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3篇
  免费   299篇
  国内免费   261篇
测绘学   102篇
大气科学   83篇
地球物理   246篇
地质学   541篇
海洋学   164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95篇
自然地理   6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1 毫秒
961.
塔里木盆地孔雀河地区寒武—奥陶系烃源岩分布广泛,厚度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增大,累计最大厚度达4 000余米,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岩有机质处于高成熟-过成熟阶段,中上奥陶统烃源岩有机质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在剥蚀量和古地温研究基础上,通过单井埋藏史与古地温曲线的叠合,总结出孔雀河地区寒武—奥陶系烃源岩的生烃史,共3类7型:第一为二次生烃类,按进入二次生烃时间可进一步分为三型;第二为持续生烃类,按埋藏史可再分为两型;第三为下部过成熟类,按达到过成熟温度(240℃)的时间可进一步分为两型.在所划分的3类7型中只有底部过成熟二型属于不具备生排烃能力的无效烃源岩,这一结果扩大了本区的油气资源前景.  相似文献   
962.
常用围岩分类方法对某深埋隧洞的适用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某深埋隧洞局部地应力高达42 MPa,局部外水压力高达10 MPa,具有高地应力、高外水压力的特点。一般认为,最大主应力大于20 MPa属于高地应力,外水压力远大于1 MPa为高外水压力。采用Q系统、RMR分类、水电规范HC分类、国标BQ分类等4种常用围岩分类方法对该隧洞进行了围岩分类。分类结果表明,高地应力条件下,Q系统的适用性较好,RMR分类、HC分类、BQ分类适用性均差。4种分类方法在高外水压力条件下的适用性均差。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有:Q系统通过最大切向应力与岩石抗压强度的比值σθ/σc的大小,反映高地应力对围岩类别的影响。故其在高地应力条件下的适用性较好;RMR分类没有考虑高地应力对围岩类别的影响。其分类结果在高地应力区特别是岩爆段偏高;HC分类在高地应力区简单地采用降级的方法。其分类结果误差较大;BQ分类对岩石强度过于敏感。其分类结果在高地应力区过于保守。这4种方法均未考虑高外水压力对围岩类别的影响。论文提出了一种“归一化方法”,可以对不同分类方法分类结果进行相互比较。  相似文献   
963.
It has always been a difficult problem to extract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displacement components from the InSAR LOS (Line of Sight) displacement since the advent of monitoring ground surface deformation with InSAR technique. Having tried to fit the firsthand field investigation data with a least squares model and obtained a preliminary result,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previous field data and the InSAR data, presents a linear cubic interpolation model which well fits the feature of earthquake fracture zone. This model inherits the precision of investigation data; moreover make use of some advantages of the InSAR technique, such as quasi-real time observation, continuous recording and all-weather measurement. Accordingly, by means of the model this paper presents a method to decompose the InSAR slant range co-seismic displacement (i.e. LOS change) into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displacement components. Approaching the real motion step by step, finally a serial of curves representing the co-seismic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displacement component along the main earthquake fracture zone are approximately obtained.  相似文献   
964.
含衰减的零偏移距VSP正演模拟及Q值的提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VSP资料的特点是信噪比高,分辨率高,勘探范围小;三维地震资料勘探范围大,信噪比分辨率却低于VSP资料。因此最佳勘探方式是实施井中(VSP和井间地震)地震方法与地面地震数据联合采集与处理的方式,利用井中资料的分辨率来拓展地面地震分辨率。本文研究的是含衰减零偏移距VSP地震波场正演模拟,为利用VSP资料提取衰减信息,拓展三维地震频带提供基础理论数据。在正演模拟算法上采用了层状介质构造的波场递推理论,通过一系列理论地质模型模拟了零偏移距VSP合成记录,同时为了验证所做的正演模拟的正确性,用谱比法对理论模型中的Q值进行了提取。  相似文献   
965.
玉峰金矿位于中亚造山带东天山东缘,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含银高品位金矿床。该矿床目前已探明6个金矿体,均赋存在石英斑岩中。矿区热液蚀变作用发育,与成矿关系最密切的为黄铁绢英岩化和硅化,显示明显的蚀变分带:以石英硫化物脉为中心,黄铁绢英岩化带在其两侧大致对称分布。本文选取矿体上盘和下盘的石英斑岩、黄铁绢英岩进行了全岩的主、微量元素及成矿元素测试,并对其中的长石和绢云母进行电子探针成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黄铁绢英岩中的Au含量较蚀变前呈指数级增长,Ag、Cu、As等成矿元素大量增加,CaO、Na_2O、P_2O_5、P_2O_5、Sr、Pb、Th、U、Sb等元素显著迁出,而SiO_2、Al_2O_3、TiO_2含量和稀土元素含量变化较小,表现稳定。热液蚀变过程中,石英斑岩中71%~76%的正长石发生绢云母化,导致K_2O大量迁出;而钠长石几乎全部蚀变为绢云母,造成Na_2O大量迁出。热液流体的贡献使得蚀变岩中MgO、Fe_2O_3~T含量成倍增加,并主要富集在绢云母和/或黄铁矿晶格中。综合分析认为,绢英岩化蚀变带,Au、Cu、As和Bi等元素的综合化探异常,低电阻率、高激化率的地球物理特征可以作为玉峰矿区深部和外围找矿的标志。研究区内的石炭纪石英斑岩带,尤其是在构造叠加部位,热液活动使其更有利于矿化富集,是找矿勘探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966.
声学深拖作为一个声学设备搭载平台,主要功能是获取高分辨率的声学数据,精细刻画海底地形地貌特征以及浅层剖面结构,对于研究海底浅表层流体活动系统的类型、形成机制和演化模式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介绍的合成孔径声学深拖(Synthetic Aperture Sonar Deep-tow)搭载了合成孔径声呐、浅地层剖面仪以及多波束系统等声学设备,相比于传统的侧扫声呐,合成孔径声呐采用小物理孔径基阵通过信号处理虚拟合成大孔径基阵来获得方位向高分辨率,大大提高了测绘速率,同时结合高分辨率的浅地层剖面和多波束背散射数据,可实现海底浅表层特征的三维立体显示.为查明调查区海底浅层流体活动的声学特征,分析天然气水合物相关的流体渗漏活动性与浅层构造之间的关系,我们利用声学深拖对研究区进行了全覆盖的扫测,获得了高分辨率的合成孔径声呐图像、浅地层剖面资料以及多波束背散射数据,平面上识别出多个呈条带状的海底丘状体,火焰状的流体渗漏,新月形的麻坑构造等流体活动地质构造;浅层剖面上可见气体聚集的声学空白段落,凸起的活跃喷口,以及反射杂乱的柱状浑浊带.通过识别流体活动的特征,我们总结了浅层流体活动演化模式具有周期性:游离气体通过高渗透运移通道上升至海底,首先扩散聚集造成局部沉积物体积膨胀形成丘状体;然后受其各种外界因素影响丘状体崩塌而引起气体渗漏;最后流体逸散剥蚀海底松散沉积物而形成麻坑构造;随着流体排出,喷口重新闭合,流体在地层中再次聚集,聚集的气体又将沉积地层上拱,在麻坑底部又可能生成含气丘状体.海底浅表层蕴藏着丰富的地质信息,这对于研究海底复杂的流体活动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67.
利用多源数据将建筑物空间分布格网化,得到格网的单元数据,为区域地震灾害损失预评估和地震灾后快速评估提供较为详尽的建筑物格网数据支撑.以宁夏回族自治区平罗县为例,在数字城市建筑物数据、地理国情监测建筑物数据等基础上,结合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目视解译,判读和更新建筑物图斑,再通过外业调绘、无人机航拍等手段对建筑物进行验证调查,得到完整的单体建筑物数据.最后再通过GIS软件的空间运算赋值,得到500m×500m的建筑物格网数据.结果表明:运用该方法得到的平罗县空间化建筑物格网数据,能够更真实地表达建筑物空间分布特点,对破坏性地震的灾害损失快速评估以及应急救援决策部署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68.
城市地表覆被及空间结构不同,导致热岛效应不同,城市热环境存在空间差异。局地气候分区(LCZ)在城市热岛研究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合理划分LCZ、科学制定LCZ分类标准,是基于LCZ研究城市热岛的关键技术问题。本文基于济南市城市路网、DEM和建筑大数据划分LCZ,利用Landsat 8遥感影像反演地表温度,采用克里金法进行气温空间插值,以地表温度和气温综合表达城市热环境。在此基础上,采用方差分析方法研究了城市热环境的空间分异特征和LCZ类内热环境差异,采用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城市热环境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 济南市地表温度和4:00、8:00、14:00的气温空间分布格局差异明显,存在较高温度异常值的LCZ数量分别占全市LCZ总数的0.25%、1.60%、4.05%和3.96%。建筑密集区域地表温度较高,同时包含分散的较高气温区,呈现热岛效应;② 不同类型LCZ的地表温度和不同时刻气温平均值存在明显差异。高层低密度、高层中密度、中层低密度等类型存在较高气温异常值的数量分别占较高异常值总数的47.37%和33.33%、9.65%,类内热岛效应明显;③ LCZ类型不同,类内热岛效应存在差异。低层低密度、中层低密度、高层低密度和高层中密度等类型所处位置高程不同,其方差分析的P值均小于0.05,热岛效应存在显著差异;④ LCZ所处位置高程不同,建筑空间分布指标对城市热环境的影响各异。总体而言,地表温度与建筑平均高度呈负相关,且达到了0.05以上的显著性水平,而气温与之呈正相关,且达到了0.001的显著性水平;城市热环境与建筑基底面积及建筑体积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建筑密度、容积率等指标的正相关性达到了0.001的显著性水平,这些指标对城市热环境的正向影响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969.
空间分层是准确度量遥感分类不确定性程度及其空间分布的基础与关键。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不确定性分析的遥感分类空间分层及评估方法,首先基于随机森林算法获取像元后验概率,确定分类不确定性度量指标;其次,采用模糊C均值进行空间分层;最后,对分层结果合理性进行定性与定量评估,并与同尺度数据产品精度评价结果及后验概率不确定性分层方法进行对比分析。以北京市顺义区Landsat 8 OLI遥感影像数据为例,研究结果表明:① 基于最大概率、模糊混淆指数和概率熵指标将顺义区分为不确定性大、中、小3层,相应的遥感数据层分类精度分别为62.28%、74.96%、79.31%;② 分类不确定性空间分层结果与度量指标大小的空间分布基本一致,错分地类图层与不确定性大层的地类空间分布基本一致;③ 遥感数据和数据产品的各层地类空间特征、层分类精度大小趋势一致,与总体分类精度相比,不确定性大层的层分类精度降低,不确定性小层的层分类精度提高;④ 与后验概率不确定性分层方法相比,本研究不确定性大层的层分类精度降低1.08%,不确定性中层提高3.58%,不确定性小层提高0.16%,q值由0.19提高到0.24,空间分异性更高。证实了研发的遥感分类不确定性空间分层结果的合理性。研究旨在提出适用于遥感分类的不确定性分层方案,用于优化遥感分类训练样本和精度评价验证样本的空间布设。  相似文献   
970.
利用193nm准分子激光剥蚀系统(LA),联用多接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MCICPMS),在激光频率为2Hz,束斑直径为24μm条件下,对91500、GJ1、TEMORA1、Pleovice和Qinghu等5个标准锆石进行了原位UPb年龄测定。测试结果显示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062.3±4.3)Ma(2σ,n=21),(604.8±3.1)Ma(2σ,n=20),(418.3±1.6)Ma(2σ,n=27),(337.3±1.3)Ma(2σ,n=28),(159.86±0.64)Ma(2σ,n=28),207Pb/206Pb、206Pb/238U、207Pb/235U比值的分析精度(2σ)2%左右,加权平均年龄的分析精度(2σ)均小于0.5%。上述结果表明,91500、GJ1、TEMORA1、Pleovice和Qinghu等5个标准锆石的加权平均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与前人报道完全一致。对产在胶东玲珑花岗岩中的实际锆石样品JD47进行测试,所获得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54.3±2.1)Ma,与SHRIMP测试结果吻合。文中建立的24μm锆石LAMCICPMS UPb年龄测试方法,与LAICPMS方法相比,测试精度高,剥蚀时间短,激光剥蚀空间分辨率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