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3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58篇
综合类   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61.
油页岩是未来重要的补充与替代能源。通过开放体系程序升温热模拟实验,对燕山地区下马岭组海相油页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热裂解反应主要发生在440~480℃,表观生烃活化能集中分布于170~290 kJ/mol,主峰约为240 kJ/mol,明显高于陆相油页岩(抚顺油页岩和茂名油页岩),而与下古生界海相烃源岩(甘肃平凉奥陶系灰岩及爱沙尼亚奥陶系Kukersite油页岩)活化能分布范围及主峰位置相似。以ICP技术规范为例,在相同热历史条件下,通过数值模拟认识到下马岭组海相油页岩主生烃温度为275~325℃,高于湖相油页岩(265~305℃),而与下古生界海相烃源岩相似,表明其可能具有与古生界海相有机质相似的生烃机理。  相似文献   
62.
应用自然伽玛测井(GR)曲线反演古气候和古环境的方法在国际上逐渐得到重视并取得了进展,柴达木盆地第四纪应用其反演2.85Ma B.P来的古气候变化也取得了成功。本文以柴达木盆地侏罗系冷科1井和雨33井自然伽玛曲线并结合孢粉等地质资料进行了古气候与沉积环境分析,证明GR曲线是有价值的古气候研究参数。GR值的大小及古气候的干湿变化和沉积水体的深浅变化均有内在联系,GR曲线振幅与频率的变化快慢反映出沉积环境动荡与稳定的相对特征,据此对两口井的沉积环境演变作了具体分析。结合古气候与沉积环境综合分析,GR曲线的异常波动还具有特殊的指相意义。GR值增大-古气候加湿-沉积水体加深的同步表现特征是一般性规律,构造-古地理背景的变动可改变这一对应关系,因而提供了研究古地理演变的信息,进一步丰富了GR曲线研究的地质涵义。说明在侏罗纪古气候和古环境研究上,GR曲线是一有价值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3.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生物气横向运聚成藏研究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本文系统研究了地层水盐度对微生物菌生长发育的制约,矿化度对生物气在地层水中溶解度的影响,泥岩盖层中高矿化度地层水对封盖性能的控制作用。柴达木盆地三湖(台吉乃尔湖,涩聂湖,达布逊湖)地区主要受南缘昆仑山冰雪溶水的补给,地层水从南向北运移,北斜坡第四系地层水的矿化度最高,北斜坡泻水-汇水区高盐度条件下生物菌的活跃程度受到抑制,影响生物气大量生成并从水中游离出来,中央凹陷及其南部低矿化度条件下更适宜生物气的生成,生物气在地层水中的溶解度随矿化度的增高明显降低,南缘低矿化度水中饱含的生物气经地层水从南向北携带,在北斜坡高矿化度条件上大量游离出来,实验测试证明泥岩饱和高矿化度地层水时,其突破压力增加约100倍,封盖性能大大提高,有效地保存了北斜坡游离相生物气,研究显示生物气总体上具有向北斜坡以水溶气方式进行横向运聚的特征,展示了北斜坡气源补给充足,具有满坡含气的巨大勘探潜力。结合生物气本身的发育特征和三湖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提出了生物所首先以水溶气方式发生远距离的横向运移以后再以游离相进行垂向运聚成藏,这一结论对下一步三湖地区生物气勘探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4.
辽河断陷西部凹陷古近系砂岩储层与油气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辽河断陷西部凹陷是一个典型的箕状凹陷。受节节下掉正断层的控制,区内在古近系发育了陡坡型和缓坡型两种沉积模式。经过初陷~裂陷、扩张和再陷三个构造~沉积演化期,区内沉积了以源近流短的扇三角洲、湖底扇等为主的粗碎屑砂岩储层。该储层经历压实、胶结和溶蚀等过程,目前主要处于早成岩阶段和晚成岩A期。在沉积和成岩双重控制之下,砂岩储层的孔隙类型以粒间扩大孔隙为主。压实作用损失的孔隙大于胶结作用损失的孔隙。储层在纵向上发育有多个次生孔隙发育带。古近系砂岩储层物性和含油性都以扇三角洲砂岩储层最好,是该凹陷最重要的油气储层。研究认为该区深层具有很大的油气勘探潜力。研究指出了断陷盆地油气的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65.
三维非均匀介质中真振幅地震偏移算子研究   总被引:31,自引:6,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三维非均匀介质中的波动方程,进行振幅保真波场偏移算子分解,得到用于真振幅偏移的单程波方程. 经过数学推理,导出裂步Fourier法真振幅偏移和Fourier有限差分法真振幅偏移的算子方程,并给出其具体的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66.
The tectono-stratigraphic sequences of the Kuqa foreland fold-thrust belt in the northern Tarim basin, northwest China,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Mesozoic sub-salt sequence, the Paleocene-Eocene salt sequence and the Oligocene-Quaternary supra-salt sequence. The salt sequence is composed mainly of light grey halite, gypsum, marl and brown elastics. A variety of salt-related structures have developed in the Kuqa foreland fold belt, in which the most fascinating structures are salt nappe complex. Based on field observation, seismic interpretation and drilling data, a large-scale salt nappe complex has been identified. It trends approximately east-west for over 200 km and occurs along the west Qiulitag Mountains. Its thrusting displacement is over 30 km. The salt nappe complex appears as an arcuate zone projecting southwestwards along the leading edge of the Kuqa foreland fold belt. The major thrust fault is developed along the Paleocene-Eocene salt beds. The allochthonous nappes comprise large north-dipping  相似文献   
67.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古近系及新近系碳酸盐岩沉积相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古近系和新近系湖相碳酸盐岩主要分布于下干柴沟组上段到油砂山组,其中,下干柴沟组上段和上干柴沟组的碳酸盐岩更发育。碳酸盐岩主要岩石类型有泥晶灰岩、藻灰岩和颗粒灰岩等三大类,此外,还普遍发育由石灰质、白云质和陆源碎屑等3种组分构成的混积岩。碳酸盐岩沉积相可划分为滨湖灰泥坪、滨湖藻坪、浅湖颗粒滩、浅湖藻丘以及半深湖泥灰岩相。滨湖灰泥坪的主要岩石类型有泥晶灰岩、含陆屑泥晶灰岩、陆屑泥晶灰岩以及陆屑泥灰岩等;滨湖藻坪为藻泥晶灰岩、藻纹层灰岩、含陆屑藻泥晶灰岩;浅湖颗粒滩有亮晶或泥微晶的鲕粒灰岩、生屑灰岩和内碎屑灰岩,其次为含陆屑颗粒灰岩;浅湖藻丘为藻叠层灰岩、藻团块灰岩、藻泥晶灰岩和含陆屑藻泥晶灰岩;而半深湖泥灰岩相的主要岩石类型为泥晶灰岩、泥灰岩以及含少量陆屑泥和粉砂的泥晶灰岩或泥灰岩。碳酸盐岩沉积相表现出很强的由西南向东北的迁移性。  相似文献   
68.
准噶尔盆地腹部深层超压顶面附近(现今埋深4400~6200m, 温度105~145℃) 砂岩中广泛出现的碳酸盐胶结作用和次生溶蚀孔隙与超压流体活动关系密切.由于超压封闭和释放引起其顶面附近砂岩中的孔隙压力和水化学环境的周期性变化可导致碳酸盐沉淀和易溶矿物溶解过程交替出现.根据腹部地区超压顶面附近深埋砂岩成岩作用、碳酸盐胶结物含量、储集物性、碳酸盐胶结物碳、氧同位素和烃源岩热演化模拟等资料的综合研究表明: 含铁碳酸盐胶结物是主要的胶结成分, 长石类成分的次生溶蚀孔隙是主要的储集空间类型, 纵向上深层砂岩碳酸盐胶结物出现15%~30%含量的地层厚度范围约在邻近超压顶面之下100m至之上大于450m, 碳酸盐胶结物出现大于25%含量高值带分布在靠近超压顶面向上的250~300m的地层厚度范围, 超压顶面附近砂岩中碳酸盐胶结物含量高值的深度范围也是次生溶蚀孔隙(孔隙度10%~20%) 发育带的范围; 因晚白垩世以来深部侏罗纪煤系有机质生烃增压作用, 导致在超压顶面附近砂岩晚成岩作用阶段深部富含碳酸盐的超压流体频繁活动, 所形成的碳酸盐胶结物受到了明显的与深部生烃增压有关的超压热流体和有机脱羧作用的影响; 超压流体多次通过超压顶面排放, 使得超压顶面附近砂岩遭受了多期酸性流体溶蚀作用过程, 形成了次生溶蚀孔隙发育带.   相似文献   
69.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的背形负花状构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晓峰  董月霞  王华 《地球科学》2010,35(6):1029-1034
花状构造以其独特的构造样式而成为在剖面上识别走滑构造的重要标志.经典的花状构造包括正花状构造和负花状构造.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发育一种新型的花状构造——背形负花状构造.在三维地震剖面上,背形负花状构造是由一束向上、向外撒开的大多数为正离距的离散的走滑断层或转换伸展断层所限定的,下部呈"向形",上部呈"背形"的组合样式.平面上,褶皱和相关正断层呈雁行排列.背形负花状构造发育于南堡凹陷转换伸展的构造背景.浅层的"背形"是由转换伸展断层牵引塑性的盖层而形成的一种强制褶皱.该构造经历了牵引背斜形成和背斜脊部断裂-塌落两个发育阶段.背形负花状构造普遍发育于渤海湾盆地的新近系.   相似文献   
70.
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段下部发育的深湖相油页岩是东营凹陷最重要的优质烃源岩。该油页岩呈深灰色或棕褐色,页理发育,主要由富含有机质纹层和浅灰色钙质纹层形成的毫米级沉积层偶组成。其中有机质纹层中的有机碳含量在5%以上,富含藻类化石及鱼化石等;钙质纹层主要由方解石组成,呈灰白色。沉积环境分析表明,该油页岩形成于湿润气候条件下的半咸水-微咸水的深湖缺氧环境中,沉积速率较慢,湖盆处于欠补偿状态,水体分层结构使沉积有机质得到有效保存。藻类等水生生物勃发吸收了更多的CO2,从而诱发大量内生成因的碳酸盐沉淀,形成碳酸盐纹层,而藻类的死亡则导致湖水有机质输送通量增多,使沉积物中有机质保存量增大,促使高有机质丰度烃源岩的形成。因此,分层的水体结构和藻类的勃发是油页岩形成的重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