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2篇
  免费   773篇
  国内免费   1201篇
测绘学   588篇
大气科学   409篇
地球物理   579篇
地质学   2074篇
海洋学   770篇
天文学   49篇
综合类   268篇
自然地理   519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191篇
  2021年   260篇
  2020年   204篇
  2019年   218篇
  2018年   191篇
  2017年   169篇
  2016年   184篇
  2015年   271篇
  2014年   216篇
  2013年   284篇
  2012年   314篇
  2011年   311篇
  2010年   307篇
  2009年   265篇
  2008年   317篇
  2007年   278篇
  2006年   291篇
  2005年   187篇
  2004年   160篇
  2003年   111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123篇
  2000年   90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2年   1篇
  1970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4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对11炮宽角地震反射/折射的Pg波走时数据进行了反演,结果表明:阿尼玛卿缝合带东段基底速度结构整体呈低速带分布,两侧的速度分布相对均匀;缝合带内基底界面剧烈下凹,最深达5.5 km,不存在稳定的基底界面;松潘-甘孜微块体基底界面整体埋深达3.5 km,相对平坦,其中部略微下凹;从缝合带过渡到西秦岭褶皱带,基底界面急剧抬升至1.8 km,之后迅速下降至4.7 km,然后趋于平坦;缝合带的地壳变形存在挤压和走滑两种形式,在缝合带及邻近地区,上部地壳物质曾有过向北方向逃逸的迹象.  相似文献   
992.
首先对小波分析方法作了简单介绍,然后运用该方法,对1992~2002年上海地区9口水氡观测井的资料进行了6阶小波变换,提取的地震异常信息与实际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对1983年山东荷泽5.9级地震和1998河南清丰4.0级地震前聊古1井的氡观测资料进行了小波分析,发现1~6阶小波系数均出现异常;对1999年山东苍山5.2级地震前枣庄十里泉井的水汞观测资料进行了小波分析,发现1~6阶小波系数也出现异常.因此,运用小波分析方法可以有效地提取地震前兆异常信息.  相似文献   
993.
汶川8级大地震的地表破裂特征及分段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境内发生MS8.0地震.地表破裂多以跌水、陡坎形态发育在河流沟谷或晚新生代沉积层内,位移明显.山地受崩塌、滑坡影响,位移量较难获得.发震断裂主要有三条,即北川-映秀断裂、彭县-灌县断裂和小鱼洞断裂.北川-映秀断裂地表破裂由南向北活动性质从逆冲为主逐渐转变为走滑为主,长约220 km,平均垂直位移量约3 m,按位移量沿断裂走向的变化可以分为虹口段、北川段和南坝段;彭县-灌县断裂地表破裂以逆冲活动为主,长约82 km,平均垂直位移量约1.5 m,可以划分为白鹿段和汉旺段,断裂断距分布的几何特征与北川-映秀断裂的中南段相近;小鱼洞断裂是一条新生北西走向的次级破裂,长约5.6 km,平均垂直位移量约1.5 m,调节两侧构造单元变形差异,具有捩断层特征,活动以逆(左行)走滑为主,可划分出小鱼洞段和中坝段.姚都镇地表破裂可能说明南坝以北的地震具有不同的活动特征.活动断裂的运动方式反映区域应力场有北西西向挤压特征.  相似文献   
994.
结合阿克苏台周边5级以上中强地震和100 km范围内的4级地震,对阿克苏台跨断层形变资料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断层的垂直、水平位移形变异常变化与中强地震活动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在监控区350 km范围内的中强地震前,垂直形变异常形态表现为次波效应,而水平形变在100 km范围内的4级地震前则出现明显的伸长或缩短的异常特征.  相似文献   
995.
峰后的刚度劣化现象(渐进损伤)在多种煤、岩石、混凝土、土和砂子的循环加载实验中已被观察到。本文考虑了剪切带及带外弹性体的不同的刚度劣化现象,推导了剪切带(断层)-弹性围岩系统在直剪条件下的应力-变形曲线。剪切带的刚度劣化不改变剪切带的总变形,但使剪切带的弹性变形增加、塑性变形降低。考虑弹性体的刚度劣化现象之后,系统的峰后应力-变形曲线呈现非线性特征,这不同于过去忽略刚度劣化现象的结果。在应变软化过程中,剪切带之外弹性体的刚度劣化,使系统的峰后响应由负斜率(Ⅰ类行为)变为正斜率(Ⅱ类变形行为)。较高的弹性体尺寸、较高的脆性、较小的内部长度、较低的围岩初始弹性模量、较高的抗剪强度、较低的残余剪切应力及较高的残余剪切弹性模量,使系统的峰后响应变得陡峭,甚至发生Ⅱ类行为,使系统的失稳(岩爆、冲击地压、采矿诱发地震或矿震)易于发生。  相似文献   
996.
由井地地震CT成像原理决定,其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和扩大勘察范围上具有突出优势.本文针对井地观测系统,重点通过对ART和SIRT重建方法进行数值模拟对比研究,分析得出二者在井地地震CT应用中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提出了如何提高影响成像质量的射线分布密度、均匀性和正交性.最后选择收敛快速稳定的SIRT算法应用于实际,取得良好的生产效果,很好的验证了井地CT成像技术的正确性,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997.
一种改进的基于原始投影数据的CT硬化校正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X射线CT(Computed Tomography)技术中,X射线能谱的多色性将导致重建图像出现杯状伪迹,降低成像图像的质量。为提高重建图像的质量,本文研究了一种校正X射线多色性产生硬化现象的方法。针对噪声多集中在高频部分的特点,先将投影数据分成高低频段,然后基于射线硬化的物理属性,采用本文研究的硬化校正方法对低频部分作校正,再和高频部分进行相加,并采用实验系统对其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重建图像的质量。  相似文献   
998.
煤与瓦斯突出中单个煤壳解体突出的突变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岳  张勇  王志强 《岩土力学》2009,30(3):595-602
在煤与瓦斯突出中,煤体自组织地形成最具抗力的球盖壳形式来抵抗被突出,煤壳一旦解体便丧失承载能力,高位势煤岩系统中与单个煤壳突出相应的各种能量得以释放。根据反映煤岩破坏特性的塑性变形局部化理论,导得突出前煤壳形变、位移时相应于偏应力的功、能增量关系,建立了煤壳失稳解体的突变模型,并对由于偏应力作用导致煤壳失稳解体机制进行了研究,给出失稳瞬间释放的偏应力应变能表达式、煤岩系统体积应变能释放量表达式和孔隙瓦斯粉碎解体后的碎煤及与煤层瓦斯渗流形成瓦斯-煤粉两相流描述。所得结果可深化对煤、地应力与瓦斯压力三因素对煤与突出演化规律综合作用的认识。  相似文献   
999.
沈彦谋  高谦  潘旦光 《岩土力学》2009,30(7):2105-2108
甘南某金矿3号矿体采用空场法开采,于2006年12月4日采场发生冒顶坍塌,造成矿山停产。为了恢复矿山生产和今后矿山生产安全,需要进行采场坍塌原因分析,了解采场塌埋填实情况,以便采取相应安全措施,保证采矿安全。为此,首先根据3号矿体的地质、采矿条件,分析了采场坍塌原因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采用地球物理勘探技术,进行了采场空区的电磁法探测,由此揭示了采场的空区填埋情况。同时,圈定了深部矿床的异常区,不仅为矿区恢复生产提供了重要设计依据,而且为矿山深部资源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00.
汪德根  陈田  刘昌雪  潘婷婷 《地理研究》2009,28(5):1414-1426
以休闲旅游需求较高的上海、杭州和苏州3市为案例地,运用因子分析法研究新休假制度"增加传统节日为法定假日"、"实施五个小长假"和"实施带薪休假"对居民休闲旅游行为产生影响的潜在特征,确立了新休假制度9个公因子,并在此基础上利用方差分析法进一步检验不同人口学特征和3市居民对新休假制度的影响感知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取消"五一"长假对居民休闲旅游影响较小;(2)对实施5个小长假支持态度反映出居民的旅游需求由初级化向高级化发展的趋势;(3)普遍赞成带薪休假制度反映了居民对于休假权利的觉醒,使得居民能享受优质的休假旅游,加强监督和保障机制是确保带薪休假落实的关键;(4)节假日调整有利于我国旅游业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