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13篇
  免费   1635篇
  国内免费   2405篇
测绘学   1076篇
大气科学   1143篇
地球物理   1430篇
地质学   4875篇
海洋学   990篇
天文学   205篇
综合类   668篇
自然地理   1066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177篇
  2022年   475篇
  2021年   531篇
  2020年   389篇
  2019年   544篇
  2018年   405篇
  2017年   379篇
  2016年   422篇
  2015年   441篇
  2014年   502篇
  2013年   543篇
  2012年   676篇
  2011年   606篇
  2010年   642篇
  2009年   583篇
  2008年   509篇
  2007年   546篇
  2006年   486篇
  2005年   409篇
  2004年   338篇
  2003年   273篇
  2002年   266篇
  2001年   255篇
  2000年   212篇
  1999年   154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87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48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3篇
  1975年   2篇
  1958年   5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全球气候模式对未来中国风速变化预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江滢  罗勇  赵宗慈 《大气科学》2010,34(2):323-336
利用世界气候研究计划之第三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 (WCRP/CMIP3) 提供的, 参加IPCC AR4的19个气候模式和国家气候中心为IPCC第五次报告研发的新一代气候模式 (BCC_CSM1.0.1) 及模式集成, 考虑高排放 (A2)、 中等排放 (A1B) 和低排放 (B1) 三种人类排放情景, 预估21世纪中国近地层 (离地10 m) 风速变化。预估结果表明: (1) 21世纪全国平均的年平均风速呈微弱的减小趋势, 且随着预估情景人类排放的增加, 中国年平均风速减小趋势越显著。 (2) 冬季 (夏季) 全国平均风速呈减小 (增大) 趋势, 人类排放量越多, 冬季 (夏季) 风速减小 (增加) 程度越大。21世纪我国风速夏季 (冬季) 增大 (减小) 与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未来亚洲夏季风 (冬季风) 增强 (减弱) 有一定关系。 (3) 与20世纪末期 (1980~1999年) 相比, 21世纪初期 (2011~2030年) 中国区域年平均风速A2情景下略偏小, A1B和B1情景下年平均风速无明显变化; 21世纪中期 (2046~2065年) 和后期 (2080~2099年), 三种排放情景下中国年平均风速均比20世纪末期风速小。 (4) 21世纪初期、 中期和后期均表现为冬季 (夏季) 平均风速比20世纪末期冬季 (夏季) 平均小 (大)。 (5) 夏季中国中北部和东北地区风速偏大, 其余地区风速无明显变化或略偏小; 冬季除了东北北部和西藏东南部外, 中国大部地区风速偏小。绝大部分地区超过50%模式一致地预估上述风速变化形式, 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992.
The mei-yu front heavy rainstorms occurred over Nanjing on 3 5 and 8 9 July 2003 and were simulated in this paper using the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 Model (WRFv3.1) with various mesoscale convection parameterization schemes (MCPSs). The simulations show that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evolu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rainstorms can be modeled; however, there was incongruity between the comparative simulations of four different MCPSs and the observed data. These disparities were exhibited in the simulations of both the 24-hour surface rainfall total and the hourly precipitation rate. Further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discrepancies of vertical velocity and the convective vorticity vector (CVV) between the four simulations were attributed to the deviation of rainfall values. In addition, the simulations show that the mid-scale convection, particularly the mesoscale convection system (MCS) formation, can be well simulated with the proper mesoscale convection parameterization schemes and may be a crucial factor of the mei-yu front heavy rainstorm.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in an effort to enhance simulation and prediction of heavy rainfall and rainstorms, subsequent studies should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of MCPS.  相似文献   
993.
登陆热带风暴Bilis(2006)暴雨特征及其可能原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NCEP/NCAR 1°×1°格点再分析资料、FY-2C TBB(black bright temperature)资料及中国740站降水资料,对0604号强热带风暴Bilis登陆后的暴雨特征及其可能原因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Bilis登陆过程中强降水中心位于风暴中心西北侧沿岸,主要影响福建和浙江两省;进入内陆后强降水中心向风暴中心以西转移,最后在风暴中心西南侧聚集,主要影响广东东北部、福建、江西和湖南南部。(2)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稳定少动为Bilis陆上西行过程中产生持续性降水提供了稳定的背景场。(3)Bilis西南部季风环流的发展增强为Bilis登陆后强降水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水汽条件。(4)涡合并和自激增长形成的中尺度系统与风暴涡旋的相互作用,是Bilis登陆后产生强降水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994.
“麦莎”远距离台风暴雨的排熵指数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2005年8月5日山东省一次远距离台风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从引起远距离台风暴雨的几个因素,分析此次山东地区强降水过程与台风“麦莎”及中纬度西风带系统的关系,判别台风暴雨的类型;应用耗散结构理论,分析了排熵指数与远距离台风暴雨区的关系。结果表明:该次暴雨过程是在远距离台风(0509号“麦莎”台风)和西风槽相互作用下产生的;非纬向的高、低空急流对本次暴雨过程起着重要作用;负熵变区(IRE〈0)对应着暴雨区,负熵变区的汇合反映远距离台风暴雨的落区,排熵指数对远距离台风暴雨分析预报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995.
CoLM模式对青藏高原中部BJ站陆面过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利用公共陆面模式Common Land Model(CoLM)及"全球协调加强观测计划之亚澳季风青藏高原试验"(CAMP/Tibet)中那曲地区Bujiao(BJ)站2002—2004年的观测资料对该地区进行了单点数值模拟试验。通过比较模拟与观测的地表能量通量,表明CoLM较成功地模拟了该地区的能量分配。模式对向上的短波辐射、向上的长波辐射、净辐射及土壤热通量模拟得较好,但冬季存在偏差。进一步比较了模拟和观测的土壤温度及土壤湿度,发现浅层60 cm土壤温度模拟较好,深层存在偏差,表现为土壤温度变化滞后于实际变化。土壤湿度总体偏小,尤其是冬季冻结期,土壤冻融过程中忽略了土壤液态水在温度0℃以下仍能存在,含冰量模拟偏高。  相似文献   
996.
温室黄瓜生育期模拟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黄瓜(Cucumis sativus)发育的光温反应过程,建立了基于生理发育时间的黄瓜生育期模拟模型,并利用不同品种的试验资料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黄瓜从播种到第一批瓜成熟需积累生理发育时间30d,播种—幼苗、幼苗—伸蔓、伸蔓—开花、开花—结瓜、结瓜—成熟所需的生理发育时间分别为3、11、9、5、2d。发芽期、幼苗期、伸蔓期、开花期、结瓜期等各生育期持续时间的模拟值与实际观测值的回归估计标准误差(root mean squared error;RMSE)分别为0、2.6、1.7、0.8、2.1d,从播种到第一次采收的模拟值与观测值的RMSE为1.4d。而用有效积温法对发芽期、幼苗期、伸蔓期、开花期、结瓜期等各生育期持续时间的模拟值与实际观测值的RMSE分别为0.7、10.0、5.7、2.4、2.5d,从播种到第一次采收的模拟值与观测值的RMSE为22.0d。本模型比用有效积温法能更准确地预测黄瓜各个生育期的起止日期和黄瓜的收获期。  相似文献   
997.
新旧观测标准统计的灰霾时空分布特征对比   总被引:9,自引:8,他引:1  
通过对比分析新旧观测标准下广东灰霾时空分布特征,认为新标准下霾日的分布与变化较旧标准更为合理,进一步说明了广东霾日的变化趋势与广东的经济发展及大气环境质量的变化是相关的。建议:由于灰霾观测新标准中仍然存在需人为判断的区域,若在新标准中引入大气气溶胶浓度观测数据,从本质上将灰霾与轻雾和雾区分,将更加有利于灰霾的统计和分析,有利于标准的推广和普及。  相似文献   
998.
登陆热带气旋影响湖南并造成强降水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利用1951~2007年热带气旋、湖南降水资料,统计分析了登陆影响湖南的热带气旋时空分布,及造成的强降水特征.结果表明:57年中登陆影响湖南的热带气旋共161个,平均每年3个,主要出现在7~9月,影响热带气旋主要为台风或以上强度;影响湖南的热带气旋登陆地点以广东、福建最多,强度达强热带风暴或以上的热带气旋可造成极端暴雨降水,时间主要出现在8月.20世纪90年代以后暴雨强度呈加大趋势.  相似文献   
999.
博白县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57~2006年博白国家气象观测站二级站的气象资料,分析了近50a博白县气温、降水和日照的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博白县年、冬春季气温呈上升趋势,而夏秋季气温上升不明显,博白县气候正在趋向变暖,特别是最近10a来增温最为明显;年降水总体呈略上升趋势;年日照时数总体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00.
冬季层状云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百色市2004年至2007年冬季8次天气过程的22次层状云或层积混合云增雨作业个例分析,推断冬季对层状云或层积混合云进行增雨作业的环流背景、增雨潜力、催化可播高度和作业时机,得出百色市冬季对层状云或层积混合云开展增雨作业,只要存在有利的天气条件和持续长的时间,在降水云系的发展旺盛时期通过火箭将A gI焰剂播撒在-5℃~-10℃可播高度区域内,可收到良好的增雨作业效果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