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0篇
  免费   329篇
  国内免费   547篇
测绘学   225篇
大气科学   250篇
地球物理   328篇
地质学   954篇
海洋学   193篇
天文学   25篇
综合类   136篇
自然地理   15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114篇
  2021年   104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08篇
  2011年   114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77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2篇
  192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3 毫秒
71.
判定地应力异常的一种方法1引言当前在地应力观测分析工作中,普遍使用对电感原始测值曲线划定基线,从而确定异常的方法。用这种方法确定的异常与一些大地震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但从定量的角度分析,此方法尚有一定的不足之处。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判定地应力异常的方法...  相似文献   
72.
黑龙江鸡东盆地是受古、新近纪敦密断裂带作用而形成的断陷含煤盆地。依据该盆地91-205钻孔永庆组的岩性变化特点和盆地构造演化阶段,识别和阐述了中中新世湖盆发育的3个阶段,即早期湖泊形成发展阶段、中期湖泊扩张最大阶段和晚期湖泊收缩衰退阶段,并揭示湖泊阶段性发展的旋回性特征。根据孢粉资料,恢复湖盆各个不同发育阶段的古植被面貌,重建当时的古气候。结果表明植被经历了北亚热带含常绿阔叶成分的落叶阔叶林、暖温带—北亚热带落叶阔叶林以及含亚高山针叶树种的暖温带—北亚热带落叶阔叶林阶段,鸡东盆地中中新世湖泊的演变和植被更替存在着潜在的关联。  相似文献   
73.
不同与以往基于最小二乘的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本文首次尝试将新型的第二代回归分析方法——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方法应用到中国区域的降水建模中.利用区域内394个气象观测站建站到2000年45年(及以上)的降水资料,建立了一个简单的年、季降水量和地理、地形因子(包括纬度、经度、地形高程、坡度、坡向和遮蔽度)的关系模型,估算了区域降水量中地理、地形的影响部分,并分析了这种影响的特征.结果表明,用此方法建立的模型能够解释70%以上的因变量的变异,相关系数基本都在0.84以上,经交叉有效性检验,模型的回归效果较显著.分析表明,在多元线性回归不适用的情况下,本文基于偏最小二乘法的简单模型能够比较准确地定性、定量地再现实际降水分布.  相似文献   
74.
激光测距—成像组合扫描仪多源数据采集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一套机载运行的光学-机械扫描式激光测距和被动式热红外外扫描成像组合遥感器,结合飞机平台的姿态测量和GPS定位,可实时(准实时)获取地面景物的三维位置和影像灰度信息。由多源数据采集技术获得的多种同步数据经地面计算机回放和处理,可以快速生成数字地面高程模型(DEM)和地学编码图像。扫描激光测距仪与扫描成像仪的电同步技术控制激光测距采样时刻与图像采样时刻在时序上的一致性,从而达到高程数据与图像像元的匹配。  相似文献   
75.
以玲珑金矿田阜山金矿区为实测地区,研究了胶东构造岩浆岩浆活化区玲珑-焦家式金矿的矿源岩系,对2km^2内矿源岩的构造变形岩相形变进行1/2000填图。在此基础上,提出矿化趋势度(MTD)的概念并完成阜山金矿区矿化趋势度的分布图。矿化趋势度的概念及其填图研究方法对于探讨将成矿模型转化为找矿模型、逐步建立更具体量化的找矿预测实测方法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6.
The Tianshan range could have been built by both late Early Paleozoic accretion and Late Paleozoic collision events. The late Early Paleozoic Aqqikkudug-Weiya suture is marked by Ordovician ophiolitic melange and a Silurian flysch sequence, high-pressure metamorphic relics, and mylonitized rocks. The Central Tianshan belt could principally be an Ordovician volcanic arc; whereas the South Tianshan belt, a back-arc basin. Macro- and microstructures, along with unconformities, provide some kinematic and chronological constraints on 2-phase ductile deformation. The earlier ductile deformation occurring at ca. 400 Ma was marked by north-verging ductile shearing, yielding granulite-bearing ophiolitic melange blocks and garnet-pyroxene-facies ductile deformation, and the later deformation, a dextral strike-slip tectonic process, occurred during the Late Carboniferous-Early Permian. Early Carboniferous molasses were deposited unconformably on pre-Carboniferous metamorphic and ductilely sheared rocks, implying t  相似文献   
77.
东南大陆边缘早侏罗世火成岩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36,自引:4,他引:36  
东南大陆边缘早侏罗世火成岩主要呈双峰式火山岩、基性超基性杂岩体及A型花岗岩等形态产出。本文运用岩石学探针技术,通过早侏罗世火成岩岩石学与地球化学研究,并与晚中生代火成岩作对比,提出早侏罗世火成岩的形成与南岭东段近EW向张性断裂活动有关,标志着印支挤压造山的结束;之后东南大陆进入晚中生代NE向活动大陆边缘俯冲造山阶段,经历了挤压造山—剪切拉张过程,并在晚白垩世末期进入又一轮后造山拉张裂解阶段,即中生代时东南大陆边缘经历了早中生代(三叠纪—早侏罗世)和晚中生代(中侏罗世—晚白垩世)两期造山事件,其中早侏罗世的区域拉张作用是特提斯构造域向滨太平洋构造域转换的前奏,构造域转换可能始于中侏罗世(165Ma)。  相似文献   
78.
加入世贸组织,就山西农业发展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我省农业生产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还比较大,作为气象部门,要积极研究加世贸可能给我省农业带来的新变化,探索气象为农业服务的新思路,新办法,尽实施山西省扩展开发利用空中水资源工程计划,缓解干旱对农业生产的严重影响,搞好气候区划,促进名优特产的集约化生产,在气象服务产品的精深加工上下功夫,发挥信息科技优势,积极推动气象服务向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79.
对流云降水过程中地形作用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利用地形追随坐标三维云模式,对湖北的一次对流降水过程进行了平坦地面和理想斜坡地形的模拟试验。结果发现平坦地面模拟的回波强度、最大降水强度和累积降水都与实况有相当的差距。理想地形的对流过程虽然不能模拟出对流群中多单体的生消过程,但最大降水强度和累积降水都比平坦地面的大,更接近实测结果。模拟试验表明,在地形坡度较大时,会产生较强的上升气流,从而使系统对流发展旺盛,产生较大的降水和较强的回波。所以在模拟山区和丘陵地带的对流系统时,采用地形坐标并考虑地形将会改善模式的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80.
河北省强震区内外深部S波速度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利用短周期记录的S波记录反演了沙城老震区及其邻区共3个台站下方的剪切波速度结构,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合以前得到的邢台、唐山震区及其附近5个台站的速度结构,发现强震区具有几个大致相同的构造特征,即:(1)地壳厚度低于周围台站;(2)S波低速层速度低于周围地区,高低速层差异大;(3)具有较低的上地幔S波速度;(4)强震往往发生在低速层上面的高速层内或高低速层交界面上;(5)易震层往往是两个低速层夹持的高速层等,并对这种结构易于发震的机理给出了分析。总之强震的发生是与低速层紧密相磁的,而剪切波对于反映低速体构造非常敏感,因此S波速度结构研究对于揭示强震的深部构造背景,深入研究震源机制都是很有意义的。而且,强震我所共同具有的这种特征为我们今后强震危险区的划分和强震地点的预测提供了较为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