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8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135篇
测绘学   166篇
大气科学   48篇
地球物理   133篇
地质学   260篇
海洋学   133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56篇
自然地理   1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81.
易家林  郭杰  林津  欧名豪 《地理研究》2022,41(4):945-959
国土空间均衡是生态文明建设与国土空间治理的重要目标。本文首先在“两山”理论与强弱可持续理论的指导下,基于生态财富与物质财富的二分法,探究国土空间均衡的内涵要义及状态评估模型;其次,通过生态财富与物质财富的特性差异及互动机制分析来探讨国土空间均衡的实现机制;最后,基于具体国土空间单元均衡状态的演进分析,研究整体国土空间均衡实现的可行路径。结果显示:① 基于两种财富的国土空间均衡的内涵即人均物质财富以及人均生态财富在空间上的双收敛,且各空间均收敛于较理想的水平值。② 整体性的国土空间均衡状态将会出现“一均衡、三失衡”四种情形。促进两种财富的良性互动,增强协同效应,减少权衡关系,是实现国土空间均衡的关键。③ 国土空间单元的均衡状态可划分为低等均衡或全面失衡、发展失衡、生态失衡、协调均衡四种,促进各具体国土空间单元向高阶均衡状态演进是实现整体国土空间均衡的可行路径。依循两种财富的互动机制与国土空间单元均衡状态的演进规律来指导具体国土空间单元的开发与保护,有利于实现整体的国土空间均衡。  相似文献   
882.
罗雪瑶  张文佳  柴彦威 《地理研究》2022,41(8):2155-2170
15分钟生活圈的高品质空间建设需要以人为核心对建成环境进行精细优化。本文立足居民个体日常活动出行的精细化需求,提出15分钟生活圈的建成环境评估策略,即生活圈应具备日常出行吸引力,在圈内“定住”尽可能多的日常外出活动。基于此,构建基于个体的“出行定住率”指标,利用北京活动日志和建成环境数据,采用梯度提升决策树算法,探讨北京市15分钟慢行生活圈建成环境对非工作“出行定住率”的非线性影响和阈值效应,以及这种非线性影响的空间异质性。研究发现:① 15分钟慢行生活圈内有效的文体、医疗、零售商业设施POI点密度范围分别为3~6个/km2、8~20个/km2、100~300个/km2,有效的公园绿地占比为不超过8%;② 设施和绿地配置与非工作出行定住率的非线性关系受到空间区位的调节。最终为15分钟生活圈的建成环境精细化调整提供了科学分析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883.
湖泊与高大沙山共存是巴丹吉林沙漠独特的自然景观,对其形成机制尚未形成共识。已有研究发现沙层含水量偏高的现象可能在高大沙山的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对其水分来源的研究尚不充分。本研究通过对沙漠腹地3个湖盆内气象要素和浅层沙含水量时空分布的对比,结合前人对水同位素和水分运移规律的研究,发现湖泊的存在大大增加了湖盆内空气相对湿度和浅层沙含水量的变化幅度,并影响了浅层沙含水量随高度的分布特征;相关分析表明,控制有湖湖盆浅层沙含水量变化的主导过程是气温升降引起的水分损失与补充,而干湖盆浅层沙水分补给主要来自风的平流输送。尽管沙丘分层含水量的长期定量观测仍有待开展,但现有证据表明巴丹吉林沙漠高大沙山沙层含水量偏高的现象很可能是湖泊蒸发的水汽以土壤吸附水汽或凝结水等形式逐渐运移至沙层内而形成,是湖泊-沙山体系长期共存、形成局地水汽平衡的结果。这为沙层水分来源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也对沙漠腹地水资源开发利用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884.
885.
The generation and 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near-inertial waves(NIWs)generated spontaneously from a quasi-geostrophic anticyclonic mesoscale eddy in a rot...  相似文献   
886.
刘安  欧文佳  危凯  李芳  李旭兵 《地质学报》2017,91(8):1848-1859
野外调查揭示大坪镇灯影组古油藏为裂缝型古油藏,受到滑脱构造控制,裂缝主要分布在灯影组上部;沥青大量充填在裂缝中心,少量沿缝合线分布,或浸染白云岩。通过分析,沥青的δ13 Corg、V/(V+Ni)平均值分别为—33.27‰、0.89,与牛蹄塘组烃源岩非常接近,因此大坪古油藏的油源可能是寒武系牛蹄塘组斜坡相区和盆地相区烃源岩。古油藏裂隙石英脉/方解石脉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和拉曼光谱成分指示了中侏罗世以来古油藏裂缝形成、油气充注、以及因大气水下渗遭受破坏的过程。分析认为大坪古油藏北侧桑植—石门复向斜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埋深近4km,油气保存条件相对较好,且滑脱带上下岩性差异会造成灯影组裂隙发育,对储层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具有形成次生气藏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87.
龙桥铁矿床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内的大型铁矿床,主矿体呈似层状赋存于三叠系东马鞍山组泥灰岩、角砾状灰岩和泥质粉砂岩中,单个矿体铁矿石资源量大于1亿吨,具有鲜明的成矿特色。前人研究认为,矿区内正长岩类侵入岩与成矿关系密切,龙桥矿床是成矿带内唯一与正长岩有关的大型铁矿床。随着生产勘探,在矿床中部井下巷道中发现辉长闪长岩侵入体,为矿床成因以及成矿模式提供了新的线索。文章在详细的野外地质工作基础上,开展了辉长闪长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辉长闪长岩岩体呈岩株状产出,被正长岩体穿切破坏,靠近矿体部位发育透辉石矽卡岩化蚀变。辉长闪长岩主要由拉长石(60%)、钾长石(10%)、普通辉石(10%)和角闪石(5%)组成;与正长岩相比,辉长闪长岩明显具有低硅、低钾、高镁铁特征。锆石LA ICP-MS定年结果表明其成岩时代为(133.5±0.8)Ma。在前人对龙桥矿床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认为龙桥铁矿床辉长闪长岩与铁成矿作用关系更为密切,成岩成矿作用几乎同时发生,而正长岩为成矿期后破矿岩体。通过与庐枞矿集区和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内铁矿床对比表明,庐枞矿集区内大型铁矿床与正长岩无成因联系,而闪长质侵入岩则是庐枞矿集区内重要的成矿母岩。龙桥铁矿床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庐枞、宁芜矿集区内玢岩型铁矿床以及鄂东南矿集区内矽卡岩型铁矿床在成岩成矿时代方面相近,属长江中下游第二期成岩成矿作用的产物。闪长质侵入岩是成矿带内矽卡岩型及玢岩型铁矿成矿的必要条件,而正长岩类侵入岩的形成大多晚于闪长岩,与铁成矿作用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888.
黑河干流上中游径流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根据黑河干流出山径流控制站莺落峡、中游的高崖和正义峡等水文站的径流和区域内的气象资料,以及中游的地下水位资料,对黑河上中游来水的年际变化和年内分配,径流沿程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①黑河干流出山径流自1945年以来整体上呈小幅增加趋势,其年内最大径流月份在进入21世纪后,由7月份推后至8月份,主要受降水的影响; ②高崖和正义峡断面的水量自1977年以来呈微弱增加趋势,前者增幅略大于后者;由于中游社会经济发展引起用水增加,莺落峡至高崖区间的耗水量以每年近850×104 m3的增量变化,而高崖至正义峡区间灌溉回归水和地下水补给河道的水量与区间灌溉引水和其他耗水量基本持平; ③地下水的超量开采一定程度上减缓了黑河干流统一调度的压力,但不利于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该研究成果对于今后黑河水资源科学配置、合理调度具有一定的参考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89.
推导分析了基于站间单差的GPS/GLONASS组合双差模糊度解算数学模型及影响其精度的误差因素。利用模糊度参数在无周跳和粗差情况下的时不变性特点,采用自适应选权滤波对单差数据进行滤波处理,并将滤波后的单差模糊度通过选择基准卫星固定为双差模糊度。采用不同长度的实测动静态短基线数据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基于自适应选权滤波的站间单差模型可以简便有效地进行双差模糊度固定,模糊度固定成功率在95%以上,解算精度优于单模型以及双模型单历元解。  相似文献   
890.
欧波  魏启荣  许欢  王健  张敏  徐长君  金磊 《地学前缘》2018,25(6):165-181
西藏南木林县格张地区在构造上位于中冈底斯带南部(即中拉萨地块南部)的革吉—申扎弧后盆地。以格张地区出露的火山岩为研究对象,进行岩石学、LA-ICP-MS锆石U-Pb定年、元素地球化学和Lu-Hf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格张地区火山岩主要为一套酸性火山碎屑岩夹少量的火山熔岩,岩石组合为流纹质含角砾晶屑凝灰岩和流纹质(含角砾)晶屑熔结凝灰岩夹少量流纹岩和玄武岩。火山岩中发育典型的岩浆锆石。对1件流纹岩和1件流纹质晶屑熔结凝灰岩样品中的锆石进行U-Pb LA-ICP-MS定年分析,分别获得的年龄为(133±1.7) Ma和(128±1.5) Ma,表明火山岩形成于早白垩世(K1)时期。火山岩主量元素在质量分数上表现为高SiO2(69.4%~75.8%)、高K2O(2.93%~5.58%)、富Al2O3(12.7%~14.6%)、低TiO2(0.20%~0.34%)、低Na2O(0.05%~2.5%)、弱过铝质过铝质(A/NK为0.92~1.83,A/CNK为1.06~3.59)、高钾钙碱性系列的钾质火山岩特征。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呈现为轻稀土元素强烈富集的右陡倾斜型,其(La/Yb)N为12.3~22.0,具明显的负铕异常(Eu/Eu*=0.47~0.62)。微量元素普遍表现出Rb、Th、K等元素的正异常和Ba、Ta、Nb、Sr、P、Ti等元素的负异常。火山岩的εHf(t)值主要集中在-12.4~-7.2,两阶段地壳Hf模式年龄tDM2主要为1.5~1.7 Ga,相当于念青唐古拉群(AnZNq)的地质时代。格张地区早白垩世火山岩应为中部拉萨地块基底的念青唐古拉群(AnZNq)部分熔融的结果,并伴有少量幔源物质的加入,形成于因班怒洋板片南向俯冲所产生的陆缘弧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