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0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107篇
测绘学   50篇
大气科学   61篇
地球物理   61篇
地质学   205篇
海洋学   44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4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41.
为了有效地实施"网格化"城市管理,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加快城市管理体系的建立,需要全面掌握城市部件的分布和现状情况。城市部件是"网格城市"的基础,高质量的数据采集是提高管理效率的根本。根据具体项目中城市部件采集工作,讨论了有效实用的、又有别于城市测绘的数字化采集方法和步骤,所获取的有效成果证明了该采集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2.
陕西省地理国(省)情监测中的基本地貌类型及划分指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本地貌类型划分是陕西省地理国(省)情监测试点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以数字高程模型为基础数据,根据地貌划分基本原理,将陕西省划分为6个典型地貌区。探讨省域地貌区域划分的方法和指标,确定符合陕西省地方特点的地貌类型系统,并介绍根据省域地貌特点选取划分指标的方法。以此为依据完成陕西省基本地貌区域的定量划分,并从划分成果的位置关系、统计数据和形态成因等方面讨论划分方法和成果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3.
沿海港口自然灾害风险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多灾种复合为背景,选取沿海城市中重要的基础设施——港口为研究区域,包括大连港、天津港、青岛港、上海港、宁波—舟山港、厦门港、深圳港、广州港,从危险性、暴露性和脆弱性等方面选取指标,探讨构建了沿海港口自然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估模型:评价结果为:沿海港口的灾害风险指数相差较大,风险值在空间上表现出长江三角洲沿岸>珠江三角洲沿岸>环渤海沿岸:评价结果可以为沿海港口防灾减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4.
北京城市高温遥感指标初探与时空格局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利用北京高温天气下的NOAA18/AVHRR卫星资料与气象台站资料,分析了日最高气温与遥感反演的城市地表温度的关系,初步确定了地表高温阈值并建立了高温遥感指标,并利用1989~2008年(缺2002年)6~9月NOAA/AVHRR资料开展了北京地区高温时空格局分析研究。指标初步研究表明:北京气温高温值为35、37、40°C对应的遥感地表高温值分别为44、47、52°C,可以较好地适用于北京平原地区;利用该阈值建立的地表高温强度指标(LSHI)对北京平原高温的监测与气象台站高温监测基本一致,而高温比例指数指标(LSHP)能有效反映出城市高温空间强弱和时间差异。北京遥感地表高温空间格局分析显示:夏季(6~8月)旬平均遥感地表温度≥44°C年出现概率不超过50%,广泛分布于城区和平原区;旬平均遥感地表温度≥47°C年出现概率不超过40%,集中于北京五环内;旬平均遥感地表温度≥52°C年出现概率不超过15%,集中于城区;6~9月高温出现的概率高值区一般都集中于五环内,其中旬平均遥感地表温度≥44°C、≥47°C、≥52°C的出现概率分别为80%~100%、60%~80%、10%~40%。  相似文献   
45.
基于MODTRAN模式与卫星资料的晴空净太阳辐射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中分辨率大气辐射传输模式MODTRAN4.0与卫星资料同化在模拟净太阳辐射中的应用,并利用CERES卫星资料作为MODTRAN模式输入参数,对2005年北京上甸子进行了晴空下的地表净太阳辐射模拟与比较。结果表明:利用MODTRAN4.0模式和CERES卫星资料可以较为精确地模拟晴空天气下的净太阳辐射,平均绝对误差为25.74 W/m2,平均相对误差为4.98%。此外,对净太阳辐射的影响因子的研究表明:太阳天顶角、反照率、水汽含量、大气光学厚度与臭氧浓度等因子与净太阳辐射均呈负相关关系,且太阳天顶角与反照率影响较大,其余因子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6.
甘肃省近50a夏季极端强降水量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利用甘肃省1960—2006年59个台站逐日降水资料,根据百分位值法定义了不同台站的极端强降水阈值,统计出了夏季(6~8月)逐年逐站极端强降水量,并进行了时空特征诊断。结果表明:一致性异常分布是甘肃省夏季极端强降水量的最主要空间模态;夏季极端强降水量的异常空间分布可分为陇南型、陇中型、河西西部型、河西东部型及陇东型5个关键区;在5个关键区中,陇南区、陇中区近47a来夏季极端强降水量表现出减少趋势,河西东部区与陇东区表现出增加趋势,而河西西部区却经历了少-多-少的抛物线型变化;另外从周期分析来看,甘肃省夏季极端强降水量近47a来在大多数分区存在11~13a和6~8a的振荡周期。  相似文献   
47.
晶须在复合材料中的应用及其作用机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阐述了晶须增强复合材料的主要机理,介绍了晶须对复合材料尤其是对聚合物基的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并展望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8.
地磁暴期间,电离层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扰动,显著影响GNSS导航系统性能.本文针对GNSS系统应用需求,全面分析了不同等级磁暴主相期间GPS单频点定位精度在中国区域(地磁中、低纬地区)的受扰情况.结果表明,定位误差极端值的出现概率与磁暴等级呈正相关,也与测站纬度相关(低纬一般高于高纬),定位精度在U(垂直)方向受影响程度明显强于其他方向,且在磁暴恢复相期间定位精度也可能受到显著影响.上述研究结果对了解磁暴期间中国区域(地磁中、低纬地区)GNSS应用性能、北斗三号全球系统在中国区域的应用性能及系统升级和中国区域电离层扰动特性研究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9.
勐糯铅锌矿区位于保山-镇康地块勐糯向斜东翼,是三江成矿带中重要的大型铅锌矿床。矿区内志留系中统上仁和桥组下段(S21)为主要赋矿层位,其中结晶灰岩为主要的赋矿围岩,含矿层顶底板围岩为板理化灰岩、板理化钙质泥岩。区内结晶灰岩及其他围岩稀土配分模式相似,均为右倾型及负Eu异常,指示其具有相似的沉积环境及成岩机制。同时Al2O3-SiO2岩石热水成因模式图、U-Th关系图及Al-Fe-Mn三角图解指示矿区围岩并非热水沉积,均为正常海相沉积。围岩样品U/Th <0.75,Sr/Cu>5,V/Cr <2,Ce微弱正异常及较低的Sr值,指示沉积环境为开放式的氧化浅海环境,沉积期间气候较为干燥,受到部分陆源碎屑影响。结晶灰岩ΣREE为57.11×10^-6,明显低于其他围岩ΣREE值232.02×10^-6,且LaN/YbN为8.81低于其他围岩11.17,可能为热液的淋虑作用导致结晶灰岩稀土元素流失。综合分析认为,结晶灰岩原岩为泥晶生物碎屑灰岩,其形成先后经历了2期构造热事件,早期构造作用使其原岩发生破碎,主要为脆性变形,含矿热液沿裂隙注入,使破碎的原岩发生重结晶,形成颗粒较为粗大的结晶灰岩;晚期构造作用对早期构造形成的结晶灰岩局部进行叠加改造,发生韧性变形,使结晶灰岩糜棱岩化,形成颗粒粗细不均的糜棱岩化灰岩。结晶灰岩的破碎裂隙为含矿热液提供良好的运移通道及容矿空间,并可能提供部分成矿物质,顶底板围岩对含矿热液一定封闭作用。  相似文献   
50.
As the main tectonic component of the Himalayan–Tibetan orogen, the Lhasa terrane has received much attention as it records the entire history of the orogeny. The occurrence of high pressure eclogite in the Sumdo complex in central Lhasa terrane has a significant bearing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Paleo‐Tethys subduction and plate itineration processes in this area. The petrological, geochemical and geochronological data from eclogite and associated blueschist and garnet‐bearing mica schist from Sumdo, Jilang and Bailang area have been briefly review to explore the origin and metamorphic evolution of this suture. Eclogites from the Sumdo complex have experienced low temperature, high pressure to ultrahigh pressure metamorphism, revealing a fast subduction and exhumation process in a typical oceanic subduction zone. The large P‐T span between different eclogites in the literature may be affected by the big error of unappropriated using geothermobarometry and may also because of slices of subducted blocks derived from different depths juxtapose together during exhumation. By summarizing the U‐Pb, Lu‐Hf and Sm‐Nd ages of eclogites, the eclogite facies metamorphism is likely to occur in early Triassic during 245‐225 Ma, but not the previously accepted late Permian at ca. 260 Ma by the reinterpretation of the former geochronological data from literature. The opening of Paleo‐Tethys Ocean between the Lhasa terrane initiate prior to ca. 280 Ma and ultimate closure to integrate the Lhasa terrane was no earlier than 225 Ma and may triggered by the initial subduction of Bangong‐Nujiang Tethys Ocean in the nort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