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8篇
  免费   574篇
  国内免费   976篇
测绘学   436篇
大气科学   367篇
地球物理   517篇
地质学   1699篇
海洋学   455篇
天文学   69篇
综合类   198篇
自然地理   337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107篇
  2021年   177篇
  2020年   114篇
  2019年   160篇
  2018年   138篇
  2017年   124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136篇
  2014年   150篇
  2013年   209篇
  2012年   225篇
  2011年   224篇
  2010年   250篇
  2009年   244篇
  2008年   281篇
  2007年   247篇
  2006年   277篇
  2005年   251篇
  2004年   145篇
  2003年   101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79年   3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对成都地磁台两年多(2002~2004年)的地磁总强度数字与模拟观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数字观测资料与模拟观测资料取数的个数不同,两者的曲线变化形态不同。模拟地磁总强度的形态为近直线型,而数字化地磁总强度则有显著的日动态变化。但数字观测资料经过平均处理后产生的日均值与模拟观测日值大致相同。据现有资料,数字化地磁总强度的映震能力优于模拟地磁总强度。  相似文献   
992.
本文根据季节转换前后副高脊面附近经向温度梯度变号的本质,利用相关分析和合成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季节转换年际变化与外部影响因子的联系. 结果表明,冬春季青藏高原热状况和ENSO(El Nio/Southern Oscillation,厄尔尼诺/南方涛动)是决定亚洲季风区季节转换年际变化的主要因素. 当冬、春季海温呈现El Nio异常时,Walker环流减弱,于是西太平洋暖池区对流活动受到抑制,而赤道东太平洋对流活动加强则强迫赤道印度洋地区产生绝热下沉运动,使得印度洋地区大气偏暖,结果增大了南北向温度梯度,季节转换往往偏晚. 反之,季节转换偏早. 初春高原上空对流层中高层的气温异常对于判断季节转换迟早有很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993.
通过对柏家庄岩体群的区域构造、地层、岩浆岩及区域矿产、区域异常等特征的描述,对成矿机制进行了探讨。(1)区域构造上呈东西成行,北西成列的网状隆起和断裂,另有北东、南北向大型构造带。(2)5大岩体为一中心隆起气球膨胀模式的侵入期次相似岩体,具有相似的成岩过程。(3)区域地层为一套陆棚浅海相沉积的砂岩、板岩、碎屑岩、生物灰岩等,As、V、Sb、Pb、Zn、Au等元素较富集。(4)区域矿产沿构造分布,多分布在岩体周围1~5km之内,且分布密集。(5)区域异常北西、北东向展布,强度高、清晰而套合性好。因此柏家庄岩体群具有相似的成岩成矿环境,可以用已知矿床成矿规律去寻找未知的深部矿床。  相似文献   
994.
马攸木金矿床是西藏最近发现的独立岩金矿床。对马攸木金矿床热液成矿期各矿化阶段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温度与压力、盐度与密度、包裹体成分和H、O同位素诸方面的初步研究表明,成矿流体属中低温(198~259℃)、低盐度(3.10~7.08%NaCl)、低密度(0.85~0.93g/cm3)的流体,属(SO42-)Cl--(K+)Na+水化学类型,成矿环境为低压(22.7~26.7MPa)浅成(0.825~0.971km)环境。成矿流体可能主要来源于与大气降水有成因联系的地下热水。马攸木金矿床可能是与热泉相关的浅成中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995.
中国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油气资源量大,但探明程度低,是油气资源战略接替的重要领域.中国海相碳酸盐岩层系具有形成时代老、改造强烈、沉积中心与生烃中心不吻合、储层具有多样性且非均质性强、多烃源层、多期生烃、多期成藏、多期调整与改造等显著特点,与陆相碎屑岩层系有明显差别,又有别于国外海相碳酸盐岩层系.在对不同地区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油气地质条件进行分析解剖的基础上,分别对四川盆地、中下扬子及滇黔桂地区、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渤海湾盆地和青藏地区的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油气勘探战略选区急需解决的地质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96.
北京云蒙山浅色花岗岩脉及韧性剪切变形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云蒙山地区的花岗岩、糜棱岩化花岗岩及周围太古宙花岗片麻岩中的浅色花岗岩脉的主要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与未糜棱岩化花岗岩相比,浅色花岗岩脉具有较低的LREE和P2O5含量及(La/Gd)N比值,Sm/Nd比值较高,而剪切应变岩石的LREE相对富集;糜棱岩化花岗岩具有近平行于未糜棱岩化花岗岩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浅色花岗岩脉BH-2-5和BH-2-6具有和未糜棱岩化花岗岩相似的重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浅色花岗岩脉BH-2-3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和所有分析的样品都不一样,推断BH-2-3有可能是古老变质岩部分熔融的产物。在部分熔融过程中,诸如独居石这样的富含轻稀土元素的副矿物以残留体的形式出现,不参与部分熔融,导致BH-2-3具有很低的LREE和P2O5含量及高达0.4122的Sm/Nd比值。而其他两条浅色花岗岩脉有可能是云蒙山花岗岩后期岩浆分异的产物,随分异程度的增强和富含轻稀土元素的副矿物的分离结晶作用,导致最后岩浆的SiO2增高、LREE含量减少及Sm/Nd比值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997.
新疆库米什早泥盆世侵入岩时代、地球化学及大地构造意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详细的野外考察发现,新疆库米什地区发育强变形的花岗岩与辉长岩,花岗岩时代晚于辉长岩,两者相互交插,形成黑白相间的地貌格局。主要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分析表明,两者没有发生明显的地球化学同化混染。辉长岩轻稀土、不相容元素强烈富集,而重稀土、相容元素相对亏损,高的Sr含量及低的Rb/Sr比值表明岩浆来自强烈富集地幔源区,曾被源自沉积岩的流体混染,属于火山弧环境;HREE元素也存在分异,表明岩浆形成时涉及石榴石的形成。花岗岩锆石阴极发光结构研究显示,锆石内部普遍见浑圆状碎屑核,表明花岗岩可能为变质沉积岩经局部熔融形成;SHRIMPU_Pb测年结果表明岩体侵位时代为396±4Ma。结合其他地质资料,推测库米什变形侵入岩的形成与南天山洋的向北俯冲消减有关,早泥盆世时库米什地区属于俯冲带上盘活动陆缘环境,中、南天山地质单元的界线应位于库米什南、榆树沟蛇绿岩套以北。  相似文献   
998.
新疆喀拉通克铜镍硫化物矿床Re-Os同位素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喀拉通克铜镍硫化物矿石的Re-Os同位素测年结果为305±15(2σ)Ma。该数据表明产于阿尔泰山南缘的铜镍硫化物矿床形成于晚石炭世一早二叠世,与区内广泛发育的造山型金矿和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基本为同一时期。其等时线~187Os/~188Os初始比值为0.35±0.04,γ_Os仉值平均为183,表明在成矿过程及岩浆侵位期间有少量地壳物质加入成矿系统中。  相似文献   
999.
本文研究的闽西南地区晚中生代花岗质岩体中莒舟花岗岩体单颗粒锆石u-Pb年龄为136.0Ma,133.9Ma,黑云母Ar-^39Ar年龄为132.3Ma,菜刀岐石英斑岩单颗粒锆石U-Pb年龄为117.4Ma,太华花岗岩体全岩Rb-Sr年龄为114.9Ma,都属早白垩世。莒舟花岗岩富Si、K、Rb.Th,Y含量高,铝弱过饱和,贫Sr、Ba、P、Ti、Eu,过渡元素显著亏损而具壳源型花岗岩特征,菜刀岐石英斑岩是其高程度分异演化的产物,并为锡矿床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莒舟岩体是在岩石圈伸展的底侵作用下所形成的,岩石中有少量幔源组分加入,岩石的εNd(t)偏低(-7.21),tDM偏高(1.52Ga)。太华花岗岩体的εNd(t)稍高(-3.60--3.68),tDM稍低(1.21Ga),岩石中有较多幔源组分加入,是壳幔混合源花岗岩。过铝质壳源型花岗岩可以在与岩石圈伸展作用相关的张性构造环境中形成,壳幔相互作用对锡矿床的形成具有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00.
中国大陆科学深钻主孔岩屑中含钠和锌的尖晶石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种含钠和锌的尖晶石矿物产于中国大陆科学深钻主孔超镁铁岩中,以出溶的方式存在于钛铁矿和磁铁矿中,长5-60μm,宽2-3μm,化学组成(wB%)为MgO17.143%-22.337%,Al2O3 63.646%~66.492%,FeO9.784%~13.924%,ZnO 1.649%-6.386wt%.Na2O 0.029%~0.219wt%。Na2O与ZnO在尖晶石中的含量呈正相关关系。经同步辐射测得其为尖晶石单晶,空间群为Fm3m,晶胞参数为a=0.83781am。根据尖晶石与钛铁矿、石榴石(pyr=56-58mol%)共生和石榴石退变为顽火辉石和镁绿泥石的特点,表明该尖晶石来自超镁铁岩,它们一起经历了至少为角闪岩相的变质作用。广泛的混溶间断现象及其所造成的出溶结构出现在氧化物中,表现为Mt-Usp、Mt-Spl及Mt-Ilm之间的交生。根据前人有关Mt-Usp和Ilm-Gk-Hem固溶体系的实验。表明主孔岩石的氧逸度相对较低,形成温度应在720℃以上。这些早期在岩浆分离结晶过程中形成的铁钛氧化物出溶体,在后来的超高压变质作用下可能发生再次固溶和因降温减压造成的出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