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7篇
  免费   193篇
  国内免费   388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94篇
地球物理   226篇
地质学   724篇
海洋学   156篇
天文学   23篇
综合类   93篇
自然地理   6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83篇
  2004年   192篇
  2003年   113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8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7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70年   1篇
  1950年   2篇
  1940年   2篇
  1937年   6篇
  1934年   5篇
  193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1.
重熔斑岩型锡多金属矿床具有明显的蚀变、矿化分带性,由含矿岩体向外(或从深部到地表)蚀变分带依次为:碱性长石化带→黑鳞云母云英岩化带→黄玉云英岩化带→绢英岩化带→硅化带→似青盘岩化带;矿化分带为:钨(锡、钼、铜)→锡(钼、铋、锌)→钼(锡、铅、锌)→铅、锌(银、锡)。前两个矿化带与黄玉云英岩化带关系十分密切,钼矿化带与绢英岩化带和硅化带有关,铅—锌矿化带主要产于硅化带与似青盘岩化带叠加部位。  相似文献   
112.
黄河兰州谷地新构造运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李森  王跃 《地质论评》1993,39(3):259-267
通过分析新构造运动在黄河兰州谷地的表现,证明自上新世末以来本区新构造运动强烈,相继发生过3次主要构造事件,制约和影响黄河兰州谷地的形成、发育及环境演变。新构造运动以脉动式整体抬升和差异式断块运动的方式活动,使本区自2.4Ma以来上升约800m。由于特定的地貌位置和特殊的区域地质构造,本区新构造运动完全受制于青藏高原阶段性强烈隆起。  相似文献   
113.
地震信息对薄砂岩储层特性的描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怀民  赵景龙 《地质论评》1993,39(5):433-441
近年来,以地震信息为主进行油气藏描述,这是当前对石油勘探的重点攻关课题.本文结合我国陆上和海域部分油田或含油气构造的实际资料,运用地震信息为主,结合测井、地质及钻井等资料,对储层进行综合解释。同时,提出了用多地震信息计算薄层厚度的基本公式,根据地区性岩性和地震资料的差异,使用了确定性地质统计和Coringing分析两种方法进行储层物性参数的预测,文中给出大量的实例说明各种储层参数描述方法和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14.
I. INTRODUCTIONWhen a sediment--laden flow reaches the backwater zone of a reservoir, the suddenreduction of flow velocity causes sediment particles to settle toward the river bed. Undercertain circumstsnces, it will plunge and form a layer of sediment--water mixture flowingbeneath the water surface. This flowing layer is called the turbidity current. A turbiditycurrent is relatively stable and has important impacts on reservoir sedimentation.In the case of deep reservoirs, due to temper…  相似文献   
115.
I. INTRODUCTIONResistance to flow in alluvial streams is one of the crucial problems in fluvial hydraulics. Despite that large amount of studies have been conducted for centuries, no perfectmethod describing and calculating the resistance to flow in alluvial streams is availablehll now. Investigation on bed forms and resistance properties of light--weight bed materials is even more scarce. USWES (1936) has conducted systematic experiments onlight--weight materials in a flume & m long an…  相似文献   
116.
I. INTRODUCTIONA discharge of 100--200 m3 / s is needed to be diverted from a tidal reach and utilized as cooling water for a Droposed power plant in the Yangtze Estuary. The diversionchannel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by a levee along the river bank, an open channel stretchinside the levee is connected with a trench dredged on the floodplain, as shown in Pig. 1.Since the flow and sediment regimes in these two stretches are different, analysis is madeseparately for each of them.11. ESTI…  相似文献   
117.
本文研制了适用于地质样品中15个稀土元素分析的快速方法。样品经碱熔沉淀分离和743阳离子交换树脂分离富集将稀土元素制备成溶液用等离子体光谱法(ICP-AES)进行测量。方法检出限为0.002-0.3μg/g,当稀土元素含量为0.5-80,μg/g时,方法相对标准偏差为15%-2%。本方法经过多年的样品分析考验以及不断的改进和完善,证明方法简便快速,分析数据稳定可靠,能很好地满足地质样品中15个稀土分量测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8.
淄博市大武水源地是中国北方罕见的特大型岩溶-裂隙地下水水源地,地下水开采量为52×10~4m~3/d。为了对岩溶地下水进行有效监测,需要建立最优的地下水监测网。文中在对岩溶地下水流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地下水流系统确定性-随机性数学模型,运用有限元与卡尔曼滤波耦合的模拟递推算法,对大武水源地地下水监测网进行了优化设计,结果显示:现有地下水位动态监测网难以达到监测目标,最优地下水位监测网由14个监测井,每月监测一次的监测频率组成,比现有地下水位监测网减少了2个监测井。  相似文献   
119.
区域人地系统的优化调控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方创琳 《地学前缘》2003,10(4):629-635
区域人地系统的优化调控始终是现代地理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石。文章认为,区域人地系统优化调控的对象结构应从PRED系统改进为P_DR_DE_DE_DE_DS_D系统,人地系统优化调控的切入点与重点应坚持“以人为本”,而调控的重中之重应是人的意识建设,优化调控的目标点是追求和谐发展至上的目标。人地系统优化调控的动态机理在于模拟“人圈”与“地圈”的最佳距离,优化调控的空间结构包括核心区、发生区、支持区和作用区,各功能区相互竞争的结果形成区域定位与空间共生。协调优化和调控区域人地系统,不仅包括人地系统各要素之间以及各要素内部发展的动态协调与优化,而且包括区域之间人地系统的空间协调和优化,只有同时实现了区域之间人地系统的产业组织协调和空间组织协调,消除了区域盲目竞争与区域冲突,才能实现人地系统经济社会行为对空间区位的合理占据,才能真正实现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和空间共生。  相似文献   
120.
王汝成  王硕  邱检生  倪培 《岩石学报》2006,22(7):1855-1866
中国大陆超深钻(CCSD)主孔从100米到3000米切穿含柯石英榴辉岩,为系统研究大陆深俯冲过程中含稀土元素副矿物提供了机会。本文报道了该钻孔榴辉岩存在发现的绿帘石、褐帘石、磷灰石和钍石复合颗粒。它们以同心环带结构为特征,从边部向中心依次为绿帘石、褐帘石和磷灰石;钍石既可包裹再磷灰石中,也可见于褐帘石中。电子探针分析显示,褐帘石不仅含有较高的轻稀土元素(LREE2O3=23.36wt%),而且可含有2.6wt%ThO2。根据绿帘石和褐帘石的电子探针高分辨U、Th、Pb成分计算得到绿帘石边部的形成年龄为738±88Ma,该年龄与大别-苏鲁地体榴辉岩的元古代源岩的年龄相当,因此,绿帘石可能为残留相。相反,褐帘石的年龄为220±41Ma,与大别-苏鲁超高压变质年龄相近。因此,褐帘石与磷灰石和钍石一起应该为超高压变质事件的产物。根据绿帘石、褐帘石及其共生的磷灰石和钍石的结构、成分特征和化学定年结果,我们推测绿帘石与可能已完全消耗的独居石很可能为变质副矿物组合的先驱矿物。独居石-绿帘石复合颗粒在榴辉岩相高压/超高压变质过程中反应形成磷灰石+钍石+褐帘石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