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16篇
  免费   1588篇
  国内免费   2303篇
测绘学   1055篇
大气科学   1244篇
地球物理   1584篇
地质学   4268篇
海洋学   1233篇
天文学   219篇
综合类   653篇
自然地理   851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50篇
  2022年   430篇
  2021年   552篇
  2020年   444篇
  2019年   494篇
  2018年   487篇
  2017年   484篇
  2016年   475篇
  2015年   471篇
  2014年   551篇
  2013年   610篇
  2012年   594篇
  2011年   553篇
  2010年   540篇
  2009年   496篇
  2008年   502篇
  2007年   519篇
  2006年   450篇
  2005年   368篇
  2004年   218篇
  2003年   185篇
  2002年   208篇
  2001年   166篇
  2000年   165篇
  1999年   164篇
  1998年   135篇
  1997年   92篇
  1996年   89篇
  1995年   99篇
  1994年   75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3篇
  1975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91.
在组合导航中常采用联合滤波器进行多源传感器的信息融合,其中信息分配系数的取值直接影响着联合滤波器的性能。在详细分析子滤波器状态变量估计协方差阵特点的基础上,文中提出了采用两组信息分配系数的自适应联合滤波模型,并将设计的自适应联合滤波模型应用于车载GPS/DR组合导航中。仿真实验表明,导航的位置精度提高约为40%;速度精度提高约为10%。同时也提高了组合系统的容错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992.
针对基于全天空极光图像的极光事件自动分类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方向能量二元编码重组表征的自动分类方法。首先,通过对多个方向上能量分解来描述极光事件中的局部纹理和各个方向上的运动信息,并且结合分块策略获得极光事件的全局形态信息;然后,借鉴一种二元编码重组的方式对多个方向能量进行融合,从而使得极光事件的表征具有同时表征局部纹理、全局形态和运动信息的能力。该表征方法完全不依赖于极光事件的长度,可用于表征不同持续时间的极光事件,并且不需要复杂的训练过程。利用最近邻和支撑向量机分类器分别对从中国北极黄河站拍摄到的极光图像中挑选的特定极光事件进行自动分类,结果表明,与其他两种典型的动态纹理描述方法相比,本文所提出的表征方法结合最近邻分类器,得到了最好的分类效果,能有效用于极光事件的分析,为海量数据中的极光事件自动分类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993.
By viewing satellite imagery, a striking large-scale dunefield can be clearly perceived, with a size of nearly 63 km long and 11 km wide, and trending NE–SW, on the right flank of the lower Laoha River, Northeast China. By means of remote sensing imagery analysis and field observation as well as a comparison with a small-scale dunefield on the right flank of the lower Xiangshui River, analogous to the case of the lower Laoha River,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mechanism for its origin and developm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1) the large-scale dunefield bears a tile-style framework overwhelmingly composed of transverse barchanoid ridges perpendicular to the predominant winds, and inlaid diverse blowouts.(2) The small-scale dunefield, referred to as a primary structural unit of the large one, is typical of an incipient dunefield, following the same rules of evolution as the larger.(3) A succession of barchanoid ridge chains can steadily migrate downwind in much the same manner as surface wave propagation in air or water stimulated by an incised valley, and ultimately tend to bear roughly the same wavelength and amplitude under stable climate and hydrologic regimes.(4) The first ridge chain acquires its sand source substantially from the downwind escarpments exposing the loose Quaternary sandy sediments to the air, while the ensuing ridges derive their sands dominantly from in situ deflation of the underlain Quaternary loose sandy sediments in blowouts, partly from the upwind ridges through northern elongated horns. Theoretically, the sands from riparian escarpments can be transported by wind to the downwind distal end of a dunefield after sufficient long duration.(5) The lower Laohahe region experienced probably three significant climatic changes in the past, corresponding to the three active dune belts, suggesting that once a large-scale dunefield occurs, it is nearly impossible to be completely stabilized, at least in its central portions. At present, seasonal shrinkage and stagnation of the lower Laoha River, widespread farming and afforestation in the valley, and establishing windbreaks downwind of the valley as well as surrounding the dunefield, appear to have significantly modified local flow fields and sand sources, engendering significant degradation of the dunefield.  相似文献   
994.
995.
针对中国西部及中亚地区以红色陆相沉积岩为主的白垩纪—新生代地层中普遍存在古地磁数据磁倾角偏低的现象,对青藏高原东南缘川滇地块中部大姚地区古近纪陆相红层进行了磁倾角偏低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川滇地块内部古近纪陆相红层古地磁数据不存在明显的磁倾角偏低的现象。结合前人对川滇地块内部古地磁数据及周缘新生代走滑断裂的活动演化历史研究,确定川滇地块自中中新世以来川滇地块内部表现为刚性旋转,楚雄地区则发生局部构造旋转叠加。  相似文献   
996.
Yun  Yuxing  Liu  Changhai  Luo  Yali  Liang  Xudong  Huang  Ling  Chen  Fei  Rasmmusen  Roy 《Climate Dynamics》2020,54(3):1469-1489
Climate Dynamics - Convection-permitting regional climate models have been shown to improve precipitation simulation in many aspects, such as the diurnal cycle, precipitation frequency, intensity...  相似文献   
997.
利用2014—2017年华南沿海及南海的浮标站、海岛站、石油平台站、沿海自动站等277个自动站风场数据,与ASCAT反演风场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当观测风速小于5 m/s(大于15 m/s)时,ASCAT反演风速的平均绝对误差在3 m/s左右(存在2级左右的高(低)估);当风速介于5~10 m/s时,平均绝对误差在2 m/s左右(多数ASCAT有1~2级的高估);介于10~15 m/s时,ASCAT反演结果相对最好,风速、风向准确率能够达到60%以上。ASCAT对风速的反演结果受陆地影响较大,与观测风速的相关系数从高到低可分为三类:(1)浮标、平台站;(2)西沙、南沙自动站;(3)广东沿海自动站及海岛站、海南海岛站。ASCAT反演风场在风向的应用较风速更优,其中,东北风样本数最多,其次分别为西南风、东南风和西北风。浮标站、平台站、西沙自动站的风向反演质量相对较好;所有测站风向偏差主要由5 m/s以下的弱风贡献。单站多年月平均风速变化显示,ASCAT反演风速相对测站主要为正偏差,且秋冬季比春夏季偏差更大,这可能与大气稳定度有关。   相似文献   
998.
阵风锋作为强对流的冷性出流特征,是重要的边界层辐合系统,对其自动监测识别一直是日常气象业务中的难点,该文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设计了阵风锋的自动识别算法。通过对输入和输出端的重新设计,在Faster RCNN算法和Inception V2网络模型的基础上实现了通过雷达回波数据对阵风锋窄带回波实现端到端自动识别。利用雷达数据绕雷达中心旋转不变性特点,增加了数据样本,降低了需提取特征的复杂度。利用2007—2011年南京雷达数据,对该模型进行了20万步的训练,总损失函数值收敛到0.003。对识别效果的分析表明,在训练样本中识别率100%,漏识率0%,准确率87%。通过对合肥雷达2009年6月5日阵风锋天气过程的32个体扫进行模型泛化能力评估,得到识别率91.7%,漏识率8.3%,正确率73.3%。  相似文献   
999.
运用常规气象资料和自动站实测资料,从低涡系统的演变规律及物理机制等方面对2010年9月6-9日发生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一次强降水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过程是在中高纬稳定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由地面气旋、低涡和副热带高压共同作用下产生的,东移的冷空气与西南暖湿气流在巴彦淖尔市上空交绥是造成此次强降水的主要原因.充足、稳定的水汽输送和较强的水汽辐合,为此次强降水提供了充足的水汽条件.高空强烈的辐散,通过抽吸作用引起低层强烈的辐合,从而促使垂直上升运动增强,是此次降水天气发生的动力.500 hPa层以上大气层结稳定,阻挡暖湿空气向上输送,促使不稳定能量在500 hPa层以下积累,为此次强降水发生提供了足够的能量条件.850 hPa偏东风暖湿气流受阴山的阻挡和抬升,降水量增加,而山后降水量减少.乌拉山与白云查汗山形成狭长山谷,边界层东风气流穿过,狭管效应有利于此地风速增大,将大量的水汽输送到巴彦淖尔市上空.  相似文献   
1000.
为进一步了解国家级决策气象服务需求变化情况,通过调查问卷方式,收集国家级决策气象服务用户对决策气象服务工作的有关意见,结合2018年决策气象服务具体数据,分析党中央和国务院机构调整后,决策对象对气象灾害的关注特点以及对气象服务需求的变化。据此提出决策气象服务供给侧改革建议,1) 调整决策气象服务业务流程,优化决策气象服务产品内容。2) 推动发展新一代气象服务信息系统,提高决策气象服务技术能力。3) 推动建立与重点部门的沟通对接机制,为重点部门提供定制化、模块化决策气象服务信息支撑,实现用户向制作方的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