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6篇
  免费   458篇
  国内免费   515篇
测绘学   212篇
大气科学   458篇
地球物理   642篇
地质学   1290篇
海洋学   320篇
天文学   101篇
综合类   240篇
自然地理   43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152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119篇
  2018年   110篇
  2017年   125篇
  2016年   143篇
  2015年   125篇
  2014年   152篇
  2013年   179篇
  2012年   164篇
  2011年   183篇
  2010年   189篇
  2009年   155篇
  2008年   173篇
  2007年   176篇
  2006年   133篇
  2005年   100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103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101篇
  1996年   70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51.
地质空间信息元数据为解决地质空间信息的共享提供了有效的手段。从地质空间信息核心元数据的标准着手,介绍了基于分布式结点自治的地质空间信息元数据服务体系的结构,给出了元数据的服务模式的解决方案。其中重点阐述了元数据的管理、发布与服务功能。将该元数据服务模式应用于国家地质空间信息网格平台,提供元数据应用的服务示范,取得了良好的信息共享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52.
李丰丹  李超岭  刘畅  吕霞 《地质通报》2008,27(7):980-985
空间数据库建库流程是数字地质调查系统总体技术流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地质人员实际工作量等方面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提出了详细的解决方案.并在数字地质调查系统的软件系统中以辅助建库工具、辅助检查工具、数据检索工具的形式加以实现。为建库提供了技术保障,保证了数据的质量,有效地提高了地质人员对地质调查系统的应用能力和建库的效率。  相似文献   
53.
中国数字地质调查系统的基本构架 及其核心技术的实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数字地质调查系统是贯穿整个地质矿产资源调查全过程的软件,涵盖地质矿产调查、矿产资源勘查、矿体模拟、品住估计、资源量估算、矿山开采系统优化等内容。考虑数字地质调查系统的应用技术层面,从数据“层”模型、数据流“池”技术、不同阶段数据模型继承技术、数据互操作技术等几个方面讨论了核心技术及其实现,通过基于无缝一体化技术的数据采集、管理、综合处理与成果表达,在实体或矿块的矿床建模技术与品住估计、储量估算等方面展现了全地质调查过程的数字化,不但为地质人员应用高新技术降低了门坎,而且极大地提高了研究精度和效率,丰富了成果的表现形式和服务形式。随着数字地质调查系统的完善和应用水平的提高,数字地质调查系统将成为中国地质调查的主流软件体系。  相似文献   
54.
通过镜下观察,宋芳屯油田扶杨油层孔隙类型较多,以粒间孔为主。细管压力曲线上看,曲线较陡,分选差,孔隙结构特征参数总体上较差,与孔隙度、渗透率有一定的关系,大的孔隙对渗透率的贡献最大。扶杨油层的孔隙结构较复杂主要由于成岩作用影响,压实作用使孔隙空间显著缩小,胶结作用和自生粘土矿物生长使孔隙进一步缩小和复杂化,后期的溶蚀作用使孔隙空间增加。  相似文献   
55.
黎夏  叶嘉安 《遥感学报》1997,1(4):282-289
近年来,珠江三角洲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用地急剧增加,利用多时相的遥感图,可以定量地监测这种城市化的现象。但理,由一般的遥感动态监测方法所得的结果往往夸大变化的程度,以及获得一些不合理的结论.该文提出主成分分析的方法来改善遥感动态监测的精度。将该方法应用应用于珠江三角洲发展最快的东莞市,获得了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56.
论述了适用于遥测地震台网大震速报的一套计算机处理系统,系统设计以《全国遥测台网观测技术规范》和《近震分析》理论为依据,实现了数据输入,震相选择,数据处理,地震定位,震级计算,结果输出及贮存等多项功能,达到了快速确定地震三要素,提高速报速度和精度之目的,是一个较完善的,实用的速报系统。  相似文献   
57.
扬子东南大陆边缘晚前寒武纪古海洋演化的稀土元素记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伊海生  彭军 《沉积学报》1995,13(4):131-137
本文采用中子活化方法分析了晚震旦~早寒武纪19件样品的稀土元素组成,发现硅质岩石REE配分形式有着复杂的变化,初步可以划分为五种类型,包括“台地型”、“红海型”、“海水型”及两种特殊的配分形式。剖面上Ce异常由小到大的演变反映了古海洋底层水由缺氧环境向氧化条件的逐渐转化。正Eu异常的出现代表了热水沉积事件的存在。  相似文献   
58.
The spontaneous and evoked activity of electroreceptors were electrophysiologically studied. The results are:
1.  The spontaneous discharge rate ranged from 15 to 85 imp/s with a mode of 50 imp/s for 126 organs of 18 animals.
2.  By analysis of periodic histograms and interspike interval histograms of responses to sinusoidal electric stimulations, the frequency response characteristic was determined. The frequency response curve shows a band pass type, the band width ranged from 5 Hz to 30 Hz and the best frequency is around 15 Hz.
3.  The thresholds of responses for 47 organs were measured by injection of sinusoidal current into the organs. The threshold values were less than 0.1nA (61μV/cm) for 35 organs (74%), and less than 0.01nA (6.1 μV/cm) for the rest of 9 organs (19%).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is paper appeared in the Chinese edition ofActa Seismologica Sinica,13, 380–386, 1991.  相似文献   
59.
相山高位岩浆房分异机制和演化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夏林圻  夏祖春 《岩石学报》1992,8(3):205-221,T001
  相似文献   
60.
Interaction between slab-derived melt and mantle peridotite and the role of slab melt as a metasomatizing agent in the sub-arc mantle is being increasingly recognized. Adakite, the slab melt erupted on the surface, usually exhibits anomalously high MgO, CaO, Cr and Ni contents that indicate interaction with mantle peridotitite. Here we note that Cenozoic adakites have Na2O contents below 5.8 wt.% with ∼95% samples lower than 5.0 wt.%, and are generally depleted in this component relative to experimental basalt partial melts (mostly beyond 5.0 wt.% and up to 9.0 wt.% Na2O) produced under 1.5-3.0 GPa conditions that are most relevant to adakite production. We interpret the adakite Na depletion to be also a consequence of the melt / rock reaction that takes place within the hot mantle wedge. During ascent and reaction with mantle peridotite, primary adakite melts gain mantle components MgO, CaO, Cr and Ni but lose Na2O, SiO2 and perhaps K2O to the mantle, leading to Na-rich mantle metasomatism. Selective assimilation of predominately mantle clinopyroxene, some spinel and minor olivine at high T/P has been considered to be an important process in producing high-Mg adakites from primary low-Mg slab melts [Killian, R., Stern, C. R., 2002. Constraints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lab melts and the mantle wedge from adakitic glass in peridotite xenoliths. Eur. J. Mineral. 14, 25-36]. In such a process, Na depletion in the assimilated melt is the result of dilution due to the increase in melt mass. Phase relationships in the reaction system siliceous melt + peridotite and quantitative calculation suggest that assimilation of mantle clinopyroxene, olivine and spinel and fractional crystallization of sodic amphibole and orthopyroxene, under conditions of moderate T/P and increasing melt mass, is also an important process that modifies the composition of adakites and causes the Na deple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