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49篇
  免费   1620篇
  国内免费   2010篇
测绘学   659篇
大气科学   1605篇
地球物理   2239篇
地质学   3721篇
海洋学   1017篇
天文学   286篇
综合类   749篇
自然地理   1003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37篇
  2022年   446篇
  2021年   493篇
  2020年   357篇
  2019年   504篇
  2018年   506篇
  2017年   458篇
  2016年   475篇
  2015年   405篇
  2014年   553篇
  2013年   475篇
  2012年   516篇
  2011年   538篇
  2010年   521篇
  2009年   473篇
  2008年   472篇
  2007年   412篇
  2006年   358篇
  2005年   294篇
  2004年   220篇
  2003年   232篇
  2002年   229篇
  2001年   213篇
  2000年   204篇
  1999年   228篇
  1998年   211篇
  1997年   188篇
  1996年   161篇
  1995年   179篇
  1994年   139篇
  1993年   149篇
  1992年   110篇
  1991年   64篇
  1990年   62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51篇
  1987年   44篇
  1986年   31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4篇
  1958年   4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二氧化碳洗井方法具有设备简单、用时少,效果好的特点,但随着钻孔深度和孔径加大,井管材料的更新换代,有时也会难以出现壮观的井喷场面,达不到理想的洗井效果,使用范围受到限制的问题。总结多年的洗井经验,依据二氧化碳洗井原理,运用洗井过程中起动压力和用气量的计算公式,进而对洗井深度和影响用气量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该方法比较适用于井深300m左右、孔径Φ325mm以内、泥浆相对密度小于1.1g/cm3的新打水井,对大于300m的深井,可采用分层洗井法或压风机引喷法进行洗井。2井喷形成时的二氧化碳气体用量,与瓶内气体的压力、钻杆的下入深度、环空体积、地面管路的长度与直径、钻杆内径、钻井液的密度等成正比,而与水温、气温等成反比;当井的含水层的水柱高度低于70m时,一般不易形成井喷。3二氧化碳洗井适用于井内下入钢管、铸铁管等抗压强度较高的井。对水泥管、塑料管等强度较低的井管则要视情况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992.
Braid-delta depositional systems are widely developed in most continental basins in China.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for different types of braid delta, the facies sequence and association, which are cr...  相似文献   
993.
994.
Although current navigation services provide significant benefits to people's mobility, the turn‐by‐turn instructions they provide are sometimes ineffective. These instructions require people to maintain a high level of attention and cognitive workload while performing distance or angle measurements on their own mental map. To overcome this problem, landmarks have been identified as playing a major role in turn‐by‐turn instructions. This requires the availability of landmarks in navigation databases. Landmarks are commonly selected manually, which involves time‐consuming and tedious tasks. Automatic selection of landmarks has recently gained the attention of researchers but currently there are only a few techniques that can select appropriate landmarks. In this article, we present a technique based on a neural network model, where both static and dynamic features are used for selecting landmarks automatically. To train and test this model, two labeling approaches, manual labeling and rule‐based labeling, are also discussed. Experiments on the developed technique were conducted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rule‐based labeling has a precision of approximately 90%, which makes the technique suitable and reliable for automatic selection of landmarks.  相似文献   
995.
在地表覆盖水系图斑采集的基础上,利用Rosenfeld细化算法实现地理国情水系要素中心线的自动提取。首先兼顾提取质量确定图像由矢量转换为栅格的最佳像素值,然后根据内存访问效率和图像块大小的关系选择图像分块处理技术。此外,采用图像形态学的膨胀与腐蚀算法、线段长度条件约束和曲线节点抽稀等技术确保中心线提取质量。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准确、高效,在生产实践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6.
针对图像自适应边缘检测的难点和传统多光谱遥感图像边缘检测方法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结合四元数与直方图的自适应边缘检测方法。该方法在四元数空间,利用矢量旋转完成了多光谱图像的边缘检测,并通过直方图统计的方法获取自适应阈值,实现了边缘图像的检测。利用陆地多光谱遥感图像和水域多光谱遥感图像分别进行实验,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7.
基于人地关系的旅游地理学理论透视与学术创新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黄震方  黄睿 《地理研究》2015,34(1):15-26
针对旅游地理学理论研究比较薄弱和研究内容相对泛化的现状,提出将旅游人地关系作为旅游地理学研究的核心,阐述了旅游人地关系的理论内涵,认为旅游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人类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并服务于人类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一门科学,其研究对象是"旅游地域系统"。基于人地关系的理论视角,按照旅游地理学理论体系化和科学化的发展要求,充分考虑旅游地理学旅游性、区域性、综合性和应用性的学科属性,初步构建了以旅游活动系统和地理环境系统为基础,以人地关系理论为核心,融合相关学科理论的旅游地理学理论框架。论文还梳理了旅游地理学的基本研究内容、主要科学问题和重要研究方法,强调应大力倡导地理学科学精神,改变低水平应用导向和过于偏重技术导向的研究现状,切实运用旅游地理学研究和解决国家与地方旅游发展中的重要现实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强化理论导向的思想型研究,将深刻揭示旅游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基本特征、功能结构、时空演化、基本规律、动力机制和调控途径作为旅游地理学研究的重点,通过学科特色创新、研究范式创新、理论成果创新、研究方法创新和应用价值创新,推动旅游地理学理论研究的深化、学术水平的提高和学科体系的完善,促进现代旅游地理学的本土化和中国旅游地理研究的国际化。  相似文献   
998.
为探索"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城市经济时空演变规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经济带内27个中国城市2001—2010年的经济数据进行研究,得出了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得分。运用传统马尔科夫链和时间马尔科夫链方法,计算出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马尔科夫链转移概率矩阵和空间转移概率矩阵,探索了城市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特征。结果表明:从时间上看,"新丝绸之路"沿线的城市经济发展在10年内保持着原来的状态。从空间上看,经济带的城市经济发展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现象,东、中部和少数西部城市的发展居于前列,其余多数西部城市经济发展滞后,尤其是天水,定西、武威、张掖等城市出现"в趋同现象"。  相似文献   
999.
白沙蒿(Artemisia sphaerocphala)灌丛沙堆是乌兰布和沙漠最为广泛分布的典型荒漠灌丛沙堆之一。本研究对白沙蒿灌丛的灌丛形态参数、沙堆形态参数进行了野外测定,探讨沙堆形态发育及固沙能力与白沙蒿灌丛形态的关系。结果表明:白沙蒿灌丛高度随着灌丛半径的增加而呈对数曲线增加,在灌丛较小时灌丛高度增长较快,随后渐趋于稳定,其水平方向发育速度大于垂直方向;白沙蒿灌丛沙堆半径及高度随灌丛半径和高度增加而增加,二者呈显著线性关系,沙堆水平方向发育受到灌丛冠幅的影响,沙堆垂直方向的发育水平取决于灌丛高度;随白沙蒿地上部分鲜重的增加,灌丛沙堆底面积、高度、沙堆体积和固沙效率均呈极显著线性增加(p0.01);白沙蒿灌丛越大其固积沙堆也越大,固沙率越高,不同大小灌丛白沙蒿间的固沙效率差异显著(p0.05);白沙蒿灌丛背风侧的积沙宽度(y)与积沙距离(x)显著相关(R2=0.9917),其线性回归方程为y=-19.654x+122.41,在距离灌丛背风面6~7倍高度的地方,积沙接近消失。  相似文献   
1000.
以甘肃陇南地震滑坡体自然恢复过程中植被群落为研究对象,以坡面为尺度,采用样带结合海拔梯度的方法进行了调查。根据野外调查资料,应用生物多样性的原理和方法分析了甘肃陇南地震滑坡体自然恢复5 a后植被群落结构特征及多样性空间分布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试验区内主要植物以菊科和禾本科植物为主,群落垂直结构明显,大体分为3层;该群落中一年生草本植物种类最多,是该群落中处于优势地位的生活型;在7个样地中,随着海拔升高,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的变化趋势和Pielou均匀度指数(E)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单峰趋势,Margalef丰富度指数(R)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C)表现出基本相同的变化趋势,均表现出先减小后增大再减小的偏峰格局势,峰值偏向高海拔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