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5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21篇
地质学   47篇
海洋学   12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方解石是东胜地区直罗组含铀砂岩中重要的胶结物类型,同时碳酸盐化与铀成矿作用关系密切。通过方解石胶结物岩石学、矿物学、碳氧同位素分析,研究了含铀砂岩中方解石碳氧同位素组成、沉淀机制及铀成矿意义。研究表明,东胜地区砂岩类型为长石岩屑砂岩、岩屑砂岩和石英砂岩,粘土矿物主要由蒙皂石、伊利石、高岭石和绿泥石组成,方解石类型以含铁矿方解石为主,其次为铁方解石。方解石δ~(13)C_(PDB)为-15.7‰~-1.6‰,平均-9.08‰,δ~(18)O_(PDB)为-15.6‰~-10‰,平均-12.4‰,显示其形成与有机酸脱羧作用有关,碳来源为有机碳。碳氧同位素分析数据计算表明,与方解石平衡的水相氧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较宽,为-7.66%-9.71‰,推测较轻的同位素组成具有封存大气降水的特征,而较重同位素组成则反映成岩成矿过程中深部富含油气低温热流体的加入。综合分析认为,东胜地区直罗组砂岩中方解石是地表水和深部油气共同作用的结果:早期有机酸促使长石类骨架颗粒溶蚀,形成石英颗粒次生加大边,并伴随着自生高岭石沉淀;后期随着大量烃类注入砂岩中,成岩成矿环境由酸性向碱性转变,还原性增强,介质水中的CO_2与Ca~(2+)圾Fe~(2+)结合形成含铁为特征的方解石,沉淀在原生粒间孔和各类次生溶蚀孔隙中。整个过程都伴随有铀元素运移和沉淀,暗示东胜铀矿床是地表水和深部油气混合作用形成的。  相似文献   
22.
We investigated diagenesis of the sandstones from the DN2 Gas Field of the Kuqa Foreland Basin(KFB),in order to infer the timing of fluid migration and discuss the linkage between fluids and tectonics.The textures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authigenic minerals,fluid evidence from fluid inclusions and formation water measurements were all used to fulfill this aim.Eodiagenesis occurred with the participation of meteoric water and connate water.Mesodiagenesis is related to high salinity fluids,whi...  相似文献   
23.
安徽境内长江岸带崩塌遥感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不同时相的航空航天遥感图像,调查了安徽省境内长江岸带类型,崩塌现状,并对江岸稳定性进行了分段描述与评价。  相似文献   
24.
以隆断区和断陷盆地地壳厚度的显著差异,隆断区与盆地分界的深大断裂(边缘断裂,与地幔斜坡对应),隆断区和盆地的岩浆作用及现代地热活动,盆地沉降历史四个地质特征为依据,作者认为本区盆岭构造形成的动力学机制是:中新生代上地幔起伏和下地壳不均匀岩浆熔融并由此产生的岩浆作用和热能、重力地质作用等引起的物质膨胀和岩浆侧向上侵入、岩浆冷凝和体积收缩导致同沉积断层运动,形成本区盆岭构造。  相似文献   
25.
对于持续农业的定义,存在各种各样的说法,但其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在发展生产的同时,保护资源,改善环境,提高作物质量和产量,以实现农业的持续发展,这里仅对河南省持续发展农业的几个问题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6.
我国不同区域农田养分平衡对土壤肥力时空演变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区域农田养分盈亏是驱动农田土壤肥力时空变化的主要因素。对我国6个农业生态试验站(海伦、沈阳、 栾城、长武、常熟、鹰潭)站区农田土壤肥力在近年来时空演变的研究表明,除了海伦站黑土和常熟站水稻土的有机质和全氮平均含量下降外,其他站区均呈现增加趋势,主要原因是黑土和乌栅土有机质和全氮含量较高,目前农田有机C和N投入水平无法维持其平衡;6个站区土壤速效磷有增有减,而土壤速效钾除了栾城和鹰潭站区域外均呈降低趋势。从站区农田养分的年平衡与土壤养分的年变化量关系看,农田氮、磷、钾的盈亏量决定了土壤养分的变化方向。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初始含量过高(分别超过15.1 g/kg和1.60 g/kg)时,也会导致其年际间的变化方向从增加变为降低。农田氮素盈亏量与土壤全氮变化量之间相关不显著,主要是由于化肥投入和作物籽粒输出的农田氮平衡不能完全代表土壤氮素的真实盈亏情况;而农田磷素和钾素的盈亏量与土壤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年变化量的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7.
世界大洋表层水中的210Pb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工作获得了西太平洋,东印度洋和南大西洋15个站位表层水中的溶解态210Pb和颗粒态210Pb的浓度.溶解态210Pb的浓度范围为西太平洋0.71~3.80Bq/m3;东印度洋0.42~2.15Bq/m3;南大西洋0.97~1.78Bq/m3.210Pb最大值3.80Bq/m3是在27°18′N,125°40′E(北太平洋)测得的,而最小值0.42Bq/m3是在远离澳大利亚西岸的25°18′S,111°38′E(东印度洋)测得的.在26°56′S,166°07′E(南太平洋)观测到颗粒态210Pb浓度的最大值0.35Bq/m3,而在东南印度洋颗粒态210Pb的浓度都小于0.03Bq/m3.表层水中溶解态210Pb含量一般呈现出地理性变化,其随纬度的变化与文献报道的结果很相符.  相似文献   
28.
华熊地块区金、铅、银矿床矿集区与中生代隆起带、断陷盆地、燕山期花岗岩基及小花岗斑岩体空间关系密切。隆起带抬升、断陷盆地下降、岩浆作用和成矿作用在白垩纪同时发生。区内金矿早期成矿热液以岩浆水为主,晚期有大气降水参与成矿。成矿物质及介质来源于太华群及下部地层、花岗岩浆和中生代湖盆。成矿机理是:区域板块运动使本区在侏罗纪末下地壳形成花岗岩浆熔融层。白垩纪始,区内以断块差异升降为主,形成掀斜式断陷盆地和掀斜式隆断带,差异性升降最大超过1000m。盆地中的湖水向下渗流,被岩浆吸收或在太华群地层中加热循环,萃取金属,在岩浆结晶晚期与残余岩浆形成流体,沿构造薄弱带再上侵至构造扩容带形成小斑岩体和矿床。熊耳群与太华群不整合面上下是小花岗斑岩体、爆发角砾岩体的“多发层”和“矿集层”  相似文献   
29.
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加快了港口工程建设的速度,同时对港口工程的抗震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桩码头作为港口工程中最常用的结构型式之一,在我国港口工程建设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对高桩码头的抗震简化分析方法以及桩基特性对高桩码头地震响应的影响方面研究较少。基于此,本文利用开源有限元数值计算平台OpenSees,介绍了高桩码头简化分析方法模型的建立途径,并分析了桩基特性参数对高桩码头关键地震响应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钢筋弹性模量对码头桩基的地震响应影响较小,可减少考虑;钢筋的强化阶段对截面达到屈服曲率后的弯矩承载力起主要作用;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增加可降低结构的位移响应峰值;过大或过小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和钢筋屈服强度,都不利于码头结构对地震能量的耗散。  相似文献   
30.
Zhang  Xiaoyu  Su  Lei  Zhang  Peng  Tang  Liang  Ling  Xianzhang 《Acta Geotechnica》2021,16(12):3975-3990
Acta Geotechnica - Recently, the buckling failure of piles in liquefiable soils has attracted considerable critical attention. Several studies have documented that a pile may fail by buckling und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