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374篇
  免费   11211篇
  国内免费   15769篇
测绘学   8038篇
大气科学   5628篇
地球物理   8096篇
地质学   29289篇
海洋学   8350篇
天文学   581篇
综合类   3779篇
自然地理   6593篇
  2024年   313篇
  2023年   1024篇
  2022年   2798篇
  2021年   3429篇
  2020年   2644篇
  2019年   3120篇
  2018年   2850篇
  2017年   2698篇
  2016年   2650篇
  2015年   3282篇
  2014年   3199篇
  2013年   3815篇
  2012年   4175篇
  2011年   4120篇
  2010年   3990篇
  2009年   3717篇
  2008年   3727篇
  2007年   3522篇
  2006年   3363篇
  2005年   2832篇
  2004年   2101篇
  2003年   1424篇
  2002年   1500篇
  2001年   1323篇
  2000年   1075篇
  1999年   473篇
  1998年   217篇
  1997年   160篇
  1996年   121篇
  1995年   100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60篇
  1992年   84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9篇
  1979年   19篇
  1978年   6篇
  1965年   5篇
  1958年   7篇
  1957年   17篇
  1954年   3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41.
西部水资源与生态环境建设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水不仅是西部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山川秀美的重要保证,而且是西部脱贫致富的希望所在,调整能源结构的重要途径。本文在分析我国西部水资源基本态势的基础上,讨论了水资源开发的主要问题,并结合中国工程院“西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项目,探讨了西部水资源与生态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942.
云南矿业支柱产业建设的重点、难点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云南矿业发展现状尤其是磷化工和有色金属等优势资源的调研和分析结果表明,矿业已成为云南工业的主体产业群体,影响云南矿业发展的难点主要是企业规模偏小,产品结构不合理,企业整体经济效益下降,国有企业困难面大,地质勘探投入少,矿山建设落后等,并据此讨论了矿业作为云南省支柱产业发展的思路和重点,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43.
对煤系高岭石进行0-2h的研磨之后,再在900℃、1000℃、1400℃的温度条件下分别对其加热1h,然后利用X射线衍射(XRD)、差热分析(DTA)、红外光谱(IR)等手段,研究机械研磨对于煤系高岭石晶体结构的破坏作用以及对其热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煤系高岭石被研磨1h之后,高岭石的晶体结构几乎全部跨塌。把研磨1h的煤系高岭石加热到1000℃(加热1h),便能形成结晶良好的莫来石。  相似文献   
944.
本文应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将柴达木盆地缘上三叠统-侏罗系划分为5个层序、12个体系域,确定了该区烃源岩主要赋存在层序Ⅱ和层序Ⅲ的湖侵体系域深湖相泥岩中;通过地震剖面追踪,圈定了烃源岩赋存于下株罗统层序Ⅱ和中株罗统层序Ⅲ中,主要以冷湖-南八仙构造带为边界;烃源岩发育层段的地震相、沉积相研究表明,下株罗统层序Ⅱ的湖侵体系域发育大面积的滨浅湖、沼泽相沉积,在湖盆中心发育面积较小的半深湖-深湖相沉积,中株罗统层序Ⅲ的湖侵体系域仅在鱼卡凹陷及其周缘发育半深湖相;依据层序划发、沉积相的研究成果,确定了主要生烃中心,并依据烃源岩分布特征将柴达木盆地北缘划发为J1(!)-R和2(!)-E2个含油气系统,其中J1(!)-R含油气系统为中等丰度的含油气系统,围绕其周围的昆特依构造、冷湖七号构造、伊克雅乌汝构造是有利的勘探目标;J2(!)-E含油气系统面积较小,烃源岩厚度较薄,勘探潜力较小。  相似文献   
945.
影响地下应力状态的构造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瑞珣  吕古贤 《地球学报》2002,23(2):103-106
成岩成矿的外部条件中压力是很重要的因素。地下岩石所受的压力不仅来自上覆岩石的重力,而且来自构造力和热力及其它力。这些力合成一个三轴不等的应力状态,相当一个以最短轴为半径的球状应力迭加一个差应力。前者影响成岩成矿和变质作用,后者控制岩石变形和组构的变化。通过三维应变应力测量,这两部分力通过计算是可以区分开的,因而这将是建立地下深度测算新方法的一个基础。  相似文献   
946.
从化石群及壳体同位素看古近纪东营湖湖水化学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从“海源陆生化石”、壳体O、C和S同位素等几个新的角度和方法对山东东营凹陷古近纪古湖泊湖水化学性质进行讨论。通过与现生“海源陆生生物”的比较,得出原先认为是“海相”标志的有孔虫、钙质超微化石、沟鞭藻和疑源类、多毛类和钱等实际上是“海源陆生化石”,它们生活以在Cl^-和Na^ 为主的咸水湖泊环境。超微化石S同位素分析表明,渐新世与始新世钙质超微化石的^87Sr/^86Sr比值都明显高于同时期海水的^87Sr/^86Sr比值,而与现代河、湖水的^87Sr/^86Sr比值相近,进一步揭示它们生活的环境不是海,而是与海无关的湖。介形虫壳体O、C同位素分析则表明,古东营湖是一封闭型咸水湖泊,从另一角度也否定了与海连通的可能性。根据不同层段同位素特征讨论了湖水矿化度的相对变化。  相似文献   
947.
呼伦西白金矿点外围异常查证工作中,采用围山短水系沉积物测量为主,土壤测量为辅的方法,圈定以金为主的综合异常8处,发现金矿脉4条(III~VI号)、锑矿化带1处,取得了较为明显的地质找矿效果。该方法可供同类地区开展异常查证时参考。  相似文献   
948.
扎赉诺尔煤田地处山前,有利的地理环境条件形成了独特的水文地质特征—地下水的垂直分带和地下水顺层径流。其特有的水文地球化学环境导致了地下水成分的差异性。本文从水文地球化学的角度,对煤田地下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进行了论述分析。  相似文献   
949.
East Asian monsoon instability at the stage 5a/4 transition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physics involved in the abrupt climate changes of the late Quaternary have eluded paleoclimatologists for many years. More paleoclimatic records characteristic of different elements of the global climate system are needed for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ause-feedback relationships in the system. The East Asian monso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global climate system and the mechanical links between the East Asian monsoon and other climatic elements around the world may hold a key to our knowledge of abrupt climate changes in East Asia and probably over a larger part of the globe. Previous studies have detected millennial-scale winter monsoon oscillations during the last glaciation and probably also during the last interglaciation in loess sequences across China. However, less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to the abrupt summer monsoon changes and the stage 5a/ 4 transition, an important period for the evolution of the East Asian monsoon when the global climate shifted towards the last glaciation. Here we report on two loess sections from eastern China which were dated using a thermoluminescence (TL) technique. The pedogenic and other sediment parameters suggest that the summer monsoon experienced a two-step abrupt retreat at the stage 5a/4 transition. The variations in the proxies for the winter monsoon are synchronized with the summer monsoon proxies during this brief interval, implying a direct and immediate link between high latitude and low latitude mechanisms. These changes may be correlated with similar climatic oscillations observed in the North Atlantic, Europe and Antarctica, raising the possibility that the forcing factors that induced these changes are global in extent.  相似文献   
950.
介绍了交流变频调速CD-2B型岩心钻机研制情况,技术参数,主要特点及型式检验,生产试验等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