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23篇
  免费   1555篇
  国内免费   2212篇
测绘学   979篇
大气科学   1217篇
地球物理   1370篇
地质学   3888篇
海洋学   1048篇
天文学   190篇
综合类   637篇
自然地理   861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83篇
  2022年   523篇
  2021年   571篇
  2020年   420篇
  2019年   568篇
  2018年   521篇
  2017年   497篇
  2016年   527篇
  2015年   542篇
  2014年   544篇
  2013年   566篇
  2012年   648篇
  2011年   579篇
  2010年   572篇
  2009年   487篇
  2008年   418篇
  2007年   383篇
  2006年   295篇
  2005年   222篇
  2004年   152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102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51.
半干旱黄土丘陵区人工植被深层土壤干化效应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科学评估不同植被恢复模式的土壤干化效应是目前黄土高原生态恢复一个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以半干旱黄土丘陵区14种典型人工植被为例,通过构建土壤水分相对亏缺指数CSWDI和样地土壤水分相对亏缺指数PCSWDI,定量评估了不同植被深层土壤干化效应。研究发现:除农地和撂荒草地外,各植被深层土壤水分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升高,深层土壤水分含量同土层深度之间呈一元线性关系。不同人工植被深层土壤相对干化程度存在差异,以油松林地最高,杨树侧柏混交林地最低。不同植被类型受其自身蒸腾耗水、根系特征和耕作等影响,土壤干化的程度在剖面上存在差异,但总体趋势为随深度增加而降低。针阔叶植被配置模式土壤水分状况要稍好于阔叶纯林的配置模式。  相似文献   
952.
一次罕见飑前强降雹超级单体风暴特征分析   总被引:29,自引:14,他引:15  
戴建华  陶岚  丁杨  王元  陈雷 《气象学报》2012,70(4):609-627
2009年6月5日,受一个飑线前超级单体雷暴的影响,上海部分地区出现了直径25—30mm的冰雹,随后,飑线尾随该超级单体扫过上海,造成大风、雷电和强降水天气。基于常规天气观测、多普勒天气雷达、风廓线仪和自动气象站等资料分析发现,该超级单体发生在东北冷涡西南侧的高空强冷平流与低空暖平流形成的强不稳定层结背景下,超级单体风暴发生、发展在飑线前的暖区中,经过由"热岛效应"和海陆风锋共同形成的低空辐合线时明显加强发展;该风暴呈现出"指"状、"楔"状、弱回波区(WER)等超级单体雷达反射率特征,"指"状回波处出现了中气旋的径向速度特征,具有标志大冰雹的三体散射长钉(TBSS)特征回波,通过三体散射长钉多普勒速度发现了大冰雹的下降区和增长区。分析还表明:东北冷涡西南侧横槽南摆导致中空降温,0℃层和-20℃层高度明显下降,为冰雹的空中增长提供较好的温度环境条件,较低的0℃层也保证冰雹在空中下落中融化较少。双风廓线仪对比观测表明,超级单体发展的低空风场环境中具有较大的垂直风切变和风暴相对螺旋度,中尺度对流系统与环境场的相互作用形成了有利于风暴发展和维持的正反馈机制。飑线前超级单体雷暴与飑线主体关系密切,起到类似"箭"与"弓"的引导作用,飑线主体的一部分进入超级单体所遗留下的"冷"区后明显减弱,东侧入海后也逐渐减弱,其余部分仍在发展加强;最终,强风暴逐渐减弱,超级单体特征也开始消失,飑线与之合并形成新的"人"字型中尺度对流系统,新的"弓"形回波带与原回波带相比移动方向发生右偏,因此,飑前超级单体在飑线主体移动和演变的临近预报中有重要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953.
姜学恭  陈受钧  顾润源  陈磊 《气象学报》2012,70(6):1223-1234
在初步明确东亚沙尘气溶胶对流层-平流层输送监测事实的基础上,利用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以及基于中尺度天气模式MM5的数值模拟方法,对一次蒙古气旋沙尘暴过程中沙尘对流层-平流层输送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斜压不稳定是本次蒙古气旋发展的主要强迫要素,伴随气旋发展成熟,高空切断低涡的形成引导高空急流下落并诱发对流层顶折叠和高空位涡下传.对流层顶折叠区呈漏斗状,底部达500 hPa左右.高空急流产生近似垂直的下落,并在高空切断低涡的南侧和东侧达到最强.在对流层顶折叠区周边的300-500 hPa,上升气流与低涡区偏西、偏南、偏东气流叠加,或水平横穿折叠的对流层顶,或斜升并准垂直地穿过下落的对流层顶到达平流层,且随时间的推移,空气质点能够进一步抵达平流层中部(100 hPa).轨迹分析表明,沙尘天气区对流层低层的空气质点在气旋涡旋上升气流的驱动下呈气旋式盘旋上升,并在对流层高层形成分支,一支穿过对流层顶到达平流层,并在平流层向下游进行反气旋式螺旋运动,另一支则留在对流层高层并向下游进行准水平的气旋式螺旋运动.在高空位涡下传过程中,主要产生平流层到对流层的净输送;高空位涡停止下传之后则出现对流层到平流层的净输送,且强度随时间呈指数型增长.这一特征有利于形成更强的沙尘对流层平流层输送.  相似文献   
954.
The long-term ice record (from 1964 to 2008) of an Arctic lake in northern Europe (Lake Kilpisj?rvi) reveals the response of lake ice to climate change at local and regional scales. Average freeze-up and ice breakup occurred on 9 November and 19 June, respectively. The freeze-up has been significantly delayed at a rate of 2.3 d per decade from 1964 onward (P?<?0.05). No significant change has taken place in ice breakup. Annual average ice thickness has become smaller since the mid-1980s (P?<?0.05). Air temperature during the early ice season significantly affected the ice thickness. The freeze-up date exhibits the highest correlation with the 2-month average daily minimum air temperature centered at the end of October, while the ice breakup date exhibits the highest correlation with the 2-month average daily maximal air temperature centered in mid May. A 1°C increase in the surface air temperature corresponds to a freeze-up later by 3.4?days and an ice breakup earlier by 3.6?days. Snow cover is a critical factor in lake-ice climatology. For cumulative November to March precipitation of less than 0.13?m, the insulating effect of the snow dominated, while higher rates of precipitation favored thicker ice due to the formation of snow ice. Variations in ice records of Lake Kilpisj?rvi can serve as an indicator of climate variations across the northern Europe. The North Atlantic Oscillation (NAO) does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ice season there, although both the local air temperatures and winter precipitation contain a strong NAO signal.  相似文献   
955.
Daily temperature records including daily minimum, maximum, and average temperature from 190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over China during 1951–2000 are analyzed from two perspectives: (a) long-term persistence in direction of time varies, and (b) standard deviation in direction of amplitude varies. By employing the detrended fluctuation analysis (DFA), we find all the temperature records are long-term correlated, while the exponent α obtained from DFA varies from different districts of China due to different climate conditions, such as the southwest monsoon, subtropical high, northeast cold vortex, and the Tibetan plateau, etc. After we take the standard deviation into account, a new index χ?=?α?×?σ, which has been proposed recently, can be obtained. By further rescaling it as $ \chi = \overline \chi - {{1} \left/ {5} \right.} \times {\sigma_{{\overline \chi }}} $ , we find an obvious change of χ for these three kinds of time series, from which the whole China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hich are comparatively consistent with dry/wet distributions in the south–north areas over China.  相似文献   
956.
利用1961—2008年的逐日降水和气温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小波功率谱和交叉小波谱等方法分析了新疆降水和气温的变化,以及与北大西洋涛动(NAO)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近50年新疆存在降水增多和气温上升的趋势,有暖湿化现象,这与西北地区由暖干趋于暖湿的结论相一致。同时,新疆平均年降水量与NAO存在准2年和准6年周期,夏季降水量与NAO存在准3年和准5年周期,冬季降水量与NAO存在准3年周期。新疆年均气温与NAO存在准3年周期,夏季气温与NAO存在准3年周期,冬季气温与NAO存在准3年和准8年周期。新疆全年、冬季和夏季的降水与NAO的周期中,通过显著性检验的高值正相关大多集中在20世纪80年代;而气温与NAO的周期中,通过显著性检验的高值正相关也大多集中在80年代。  相似文献   
957.
通过WRF V2.1.2模式数值模拟试验并结合长期观测数据,研究了中国西北半干旱区长期存在和维持的森林山区(兴隆山区,103.84°E、35.86°N)的降水特征及其与周边地区的降水差异,并探讨了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结果表明,兴隆山区与周边地区的降水差异主要表现在夏、秋季。在夏、秋季兴隆山区受东南湿润气流的影响,获得较多的水汽输入和较稳定的水汽来源,而山地地形则有利于截留东南气流携带的水汽并形成降水;兴隆山区及其周边地区局地的蒸散差异对二者之间降水差异的贡献不大。另外,兴隆山区土壤堆积覆盖的石质山构造和森林下垫面也有利于降水的截留和贮存以及植被的生长。因此,有利于水汽输入的大尺度环流形势、地形对空中水汽的截留以及特殊的地质因素是兴隆山山区孤立森林岛在半干旱区长期存在和维持的原因。  相似文献   
958.
网站在气象服务中应发挥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就内蒙古气象局现有的气象网站的运行现状进行了分析,同时根据气象网站本身具有的特点阐述了网站如何在气象服务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并对气象网站服务工作的发展前景做了详尽的分析。  相似文献   
959.
刘磊  胡非  程雪玲 《大气科学》2012,36(6):1280-1288
在夜间稳定边界层中, 湍流热通量往往具有间歇性特征。在一阵阵出现的强度较大的湍流热通量之间, 混杂着弱噪声或其他微弱的难以辨识的高频脉动信号。为了研究间歇性湍流热通量的特征, 必须将这些无关信 号剔除, 以提取出干净的湍流热通量。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提取间歇性湍流热通量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分析 湍流热通量的概率密度函数, 并与稳定分布进行比较, 湍流热通量的概率密度函数开始偏离稳定分布的位置, 即是间歇性湍流热通量开始出现的阈值。本文通过夜间稳定边界层外场试验数据的验证, 发现利用稳定分布确定 的阈值可有效地提取出间歇性湍流热通量。在此基础之上, 本文对比了提取前后湍流热通量的功率谱, 发现 提取后低频信号的方差所占比重下降, 而高频信号略有上升。此外, 间歇性湍流热通量在高频区的功率谱满足“-7/6”律。  相似文献   
960.
杨云  权继梅  丁蕾 《气象科技》2012,40(5):707-712
2010年中国气象局建立了气象行业光合有效辐射和紫外辐射测量标准.标准建成后,标准器的各项技术性能指标必须经过实际测试来验证.通过对光谱辐射计的波长精密度、准确度、杂散光、重复性、稳定性、探头余弦响应等参数的测试验证,以及对整个标准的测量误差来源及不确定度的分析和评定,得以验证紫外辐射测量标准DTMc300双单色仪光谱辐射计满足世界气象组织(WMO)相关规定的技术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