m,这在断层模型中是不能忽略的,它可能是断层两侧形变不对称的原因之一;反演得到的标量地震矩为2.18×1020 N·m,相当于矩震级Mw7.5,与Velasco等利用地震波形反演得到的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996.
简要概括了国内外叠层橡胶垫基础隔震技术的应用发展状况,介绍了隔震结构的各种反应分析模型,对隔震结构设计分析方法进行了讨论,提出了有益的建议,并指出了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关于隔震结构的简化计算方法中存在的诸多不足。结合我国的隔震技术应用现状,引入了两阶段设计法的概念。此方法将有利于提高设计质量,减少设计周期。  相似文献   
997.
孙国学  孙晶岩 《山西地震》2007,(4):34-36,39
文章从如何做好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的宣传与培训教育工作,提高群众在地震发生时的自救、互救能力和抢险救灾能力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相应的想法和建议。对切实提高社会公众防灾减灾的能力、普及防震减灾知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8.
水平地震激励下储罐液体晃动与提离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考虑地基与储罐相互作用的情况下,采用有限元法对储罐在水平地震荷载作用下的液面晃动及储罐提离反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罐内液体的晃动是长周期运动,其周期受地震动影响。无论是小体积罐还是大体积罐,在一定的地震烈度下均可以发生提离,而且储罐发生提离的时刻大多数是在地震动的峰值过后的一段时间内。大体积的储罐的提离明显小于小体积的罐。底板提离区域为月牙形。  相似文献   
999.
Dongsheng sandstone-type uranium deposit is located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Ordos Basin, occurring in the transitional zones between gray-green and gray sandstones of Jurassic Zhiluo Formation. Sandstones in oxidized zone of the ore bed look gray-green, being of unique signature and different from one of ordinary inter-layered oxidation zone of sandstone-type uranium deposits. The character and origin of gray-green sandstones are systematically studied through their petrology, mineralogy and geochemistry.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is color of sandstones is originated from secondary oil-gas reduction processes after paleo-oxidation, being due to acicular-leaf chlorite covering surfaces of the sandstone grains. To find out the origin of gray-green sandstone and recognize paleo-oxidation zones in the ore bed are of not only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for understanding metallogenesis of this kind of sandstone-type uranium deposit, but also very importantly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prospecting for similar kind of sandstone-type uranium deposit.  相似文献   
1000.
Timing of the intermediate-basic igneous rocks developed in the area of Kuhai-A'nyêmaqên along the southern east Kunlun tectonic belt is a controversial issue. This paper presents new zircon SHRIMP U-Pb dating data for igneous zircons from the Kuhai gabbro and the Dur'ngoi diorite in the Kuhai-A'nyemaqen tectonic belt, which are 555±9 Ma and 493±6 Ma, respectively. The trace element geochemical features of the Kuhai gabbro and the Dur'ngoi diorite are similar to those of ocean island basalts (OIB) and island arc basalts (IAB), respectively. Thus, the Kuhai gabbro with the age of 555±9 Ma and OIB geochemical features is similar to the Yushigou oceanic ophiolite in the North Qilian orogen, whereas the Dur'ngoi diorite with the age of 493±6 Ma and IAB geochemical features is similar to the island arc volcanic rocks developed in the north Qaidam. The Late Neoproterozoic to Early Ordovician ophiolite complex in the area of Kuhai-A'nyêmaqên suggests that the southern margin of the "Qilian-Qaidam-Kunlun" archipelagic ocean in this period was located in the southern east Kunlun tectonic belt. Therefore, the southern east Kunlun tectonic belt in the early Paleozoic is not comparable to the Mianlüe tectonic belt in the Qinling orogenic bel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