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2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53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38篇
海洋学   21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由于成因及地域性的差异,宁波软土具有鲜明的特点,深基坑变形特性也有别于其它软土地区。在国内外研究基础上,本文结合宁波轨道交通1号线基坑工程,对13个车站地下连续墙深基坑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基坑围护结构水平位移和墙后地表沉降两个方面对基坑变形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宁波地区地下连续墙的最大侧移介于0.18%H和0.80%H之间,平均值为0.39%H,较其它地区大,最大侧移位于开挖面附近,且随软土层厚度的增大而增大;宁波地区Fs取值1.7为宜;地表沉降主要分布于0≤d/H≤2.0范围内,最大值δvm=1.2%H,最小值δvm=0.15%H,平均值δvm=0.69%H,地表沉降较大;围护结构侧移与地表沉降关系为δvm=1.0δhm~1.8δhm。最后,结合分析结果,提出了宁波地区深基坑工程变形控制标准,可以为宁波地区及软土地区深基坑工程提供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2.
华南前汛期降水与我国近海海温的SVD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利用国家气象局整编的中国160站月降水资料和英国气象局的全球逐月海温格点资料,分析了华南前汛期降水的异常特征,并用SVD方法分析华南前汛期降水与近海海温的关系。结果表明:近50年华南南部前汛期降水的总的趋势变化不明显。华南南部前汛期降水异常存在3 a、5 a、7 a和14 a的周期;用SVD方法分析发现:存在一个关键区(130~158 ?E,5~18 ?N),华南前汛期降水异常关键影响时段是前一年5—8月,华南前汛期降水与该关键区海温有较好的负相关关系,即前一年5~8月关键区海温异常偏高(低),次年华南前汛期降水偏少(多)。  相似文献   
93.
翟倩倩  李健 《海洋科学》2017,41(2):53-60
为研究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药物代谢酶对恩诺沙星的响应及其在恩诺沙星代谢过程中的作用,作者以10、20和40 mg/kg恩诺沙星连续投喂脊尾白虾3 d,于投喂后的第1、2天以及停止投喂药物的第1、4、8、12、24、48、72、120小时取样,测定了脊尾白虾肝胰腺、鳃和血清中的氨基比林-N-脱甲基酶(aminopyrine-N-demethylase,APND)、7-乙氧基香豆素-O-脱乙基酶(7-ethoxycoumarinO-Deethylase,ECOD)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的活性。结果表明:不同浓度恩诺沙星对脊尾白虾肝胰腺、鳃和血清中Ⅰ相药物代谢酶APND和ECOD活性均呈现显著抑制作用(P0.05)。投喂药物后,APND和ECOD活性呈现先下降后逐渐上升趋势,3个剂量组酶活性均在最后一次给药后8 h达到最低。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恩诺沙星对各组织中Ⅱ相药物代谢酶GST活性呈现显著诱导作用(P0.05),此作用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恩诺沙星对脊尾白虾APND、ECOD及GST活性的作用均呈现剂量依赖性。本研究表明,脊尾白虾Ⅰ相和Ⅱ相代谢酶均会对药物做出反应,可作为其养殖过程中药物代谢及适用性的指示物。  相似文献   
94.
根据传统形态学分类方法,对2015年5~11月厦门白哈礁海域进行的珊瑚资源调查所采集到的8个石珊瑚样本进行了初步分类鉴定.通过对比鉴定文献和图集,结果显示:厦门白哈礁海域分布的石珊瑚有6种,分别是筒星珊瑚属的猩红筒星珊瑚(Tubastraea coccinea)、Tubastraea tagusensis和筒星珊瑚属未知种(Tubastraea sp.)以及木珊瑚属的未知种(Dendrophyllia sp.),木珊瑚科2个未知种(Dendrophylliidae sp.1、Dendrophylliidae sp.2).同历史文献对比显示,除了猩红筒星珊瑚外,其余5种都是厦门发现的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95.
大连地区近44 a冬季气温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利用大连地区1960-2004年的气温资料,应用一元线性回归、小波分析、气候趋势系数等方法,对大连地区气温的季节一年际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着重分析了该地区冬季气温年际、年代际变化的时空特征。结果发现,大连四季都有增暖的变化趋势,其中春、冬两季增暖的速度最快;20世纪60年代大连地区的冬季气温呈下降趋势,从70年代以后,冬季气温呈明显的增暖趋势,特别是90年代以后这种增暖趋势十分显著,而且增暖的幅度全区分布不均匀;大连地区冬季气温与全国冬季气温年代际变化的步调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6.
江淮梅雨期(6-7月)最高气温的区域特征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利用江淮地区64个测站1961-2001年6-7月最高气温资料,采用旋转经验正交展开(REOF)方法对江淮地区梅雨期最高气温场进行客观分区,并分析了各区域最高气温的长期演变趋势。结果表明:江淮地区梅雨期最高气温场可分为3个区域。各区域的最高气温均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且存在着显著差异,其中东南区长期变化趋势不明显,而北方区和西南区显著降低;各区域存在明显不同的年际、年代际方差构成和多尺度振荡周期。  相似文献   
97.
新疆地区夏季降水异常的时空特征及环流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中国160个站1951-2000年逐月降水资料,对新疆地区近50a来夏季降水异常的时空特征及环流形势进行了研究。考虑到新疆地区复杂的地形,将新疆地区分为南疆、北疆分别讨论,分析发现:北疆的雨季比南疆早一个月左右,并呈现双峰型特点;50a来,新疆夏季的降水总体是增加的,南疆比北疆明显,1985年是一个明显的气候突变点;新疆夏季降水存在准3a、准5~6a和准10~13a的显著周期,但南疆还存在显著的准20~22a的大尺度振荡周期,北疆则不存在;环流分析表明新疆地区夏季降水异常与500hPa环流配置及南亚高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8.
华南前汛期暴雨气候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利用华南地区26站1958-2000年逐日降水资料,对华南前汛期暴雨降水的气候特征进行了统计研究。结果表明,华南前汛期暴雨降水量和频次的变化趋势都呈略减少的特征,都有明显的年际、年代际变化的长期演变特征;华南的暴雨近50%集中发生在前汛期,其中又以福建与广东的西北部为甚,华南的西南部较小;华南前汛期的降水有近40%为暴雨,多年平均暴雨百分率的大值中心在广东沿海地区,最大可达44%,有两个小值中心,它们分别位于广西广东西部和福建,最小只有26%。  相似文献   
99.
江南北部地区梅雨期降水与海温的SVD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江南北部地区梅雨期降水和海温的SVD分析结果表明,与江南北部地区梅雨期降水异常相关的海温分布型是西正东负型,关键区恰好处于相关最显著的部位。前一年10—12月为海温的关键影响时段,且与梅雨期降水有很好的正相关关系。在该海温异常型的影响之下,江南北部地区次年梅雨期降水异常表现为同位相变化特征,而长江以南的下游地区为受其影响最显著的区域。  相似文献   
100.
华北四季降水特征及与我国其他地区降水的联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中国160站1951-2000年逐月降水资料,在对华北地区降水气候特征分析的基础上,介重研究了华北地区降水异常在四季中的年际,年代际变化规律和特征,以及华北地区不同季节降水偏多(少)时全国同期的降水空间分布特征,并对各季的降水趋势作了初步的估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