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25篇
  免费   1856篇
  国内免费   2793篇
测绘学   1301篇
大气科学   1057篇
地球物理   1399篇
地质学   5117篇
海洋学   1385篇
天文学   117篇
综合类   682篇
自然地理   1316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157篇
  2022年   466篇
  2021年   528篇
  2020年   380篇
  2019年   494篇
  2018年   443篇
  2017年   411篇
  2016年   400篇
  2015年   504篇
  2014年   499篇
  2013年   616篇
  2012年   661篇
  2011年   764篇
  2010年   770篇
  2009年   757篇
  2008年   753篇
  2007年   709篇
  2006年   652篇
  2005年   561篇
  2004年   428篇
  2003年   306篇
  2002年   309篇
  2001年   277篇
  2000年   205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57年   6篇
  1948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2年   3篇
  1940年   1篇
  193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91.
 在分布式水文模型中,探索产生分布式降水数据的方法是该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发展基于水文物理过程的模型校准方法是实践PUB的热点与难点。基于SWAT分布式水文模型,以资料稀缺的伊犁河上游为研究区域,针对流域的水资源评价关键问题,首先准确描述区域的降水空间分布特征,并基于流域水文过程采用综合流域特征、多时间尺度、多变量和多站点的适宜性模型校准新方法,取得了满意的模拟结果,表明模型较好地再现了流域的水文过程。另外,完善水文机理研究,提高降水及下垫面相关参数的观测水平是改善模型模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92.
基于旅游地主题化RMIP模式的浦市古镇旅游开发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RMP(昂谱)分析理论是吴必虎先生提出的关于旅游产品开发的系统理论。该理论是以旅游产品为中心,进行R性分析(resourse analysis)和M性分析(market analysis),并以此为基础进行P性分析(product analy-sis),最终提出旅游产品为中心的规划框架。随着历史文化名村镇的普遍开发,古镇雷同现象日益严重,如何突出古村镇的个性地域特征,形成主题化特色古村镇,成为限制古村镇旅游发展的瓶颈。主题化RMIP策划模式是RMP(昂谱)分析理论的延续和发展。在旅游产品或旅游项目的开发研究中,主题是定位的关键,资源是产品开发的基础,市场是产品开发的导向,形象是产品开发的灵魂。运用主题化RMIP分析理论的核心理念,能够对浦市古镇开发起到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93.
日照市土壤重金属来源解析及环境风险评价   总被引:66,自引:3,他引:63  
选择日照市的东港区和岚山区为研究区,采集了445个0~20 cm表层土壤样品,并测定了10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采用多元统计和地统计分析,揭示了研究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以及与土地利用、成土母质之间的关系,绘制了重金属的环境风险概率的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①As、Co、Cr和Cu的平均值低于山东省东部地区土壤背景值,Cd、Hg、Mn、Ni、Pb和Zn的平均值高于背景值,尤其是Cd、Hg的含量分别为背景值的1.85和1.38倍,土壤中重金属累积较为明显.②10种元素可被辩识出4个主成分(PCs),PC1 (Co、Cr、Mn、Ni和Zn)和PC3 (As、Cu)为自然源因子,PC2 (Cd、Pb)为工农业及交通源因子,PC4(Hg)为工业源因子;其中Pb、Zn在PC1和PC3上均有较大载荷,受地质背景和人类活动的共同控制.③Cd、Hg含量在不同的覆被类型有显著差异,在城镇建设用地的含量最高;Co、Cr、Cu、Mn和Ni在花岗岩和变质岩母质的含量高,与冲积与海积物母质有较大差异.④来自于同一主成分的元素及元素组合的环境风险空间格局与相应主成分插值结果基本一致,所有重金属综合环境风险的高值区在西部和东部呈点状分布,主要是由西部的高地质背景和东部的强烈人为干扰的综合作用造成的.  相似文献   
994.
基于铁路客运网络的省际可达性及经济联系格局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孟德友  陆玉麒 《地理研究》2012,31(1):107-122
基于铁路客运交通网络把各省会城市抽象为铁路网络中的节点,以2003和2008年省会城市间铁路客运网络的最短旅行时间为度量指标,对我国铁路客运网络的空间可达性及空间格局进行分析,测算各省区间的省际经济联系强度,进而探讨省际间经济联系的空间指向。研究表明:(1)经过第五、六次铁路客运提速,省际可达性获得了显著提升,尤其西部地区提升幅度更大,省际可达性表现出自东部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降低的圈层式空间格局,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地区范围在扩展,干线指向性越来越强;(2)各省区对外经济联系总量地域差异突出,东部地带省区的经济联系总量远高于中西部地带省区;(3)地区间经济联系依托京沪、京广以及京哈等主要铁路干线形成了省际联系的主导轴线,并且随着地区经济的发展和铁路网络的大幅度提速,地区经济联系的空间网络格局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995.
精细化监测资料在山西暴雨预报模型改进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苗爱梅  郝振荣  贾利冬  李苗  逯张禹  韩龙 《气象》2012,38(7):786-794
利用近3年5—9月山西63个GPS/MET临测站反演的逐时气柱水汽总量空间分布图与对应的459天气象观测资料、12个暴雨日的暴雨落区以及对应的流型配置图,对比分析发现:(1)当气柱水汽总量空间分布的水平梯度在25~40 mm/l经(纬)度时,未来12~36小时,在水平梯度的大值区及其南北(东西)0.5~1.0个经(纬)度的范围内,暴雨及其以上天气出现的概率达100%,当气柱水汽总量空间分布的水平梯度≥40 mm/l经(纬)度时,在水平梯度的大值区及其南北(东西)0.5个经(纬)度的范围内出现大暴雨的慨率为63.6%;(2)暴雨落区在气柱水汽总量空间分布图中水汽含量水平梯度大值区及其以北(西)还是以南(东)0.5~1.0)个经(纬)度的范围出现,不同的流型配置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应用逐时GPS/MET资料和逐时自动气象站极大风速风场资料,依据暴雨出现在气柱水汽总量空间分布图中水汽含量水平梯度大值区的不同位置,建立不同流型配置下的多种暴雨概念模型;采用轮廓识别技术在C/S架构下,对12~36小时暴雨落区预报模型进行改进并实现了自动化运行,2011年进行准业务使用证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96.
利用1961—2008年的逐日降水和气温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小波功率谱和交叉小波谱等方法分析了新疆降水和气温的变化,以及与北大西洋涛动(NAO)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近50年新疆存在降水增多和气温上升的趋势,有暖湿化现象,这与西北地区由暖干趋于暖湿的结论相一致。同时,新疆平均年降水量与NAO存在准2年和准6年周期,夏季降水量与NAO存在准3年和准5年周期,冬季降水量与NAO存在准3年周期。新疆年均气温与NAO存在准3年周期,夏季气温与NAO存在准3年周期,冬季气温与NAO存在准3年和准8年周期。新疆全年、冬季和夏季的降水与NAO的周期中,通过显著性检验的高值正相关大多集中在20世纪80年代;而气温与NAO的周期中,通过显著性检验的高值正相关也大多集中在80年代。  相似文献   
997.
南京冬季浓雾的演变特征及爆发性增强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2007年12月18—19日,南京地区出现了一次持续20h的浓雾过程,其中能见度低于50m的强浓雾几乎占到整个雾过程的1/3。利用同期在南京市北郊的外场观测数据,结合NCEP再分析资料,分析了该次雾的演变过程、微物理结构及边界层特征,探讨了地面雾爆发性增强的成因。结果表明:本次雾在西南平流的增湿作用下触发生成;日出后,平流输送和地表蒸发提供了充足水汽来源,贴地层逆温因高空下沉增温而向上抬升且稳定存在,因此大雾得以维持;整个雾过程中雾滴数浓度、平均直径、含水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平均谱曲线均呈指数下降分布,雾滴集中在小滴端;两次地面雾爆发性增强均发生在夜间,其特征为各微物理参量明显增大,滴谱上抬拓宽;爆发性增强的原因是地表气温陡降、贴地层逆温增强及可充当雾滴凝结核的气溶胶大粒子数增多。  相似文献   
998.
The results from a hybrid approach that combines a mesoscale meteorological model with a diagnostic model to produce high-resolution wind fields in complex coastal topography are evaluated.The diagnostic wind model(California Meteorological Model,CALMET) with 100-m horizontal spacing was driven with outputs from the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WRF) model to obtain near-surface winds for the 1-year period from 12 September 2003 to 11 September 2004.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wind observations at four sites.Traditional statistical scores,including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standard deviations(SDs) and mean absolute errors(MAEs),indicate that the wind estimates from the WRF/CALMET modeling system are produced reasonably well.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are relatively large,ranging from 0.5 to 0.7 for the zonal wind component and from 0.75 to 0.85 for the meridional wind component.MAEs for wind speed range from 1.5 to 2.0 m s-1 at 10 meters above ground level(AGL) and from 2.0 to 2.5 m s-1 at 60 m AGL.MAEs for wind direction range from 30 to 40 degrees at both levels.A spectral decomposition of the time series of wind speed shows positive impacts of CALMET in improving the mesoscale winds.Moreover,combining the CALMET model with WRF significantly improves the spatial variability of the simulated wind fields.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WRF/CALMET modeling system is capable of providing a detailed near-surface wind field,but the physics in the diagnostic CALMET model needs to be further improved.  相似文献   
999.
Yangbajing (YBJ) is located in the Tibetan Plateau, China.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olar radiation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clouds at YBJ from April 2009 to April 2010 were analyzed in this paper. The annual mean solar radiation was 478.4 W m 2 , and the annual mean transmittance was 0.713. The atmospheric mean trans- mittance of clear skies reaches 0.828 when the solar elevation angle (SEA) is greater than 10 degrees. Comparisons with numerical simulations show that the atmosphere of YBJ is clean. Impacts from atmospheric conditions on solar radiation are similar for clear skies during the year because the standard deviation of transmittance in clear skies was less than 0.05 when the SEA was greater than 10 degrees. It is important to understand the impact of clouds on solar radiation without considering other impact factors. In the last part of this article, the authors analyzed and established a statistical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surface solar radiation and cloud fraction.  相似文献   
1000.
利用2009年5月8日多普勒雷达资料和飞机穿云观测资料,综合分析了西风槽影响下山西省一次积层混合云的形成过程和微物理结构。结果表明,此次飞机探测到的积层混合云是由对流单体多次并合形成的带状对流云团减弱后形成的,云中嵌有明显的对流泡,最大强度为45~50dBZ,最大垂直尺度在6km左右。CDP(cloud droplet probe,前向散射粒子谱探头)、CIP(cloud ima-ging probe,二维灰度云粒子探头)、PIP(precipitation imaging probe,二维灰度降水粒子探头)测量的平均数浓度变化范围分别是132.4~220.2cm-3、1.54×10-1~6.28×100cm-3、9.09×10-4~7.34×10-3cm-3。二维图像表明,冷层中的固态粒子主要是形状不规则的霰粒子,说明过冷水供应充足;在-7℃左右观测到柱状聚合体和凇附程度不同的冰雪晶粒子,表明柱状冰晶通过凝华形成后,碰并和凇附是其增长为霰粒子的重要机制。不同高度的CDP平均谱(2~50μm)存在一定的差异,因低层水汽凝结作用较强,2~18μm的云粒子数浓度基本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因暖层中碰并效率低和冷层中小冰晶浓度随高度增加,24~35μm粒子数浓度随高度增加而增大。CIP平均谱(25~1550μm),除4100m为双峰谱外,其他高度均为单峰谱。PIP平均谱(100~6200μm),4450m高度处的粒子谱宽和数浓度最大,3200~4000μm之间出现大值区域,表明对流单体及周边区域为较大固态降水粒子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