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39篇
测绘学   24篇
大气科学   42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55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5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4 毫秒
11.
提出了一种基于正则化方法的SAR图像边缘检测算法,并用MSTAR(moving and stationary target acquisitions and recognition)数据进行大量的仿真实验。实验表明,与经典的边缘检测方法相比,该方法能保持图像的细节特征,较好地解决了边缘断裂和抗噪问题,具有较好的边缘检测能力。  相似文献   
12.
????1992??11???2007??5?μ???????????????????????????仯???????????????1???????24~42???μ???????Я???????????ENSO?????2??SLA_2442?????????????????????????????????????????????????????????????????3?????????У????????????SLA_2442?????????·??????O???Σ??????????????,??γ????????λ??????9.86??N??8??S??????  相似文献   
13.
利用Finite Volume Coastal Ocean Model(FVCOM)三维模式以及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CEP)Climate Forecast System提供的北部湾的冬季风场,建立了北部湾冬季的风生环流模型。模拟得到北部湾冬季表中底层的风生环流结构。结果表明:整体上看,环流从琼州海峡流入北部湾,沿越南沿岸向南流动。从分层结构上看,冬季表层北部湾中部位置被1个大范围逆时针环流控制,南部湾口附近也存在1个不闭合的逆时针环流;而中层和底层的环流在琼州海峡西北和西南侧各形成1个小的逆时针环流,同时北部湾北部中间位置呈现1个顺时针环流。琼州海峡、广西及越南沿岸环流流速较大,有利于污染物的输移扩散,而北部湾北部中间位置,莺歌咀附近出现闭合环流且海南岛西南岸流速较小,不利于污染物的输移扩散,对冬季北部湾的海洋环境会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丘陵地区边界层风廓线雷达数据统计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数据获取率来分析和评价风廓线雷达的探测能力, 对通过2012年的风廓线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数据获取率和信噪比都随季节变化, 夏季探测能力大于冬季。按照数据获取率达到80%的要求, 确定边界层风廓线雷达无降雨天气有效探测高度为3 km, 并确定低模和高模最佳衔接高度为0.6 km, 能够获得更好的数据获取率。在无降雨天气, 信噪比随高度呈现对数函数单调递减的变化规律, 夏季信噪比的衰减程度比冬季大;在降雨天气, 信噪比随高度呈现一次函数的变化规律, 其斜率范围在-10.44~-2.47之间, 而夏季信噪比的衰减程度比冬季小。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好地把握风廓线雷达的探测性能和数据精度,对移动风廓线雷达与L波段探空雷达资料进行对比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移动风廓线雷达的有效数据获取率达到80%的高度为3500m,符合边界层风廓线雷达的有效探测高度。移动风廓线的径向速度平均差和标准差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增加,东西方向的径向速度误差比南北方向的高约0.5—1.0m/s。风廓线雷达自身数据的准确性良好,但是降雨对数据的准确性影响比较大。这次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对比试验应该选择比较平稳的天气过程。由于秋冬季节大气环流比较稳定,降雨类型多为层状云降雨,因而风廓线雷达数据可靠性高;对流性降雨过程往往造成风廓线雷达资料可靠性降低。  相似文献   
16.
The large-eddy simulation mode of the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 is employed to simulate the planetary boundary-layer characteristics and mesoscale circulations forced by an ideal urban heat island (UHI). In our simulations, the horizontal heterogeneity of the UHI intensity distribution in urban areas is considered and idealized as a cosine func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UHI heating rate and the UHI intensity heterogeneity affect directly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wind field; a stronger UHI intensity produces a maximum horizontal wind speed closer to the urban centre. The strong advection of warm air from the urban area to the rural area in the upper part of the planetary boundary-layer causes a more stable atmospheric stratification over both the urban and rural areas. The mesoscale sensible heat flux caused by the UHI circulation increases with UHI intensity but vanishes when the background wind speed is sufficiently high $(>$ 3.0  $\mathrm{{m\,s}}^{-1})$ .  相似文献   
17.
准确地探明冰盖物质平衡状况,对于研究全球变暖背景下海平面变化具有重要的意义,自IPCC AR4(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四次报告)以来,极地冰盖物质平衡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本文总结并对比了用卫星测高(雷达测高和激光测高)、物质收支测量和重力测量等方法得到的冰盖物质平衡评估结果,综述了冰盖数值模拟研究在预测冰盖未来的变化趋势以及由此对海平面造成的影响等方面取得的进展,并立足于中国当前的极地冰盖物质平衡研究现状,提出了该研究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根据1916—2010年淮河蚌埠水文站大洪水资料,运用信息预测理论,构建大洪水可公度有序网络结构,同时采用峰谷定位法、前兆法等方法对淮河大洪水进行综合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2013—2014年淮河(蚌埠站)将有可能发生大洪水.  相似文献   
19.
A 3-D coupled ice sheet model, GLIMMER model is introduced, and an idealized ice sheet experiment under the EISMINT-1 criterion of moving boundary condition is presented. The results of the experiment reveal that for a steady-state ice sheet profile the characteristic curves describe the process of evolution which are accordant with theoretical estimates. By solving the coupled thermodynamics equations of ice sheet, one may find the characteristic curves which derived from the conservation of the mass, energy and momentum to the ice flow profile. At the same time, an agreement, approximate to the GLIMMER case and the confirmed theoretical results, is found. Present study is explorihg work to introduce and discuss the handicaps of EISMINT criterion and GLIMMER, and prospect a few directions of the GLIMMER model.  相似文献   
20.
综合气象因素对广西电力负荷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电网负荷易受多种气象因素影响的特点,为综合衡量气象因素对广西电力负荷的影响,引入了气象学指数--有效温度,分析了4-10月气温、相对湿度、风及有效气温对电力负荷的影响.结果表明:气温与电力负荷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气温是影响电力负荷的主要因子;夏季以气温和风速、气温和相对湿度组合的变化对负荷的影响较大,风速从静风到有风时,负荷明显地减少,但当超过一定的温度时,风速越大负荷反而增加;6-9月,负荷随着气温和有效温度的升高呈线性增加;在春夏、夏秋季过渡季节,负荷并不完全随着气温的升高而增加,在气温不是太高的阶段,相对湿度增大时,负荷有下降的趋势,当超过一定的温度时,负荷随气温和有效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