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2篇
  免费   504篇
  国内免费   672篇
测绘学   314篇
大气科学   569篇
地球物理   455篇
地质学   1333篇
海洋学   330篇
天文学   49篇
综合类   259篇
自然地理   389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111篇
  2021年   138篇
  2020年   115篇
  2019年   154篇
  2018年   140篇
  2017年   126篇
  2016年   153篇
  2015年   160篇
  2014年   160篇
  2013年   181篇
  2012年   192篇
  2011年   203篇
  2010年   194篇
  2009年   222篇
  2008年   174篇
  2007年   159篇
  2006年   160篇
  2005年   134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3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91.
多源遥感影像数据融合方法在地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应用遥感影像数据融合理论,研究了光学遥感、热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卫星在地质学中的应用,论述了不同类型的遥感数据及其他地学数据在不同层次上的同一传感器多波段数据融合、不同SAR图像数据融合、HIS变换、遥感影像与地球物理、地质和航磁等数据的融合。结果表明,数据融合技术在突出地质特征信息方面具有能突出线性构造、断裂构造、地形地貌的优势。  相似文献   
992.
用流延法成功制备壳聚糖/PVA共混膜,并进行湿热处理,用FT-IR、XRD对经过湿热处理共混膜进行了表征,测试了膜的力学性能和吸水性;结果表明,随着湿热处理时间的增长共混膜的无水结晶峰出现并不断增强。共混膜的吸水性实验表明,壳聚糖/PVA共混膜的pH敏感性可通过控制湿热处理的时间来改变,由于湿热处理不需要引入诸如戊二醛等对生物有毒副作用的化学交联剂,所以该法可望在壳聚糖/PVA共混膜控释体系的后处理方面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993.
This study presents Lu–Hf geochronology of zoned garnet in high‐P eclogites from the North Qilian orogenic belt. Selected samples have ~mm‐sized garnet grains that have been sampled with a micro‐drill and analysed for dating. The Lu–Hf dates of bulk garnet separates, micro‐drilled garnet cores and the remnant, rim‐enriched garnet were determined by two‐point isochrons, with cores being consistently older than the bulk‐ and rim‐enriched garnet. The bulk garnet separates of each sample define identical garnet–whole rock isochron date of c. 457 Ma. Consistent U–Pb zircon dates of 455 ± 8 Ma were obtained from the eclogite. The Lu–Hf dates of the drilled cores and rim‐rich separates suggest a minimum garnet growth interval of 468.9 ± 2.4 and 452.1 ± 1.6 Ma. Major and Lu element profiles in the majority of garnet grains show well‐preserved Rayleigh‐style fractionated bell‐shaped Mn and Lu zoning profiles, and increasing Mg from core to rim. Pseudosection modelling indicates that garnet grew along a P–T path from ~470–525°C and ~2.4–2.6 GPa. The exceptional high‐Mn garnet core in one sample indicates an early growth during epidote–blueschist facies metamorphism at <460°C and <0.8 GPa. Therefore, the Lu–Hf dates of drilled cores record the early prograde garnet growth, whereas the Lu–Hf dates of rim‐rich fractions provide a maximum age for the end of garnet growth. The microsampling approach applied in this study can be broadly used in garnet‐bearing rocks, even those without extremely large garnet crystals, in an attempt to retrieve the early metamorphic timing recorded in older garnet cores. Given a proper selection of the drill bit size and a detailed crystal size distribution analysis, the cores of the mm‐sized garnet in most metamorphic rocks can be dated to yield critical constraints on the early timing of metamorphism. This study provides new crucial constraints on the timing of the initial subduction (before c. 469 Ma) and the ultimate closure (earlier than c. 452 Ma) of the fossil Qilian oceanic basin.  相似文献   
994.
Erratum:Chin. J. of Geochem. DOI: 10.1007/s11631-006-0354-y Table 3 on page 360 is incorrect and should be replaced by the table below.Table 3. The results of analysis of trace elements for the sandstone-type uranium deposit samples from the Ordos Basin (…  相似文献   
995.
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重金属形态分析连续多级提取新方法,用国家一级标样进行试验研究,并用国际标样做对比研究,表明该方法具有分组合理、更接近自然状态、操作简便易行、数据稳定可靠的特点,可为土壤环境中的重金属形态的研究及其环境危险评价提供更精确的元素信息。  相似文献   
996.
黄玲  曾昭发  王者江  吴丰收 《物探与化探》2007,31(2):181-185,180
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方法模拟钢筋混凝土缺陷体的雷达检测,并利用频率域-波数域偏移(F-K)方法进行数据处理。通过F-K偏移削弱钢筋网强干扰信号对缺陷体信号的影响,使钢筋网及缺陷体的反射电磁波信号聚焦归位,从而突出缺陷体及分布范围。研究表明,F-K偏移能很好地把将钢筋网及缺陷体的绕射波聚集归位,有效分离目标体,提高纵向分辨率能力,利于准确解释缺陷体及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997.
滑坡异常信息提取对滑坡预测预报至关重要。以四川丹巴滑坡为例,应用人工免疫算法对滑坡镜2、镜6和镜9的位移监测数据进行压缩,分别获得最优压缩率为0.821,0.819,0.829,保真度为0.95。并在置信水平为0.95的条件下,对压缩后数据进行异常提取,分别获得了3个监测点的4个异常信息。这些异常信息所反映的滑坡变形发展演化规律与滑坡声发射等其他监测信息所反映的规律基本保持一致,说明应用人工免疫算法对滑坡位移监测数据进行压缩处理可以在保持原有数据的特性与规律的同时,有效除去监测数据中的冗余与不相关信息,增加有效数据密度,有利于准确提取滑坡异常信息。  相似文献   
998.
基于粒子群优化的BP神经网络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粒子群优化的BP神经网络作为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系统的控制器,把参考模型输出与系统实际输出的均方误差作为PSO-BP神经网络的适应函数,通过PSO算法强大的搜索性能使自适应控制系统的均方误差最小化。仿真实例结果表明,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BP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系统收敛快、精度高,有较好的网络的泛化和适应能力,能够很好地控制系统的输出跟随参考模型的输出。  相似文献   
999.
中国西部植被水分利用效率的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卢玲  李新  黄春林 《冰川冻土》2007,29(5):777-784
利用净初级生产力模型C-FIX,陆面过程模型CoLM以及高时空分辨率的遥感数据集,定量估算了2002年西部地区1 km分辨率的水分利用效率(WUE)时空格局分布.模型估算2002年西部地区净初级生产力总量约为0.96 PgC,蒸散发总量约为2 098 km3,整个西部地区平均单位面积上年均WUE约为0.32 gC.mm-1.西部地区WUE时空分布格局具有显著的异质性:WUE最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新疆西北部的天山和阿尔泰山区域,年均WUE最高可达4 gC.mm-1.m-2;其次为西藏东南隅以及陕西和甘肃南部山区,年均WUE约在1~2 gC.mm-1.m-2之间.WUE最低值广泛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和西北沙漠地区,年均WUE基本在0.4 gC.mm-1.m-2以下.研究发现,西北干旱区内陆河流域荒漠植被呈现出相对高的WUE水平,反映出适度水分亏缺地区的天然植被生态系统可能具有较水分充足地区植被生态系统更高的水分利用效率功能.通过定量分析比较不同植被生态系统WUE特征及其季节变化廓线,得到西部地区主要植被生态系统的年均WUE大小为山区森林>荒漠乔灌丛>灌溉农田>高寒草地>寒漠和戈壁.  相似文献   
1000.
哈萨克斯坦是世界上最早从事地震地下流体前兆研究的国家之一。本文介绍了哈萨克斯坦地震地下流体观测的发展历史和研究现状,并和中国新疆开展的该项工作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双方的优势和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