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32篇
  免费   4014篇
  国内免费   4612篇
测绘学   2425篇
大气科学   2321篇
地球物理   3291篇
地质学   8403篇
海洋学   2798篇
天文学   217篇
综合类   1290篇
自然地理   2613篇
  2024年   105篇
  2023年   358篇
  2022年   978篇
  2021年   1225篇
  2020年   932篇
  2019年   1026篇
  2018年   973篇
  2017年   882篇
  2016年   935篇
  2015年   1057篇
  2014年   1020篇
  2013年   1298篇
  2012年   1307篇
  2011年   1358篇
  2010年   1317篇
  2009年   1153篇
  2008年   1173篇
  2007年   1145篇
  2006年   1047篇
  2005年   890篇
  2004年   626篇
  2003年   455篇
  2002年   484篇
  2001年   424篇
  2000年   327篇
  1999年   212篇
  1998年   103篇
  1997年   106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3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5篇
  1954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中国流动人口的影响要素与空间分布   总被引:66,自引:14,他引:66  
利用公安部 1 996年流动人口统计数据 ,对中国流动人口的影响要素和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首先 ,从城市角度分析中国流动人口的“拉力”要素发现 :流动人口规模与经济增长要素、投资要素相关显著 ,与社会发展要素、消费要素相关不显著 ;其次 ,运用 GIS技术与空间相关分析的综合集成方法 ,对中国流动人口的空间分布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中国流动人口分布存在着突出的城乡“二元”结构、东中西“3带、 5区”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962.
兴海6.6级地震灾害调查与损失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洪斌  索南 《高原地震》2001,13(1):60-65
2000年9月12日青海省兴海县发生6.6级地震,青海省地震局为本次地震进行了地震灾害调查和损失评估。  相似文献   
963.
Four layers of cherts were found for the first time in the Yangla copper deposit, western Yunnan Province. The cherts possessed the following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1 Low TiO2 and Al2O3 contents, but high ore-forming element (e.g. Cu, Au, Ag) contents; 2 low total REE contents and clear negative Eu anomalies when normalized to chondrite similar to the REE contents and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associated massive sulfide ores; 3 silicon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cherts in the Yangla deposit being the same as cherts and geyserite of hot-water sedimentary origin; 4 lead and sulfur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cherts in the Yangla deposit being similar to those of the massive sulfide ores in the Yangla deposit; 5 Rb-Sr isochron age of cherts from the Yangla deposit being identical with that of host strata. Hence, we conclude that the cherts in the Yangla deposit are of hot-water sedimentary origin, which have a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the massive sulfide ores. The discovery of hydrothermal cherts from the Yangla copper deposit provides further evidence for the hydrothermal exhalative origin of the massive sulfide deposits.  相似文献   
964.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生态经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奕龙  汤洁 《吉林地质》2001,20(4):62-66
本文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将水资源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耦合成水资源生态经济系统,把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纳入生态经济系统的运行体系之中,利用生态经济学中的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建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生态经济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对辽河三角洲地区水资源的可持续进行了评价,其结果表明:辽河三角洲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性从1986年到1995年间逐渐减弱,目前处于极弱可持续利用阶段。  相似文献   
965.
土壤大孔隙流研究中分形几何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土壤中普遍存在的大孔隙使水及溶质快速穿过土壤,污染地下水,确定土壤大孔隙流性质需要大量的野外和室内实验。本文在对分形几何概念进行简要阐述的基础上,介绍了分形几何在土壤大孔隙流研究中所取得的成果,结果表明应用分形几何确定土壤大孔隙流性质是一种省时、省力和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方法,最后对分形几何在土壤在大孔隙流研究中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966.
赣南烟草化学组成及岩土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赣州地区14个典型烟草产区的岩石、土壤和烟叶地球化学调查和研究,初步评价研究区烟草产地的土壤营养状况,探讨烟草内在品质与基岩、土壤元素地球化学特征间的关系,为研究区烟草施肥及种植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67.
燕山中晚期的中国东部高原:埃达克岩的启示   总被引:195,自引:10,他引:195  
中国东部燕山期岩浆岩广泛发育,其中有一类具埃达克岩的特征,并根据埃达克岩的成因提出中国东部在燕山中晚期可能为一个高原。本文就中国东部高原的范围、高原存在的依据、高原隆升和减薄的机制进行了讨论,指出中国东部高原大规模的抬升事件大约发生在中-晚侏罗世期间,在早白垩世之后塌陷。高原的隆升与板块消减作用无关,是陆内事件的产物。高原的塌陷是下地壳拆沉作用的结果。拆沉作用不仅可以解释高原的减薄,而且可以解释新生代玄武岩喷发和中国东部盆地的形成。  相似文献   
968.
根据2000年在西藏措勤地区1:25万区调中,在中二叠统中发现的菊石化石Popanoceras bowmani(Boese)、Paragastrioceras jossae(Vrneuil)和Timorites curvicostatus Haniel,对菊石相的中二叠统进行了划分对比。Paragastrioceras同冈瓦纳边缘区的特征化石,Timorites是赤道特提斯区的菊石代表,二者的共存,证实了西藏在二叠纪时位于邻近冈瓦纳边缘区的赤道特提斯区内,古气候已渐转为温暖。  相似文献   
969.
南水北调西线雅砻江调水工程(简称西线调水)是从长江的一级支流雅砻江上游区引水至黄河源头地区的跨流域调水工程,是补充黄河水资源不足与解决我国西北和华北部分地区干旱缺水的重大战略措施,由于引水枢纽坝址缺乏实测水文资料,我们依据附近孜水文站实测资料,采用一些非确定性的数理统计模型来计算温波引水坝址的设计年径流量,并对计算成果进行了合理性分析,结果表明,上述计算成果基本反映了温波引水坝址径流变化的客观情况,从而为南水北调西线雅砻江调水工程缺乏实测水文资料地区的水文计算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70.
不同边界条件对多年冻土上限影响的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0,他引:17  
在全球气候转暖对多年冻土影响的情景下,开展了在多模式下气温升高对冻土上限的影响试验研究。针对不加抛石遮阳棚、加抛石、加抛石遮阳棚3种情况,地表温度均采取基本温度加2次不同升温冻融循环,每次温控指标逐级提高0.5℃,即地表温度3次变化依次按照-16.1~5.8~-13.3℃、-15.6~6.3~-12.8℃、-15.1~6.8~-12.3℃进行,结果表明,加抛石及遮阳棚对多年冻土上限有着明显的影响,冻土上限的变化与气温基本上呈正相关,为寒区道路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了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