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6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165篇
测绘学   66篇
大气科学   56篇
地球物理   74篇
地质学   269篇
海洋学   69篇
综合类   34篇
自然地理   8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本文提出了以地理空间数据为支撑,结合手机信令、POI等多源数据刻画城市居民出行特征的方法。首先将信令数据与地理信息区块绑定,根据时间特征和地理区块的社会属性,识别居民的基本职住娱信息;然后综合民生POI点、出行特征拓展关键词、图谱等多源数据,运用工作日通勤分析模型和节假日出行特征提取模型,识别用户的通勤距离、通勤方式、日均通勤频次、周均工作时长、节假日出行场景、出行频次、驻留时长等内容,并形成涵盖职住娱信息的出行特征类标签集。以成都市为例,采集连续1个月的手机信令数据和同时期的POI等数据,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该成果作为反映城市实际人口规模数量和空间分布特征的城市人口地图大数据产品的重要内容,为政府部门、商企用户开展相关分析业务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42.
深化产教融合的相关国家政策加快了地理信息产业的产教深度融合进程,创造了一个携手聚力、共融赋能的新时代。聚焦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紧扣地理信息产业的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展开研究,提出相应的支撑路径和融合措施,旨在为地理信息产业未来发展提供人才技术保障,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相似文献   
43.
近年在河南省嵩山地区发现有熊耳群火山岩地层。通过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认为嵩山地区熊耳群火山岩主要为弱过铝质流纹岩,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钾玄岩系列,以高硅、高钾、过铝、贫钠、贫钙镁为特征;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轻重稀土分馏较为明显,Eu强烈负异常,Ce微弱负异常;富Ba而贫Sr,Rb,U,富Zr而贫Nb,Th,Hf,Ta;岩石属A型岩浆作用产物,形成于板内拉张环境。  相似文献   
44.
文章从落实专业认证的现实需要出发,论述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并籍此对变形观测分析与预报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了深刻反思,提出了以目标导向为主的课程体系改革,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以内外反馈信息为导向的持续改进的课程教改方案.教学各环节中,以专业“产出”衡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看学不看教”,阶段性考核,确保教学改革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45.
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虽然具有分辨率高、准确度高、效率高等特点,但在应用过程中存在一系列影响三维激光扫描精度的因素。文中详细分析扫描距离、物体表面材质、控制网、标靶测量精度、光斑大小、扫描点间距、点云拼接精度、全反射物质和外界环境等因素对三维激光扫描精度的影响,并提出对以上影响因素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46.
针对遥感影像道路中心线提取问题,提出利用方向纹理特征辅助道路中心线匹配搜索的思想,以人工给出的道路种子点和初始搜索方向为基础,运用方向纹理特征直接从遥感影像上匹配搜索道路的中心线。算法通过预测道路的宽度、弯曲等情况来自动调整纹理窗口的大小,因而能够很好地搜索到道路中心线,此外算法针对树木遮挡、车辆压盖设计了相应的处理策略。实验表明:该方法对遥感影像上不同类型道路均有很好的提取效果,且提取效率高于现有的道路提取算法。  相似文献   
47.
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地质科研范式正由过去的经验范式、理论范式向数据密集型范式转变。基础地质数据是国家基础性、战略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成果,反映了地质调查的精度和质量,是地质调查工作创新、服务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点与源泉,决定了地质调查事业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和竞争力。在以密集数据为基础的科学研究第四范式即将来临之际,基础地质数据的数量、质量和更新时效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地质调查工作水准的基础标准之一。大部分国家按照严格的技术标准实现了基础地质数据库的实时更新和基础地质数据与图件的一体化表达,并面向社会需求研发出类别丰富的地质数据衍生产品。我国虽然建成了地质云平台,实现了一批数据库的汇聚和共享,但基础地质数据更新机制尚不健全,影响了宏观尺度的地质认知水平;基础地质数据更新标准与技术刚刚提上日程,制约了地质调查工作的支撑服务能力;基础地质数据研发服务能力不足,限制了数据更新的外在需求。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依托地质云平台构建基础地质数据更新体系的建议:一是建立“地质云节点一盘棋”的数据更新工作机制;二是构建全国统一的基础地质数据更新标准体系;三是构建“大数据、智能化和在线化”三位一体的数据更新技术体系;四是打造多方稳定协同的数据更新队伍体系。  相似文献   
48.
汶川地震断裂作用研究新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汶川地震后,人们不得不思考问题是:大地震是如何发生的?下一次大地震什么时候发生?也就是涉及地质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一直未解决的科学问题:断层是如何破裂的?震后断裂是如何愈合的?我们试图通过对汶川地震断裂带结构、断裂摩擦行为和断裂愈合过程的研究来回答这些问题。本文将介绍通过对地表露头和汶川地震断裂科学钻探一号孔(WFSD)岩心中汶川地震主滑移带的详细研究,以及钻孔中长期温度监测来分析有关汶川地震断裂动态弱化和摩擦行为,并结合钻孔中长期水文监测计算所得断裂带渗透率变化,分析震后断裂愈合过程,进而探讨和认识汶川地震断裂作用所涉及的上述问题。经过详细研究,确定了汶川地震断裂带(映秀—北川断裂带)宽105~240 m、具有五个不同断裂岩组合的内部结构,是一条经常发生大地震、具多种弱化机制的断裂带;发现了汶川地震不仅具有同震石墨化作用,而且测量到目前世界上最低的动态摩擦系数(≤0.02),同时首次记录到大地震后断裂快速愈合信息。这些研究结果不仅直接回答了一直困扰在地震地质和地震物理学领域几十年的关键问题,而且对完善地震断裂理论和认识汶川地震机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防震减灾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9.
地铁主体施工完毕后为了对线路进行调线调坡,需要对地铁隧道进行断面测量,三维激光扫描与常规测量方法相比具有非接触式测量,可高密度采集空间三维点云数据等特点,为地铁断面测量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基于Leica Scanstation 2扫描仪分析了三维激光扫描点云数据采集步骤和数据处理流程,阐述了基于点云数据的地铁断面测量方法,分析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隧道断面测量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这种高密度、高精度的隧道断面能够满足地铁调线调坡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50.
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能源的消耗亦大幅度增长,已成为世界第一位的能源消费大国。目前国内生产或以贸易进口石油已无法满足需求。在这种形势下,对外直接投资是保证能源供给的可行路径之一。根据商务部对外投资统计公报等数据,从中国能源产业近年对外投资特征入手,着重探讨了石油开采业在世界范围内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业背景与投资模式,具体分析了中国石油企业对外投资的机遇与挑战,以期为中国石油开采业的"走出去"战略提供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