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8篇
  免费   116篇
  国内免费   178篇
测绘学   66篇
大气科学   60篇
地球物理   78篇
地质学   301篇
海洋学   69篇
综合类   58篇
自然地理   10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喀喇昆仑断裂带是青藏高原西部的一条大型右旋走滑断裂带,它是喜马拉雅山脉西段北侧重要的地质边界.本文在岩石学、变形构造的研究基础上,对喀喇昆仑断裂带东南段阿伊拉日居山-噶尔盆地地区的喀喇昆仑韧性剪切带中变质岩石的同构造矿物进行了40Ar/39Ar热年代学研究.显微构造研究表明,剪切带中的矿物记录了从高温(>600℃)到低温(<250℃)条件下的连续变形,表现为近水平的右旋剪切运动转变成斜向的右旋正滑,使绿片岩相的变形作用叠加在中-高温变形之上.暗示出走滑过程中存在隆升作用,热年代学结果显示其连续剪切变形作用从早中新世以来至少持续到4Ma,并且出现三个快速冷却阶段:第一个快速冷却阶段为从25~22Ma到21~18Ma期间,可能代表的是浅部高温剪切过程中变形局部停止或减慢的过程;第二个快速冷却时期为从15Ma到12~10Ma,是喀喇昆仑断裂带走滑过程中,阿伊拉日居山的快速隆升、噶尔盆地开始形成以及主要河流深切过程阶段;9Ma以来是第三个快速冷却过程,使阿伊拉日居山脉进一步快速隆升、噶尔盆地定形过程.根据不同年代地表地貌特征的右旋错位距离以及不同层次变形特征,估算出喀喇昆仑断裂带长期滑移速率为8~10mm/a,伴随的隆升速率为1mm/a.从显微构造和热年代学证据表明,晚第四纪以来该断裂经历了强烈的右旋走滑运动的同时伴随强烈的隆升作用.  相似文献   
152.
古流向的确定是重建沉积物来源及沉积过程的有效方法,而磁化率各向异性作为古流向恢复的可靠信息载体在室内沉积实验和具体工作中已得到认可.本文对青藏高原西北缘柯克亚剖面晚新生代地层鸟恰群、阿图什组和西域组80块样品开展了磁组构研究,磁面理与磁线理图、磁化率各向异性度与磁化率椭球体形状因子图直观地说明研究对象均具有磁面理较磁线理发育的特点,代表了原生沉积组构特征.柯克亚剖面乌恰群、阿图什组和西域组的磁化率各向异性测量则恢复了三个时期的古流向.古流向在不同时期的变迁显示了重要的青藏高原西北缘的隆升信息.乌恰群与阿图什组、阿图什组与西域组之间的古流向的改变反映出西昆仑山北缘具有西早东晚的构造隆升过程.  相似文献   
153.
不同空间视角下创新网络与知识流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经济地理学界对创新的研究越来越多,知识流动被认为是创新活动的基本形式,且创新可看作是知识流动的结果。作为创新主体之间知识流动的重要载体,创新网络已成为经济地理学者近来关注的核心领域。本文基于经济地理学视角,对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重点探讨了知识流动研究的兴起以及全球、地方、全球-地方等不同空间视角下的创新网络与知识流动的关系。研究发现,国内外经济地理学者开展了大量研究,获得了一批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但有关知识流动对创新绩效的动力机制、空间效应以及不同类型知识对不同空间尺度的创新网络形成、演化的作用机理问题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4.
利用一个三维的MHD模式,从数值预报的角度出发,以1997年1月事件的有关太阳观测为依据,构造比较符合物理实际的边值条件,通过三维数值模拟得到了稳定的比较接近真实的太阳风背景场.结果显示此次事件太阳风背景场的磁场关于赤道面不对称,有较明显的倾斜和扭曲,同时磁场较弱;等离子体各参量相对于事件的太阳源为东西和南北不对称结构.本文数值模拟了磁场南北分量Bθ的不同取法对背景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源表面磁场有明显倾斜的情况下,内边界处磁场南北分量不宜假设为零.在此基础上,初步数值研究了行星际扰动在三维背景场中的传播过程,并与WIND卫星的观测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55.
汶川地震断裂带碳质来源、赋存特征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江  李海兵  司家亮  刘栋梁  王焕 《地质学报》2016,90(10):2567-2581
不同尺度研究表明,碳质主要以五种方式赋存于汶川地震断裂带中:1断层角砾内部、未受破坏的初始赋存状态;2断层泥中弥散状分布的棱角状碳质碎屑;3滑动面两侧碳质脉;4碎裂岩化碳质脉,其分支灌注断层泥和断层角砾带裂隙;5地震主滑移面石墨晶体。碳质同位素δ~(13) C值范围为-26.6‰~-23.4‰,激光拉曼光谱分析表明碳质(不包括石墨)仅遭受不超过250℃或沸石至葡萄石-绿纤石相的变质作用,以及断层角砾中保留碳质沉积层理,均说明断裂带碳质来源于断裂带围岩,即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碳质不同赋存状态形成机制:1初始赋存状态是成岩作用的结果;2弥散状分布的棱角状碳质碎屑是断层活动机械破坏的结果;3碳质脉是断层滑移过程中,围岩碳质层(如煤线)被挤压进入断裂带,沿断层面形成的拖尾构造;4地震过程中,快速断层活动使碳质脉碎裂岩化,并挤压注入构造裂隙;5石墨则是低结晶度碳质受同震摩擦加热石墨化的结果。碳质揭示了汶川地震断裂带断层活动过程信息,尤其是与地震有关的信息:1同震滑移产生的摩擦热异常仅限于非常狭窄(mm级)的范围内,绝大多数断裂岩碳质并未记录到摩擦热影响;2显微构造特征表明低结晶度碳质本身并未起到弱化断层的作用,但经摩擦加热石墨化形成的石墨将导致断层强度显著降低;3汶川地震断裂带切割多层富含碳质的烃原岩,碳质富集现象和石墨弱化机制可能在近地表层位(深度10km)汶川地震断裂带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156.
大兴安岭中段扎兰屯地区晚古生代埃达克岩主要岩石类型为安山岩、粗面安山岩、英安岩和粗面英安岩,取得一个安山岩样品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316.9±2.4)Ma,代表火山岩喷发的年龄.岩石具有较高Si(Si O2=54.97%~63.80%),富碱并相对略富Na(Na2O/K2O1),富Al(Al_2O_3=14.97%~17.69%),高Sr(715.98×10~(-6)~2100×10~(-6)),低Y(12×10~(-6)~18.41×10~(-6))和Yb(1.02×10~(-6)~1.91×10~(-6))的特点.在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中,富集LREE,亏损HREE,Eu呈微弱正异常(δEu=0.97~1.30).同时Mg值介于0.35~0.57,平均0.46.总体特征属于高钾钙碱性埃达克岩(为C型埃达克岩的一种),来源于增厚的玄武质下地壳的部分熔融.扎兰屯地区晚古生代高钾钙碱性埃达克岩的发现,为兴安地块与松嫩地块的拼贴作用提供了新的线索,对正确认识区域地壳演化有着重要的构造意义,为本区寻找与埃达克岩有关的矿产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157.
2015年海洋和大气环流异常及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司东  柳艳菊  邵勰  王艳姣 《气象》2016,42(4):481-488
对2015年海洋和大气环流异常特征进行分析,讨论这些异常特征对中国气候的主要影响。结果表明:2015年东亚冬季风强度较常年略偏弱,冬季风季内变化特征显著,初冬强度偏强,隆冬和后冬转为偏弱。受其影响,冬季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但季内变化显著,初冬冷、隆冬和后冬暖。2015年,赤道太平洋出现了一次超强厄尔尼诺事件,2014年5月至2015年11月厄尔尼诺综合区累计海温指数已达23.0℃,成为历史上最强厄尔尼诺事件。加之,4月以来印度洋一致偏暖模态及偶极模态正位相发展,使得夏季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偏西、偏南,导致我国南方多雨而北方少雨。2015年南海夏季风爆发时间与常年一致,结束偏晚2候,强度偏弱。  相似文献   
158.
2015年全球重大天气气候事件及其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勰  廖要明  柳艳菊  叶殿秀  司东  王艳姣  聂羽 《气象》2016,42(4):489-495
2015年全球平均表面温度继续偏高,比1961—1990年平均值偏高0.76℃,成为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暖的一年。年内,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偏暖,全球海洋平均热容量突破历史纪录。北极海冰年内最大值又创新低,南极海冰继续偏多。受下垫面因子的影响,大气环流持续性异常导致全球多地出现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如春季南亚地区暴雨成灾,夏季欧洲受到高温侵袭等。分析表明赤道中东太平洋以及赤道印度洋的海温异常偏高引起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偏西、偏强,以及印度半岛局地对流活跃是导致南亚地区春季暴雨频繁的主要原因;另外,北极涛动负位相的维持导致中纬度西风减速及经向型环流的建立,是造成欧洲7月初高温热浪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59.
刘妍  司海燕 《测绘工程》2016,25(8):76-80
基于测绘工程专业认证的大背景和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求,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被提升到了从未有过新高度,设置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迫在眉睫。为了克服"重理论、轻实践"的软人才培养理念,文中结合测绘工程专业认证标准,提出"4+5"模式培养目标,并据此构建"四重螺旋交互上升式"硬实践体系,详细阐述该体系内容构成及体系特色,为实现实践能力的本科全过程新常态培养和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高品质输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0.
引水工程规模巨大,耗时长,如何快速、准确客观评价所选线路,是客观存在也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某引水工程为研究背景,提出优化选线工作的研究方法。在建立三维遥感信息数据库的基础上,解译分析线路区域基本的地质因素,结合层次分析法,建立了线路优选栅格模型,在此模型基础上统计各线路方案的评价指标,以此来选出最优的线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